APP下载

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间的心理干预与护理分析

2016-05-14郝庆英

医学信息 2016年6期
关键词:心理干预妇科化疗

郝庆英

摘要:目的 探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间的心理干预与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39例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另39例为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心理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的效果。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均优于护理前,P<0.05;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间行心理干预护理,改善了患者心理状态,保证了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妇科;肿瘤;化疗;心理干预;护理

妇科恶性肿瘤是常见的癌瘤之一,主要有宫颈癌、卵巢癌等,此类疾病直接影响着妇女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目前,临床治疗的主要方法为化疗。虽然化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改善其生活质量,但由于化疗的疗程长、不良反应较多,导致患者的耐受性与依从性较差[1]。为了保证临床疗效,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间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本文探讨了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间的心理干预与护理效果,以我院收治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研究组的临床疗效及护理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具体报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78例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42.3±2.5)岁,肿瘤类型:45例宫颈癌、33例卵巢癌;文化水平:24例小学及以下,41例中学及中专,13例大专及以上。所有患者经检查均符合妇科恶性肿瘤诊断标准,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疾病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具体措施有常规检查、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等;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心理干预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心理干预 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及不良心理,如:紧张、恐惧与绝望等,护理人员要与患者进行及时的沟通与交流,根据患者的实际心理状况,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同时,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化疗的必要性及预后情况等,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进而患者化疗的依从性与耐受性均将有所提高。

1.2.2毒副反应护理

1.2.2.1骨髓抑制护理 化疗药物会引起骨髓抑制,具体表现为血小板及白细胞减少,在护理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并完善消毒隔离制度,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30 min/次,1次/d,利用消毒液擦地,2次/w,控制人员流动的数量及次数,密切关注患者体温,3~4次/d,观察患者的出血征兆,如果患者体温>38.5℃或者出现出血,则要及时通知医师进行有效的处理。

1.2.2.2胃肠道反应护理 化疗期间,患者普遍存在厌食、食欲不振等问题,为了保证营养的丰富性与充足性,要指导患者饮食,注重蛋白质的摄入、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等,禁止食用辛辣、刺激性、甜食及油炸食品。如果患者伴有严重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可给予止吐药;如果患者伴有腹痛、腹泻,应明确腹痛性质、部位及腹泻的性状、次数等,以便于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1.3观察指标 各项功能评分、焦虑与抑郁评分及满意情况。

1.4疗效判定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生活质量情况的调查问卷[2],评估本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百分制,具体内容有生理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个人角色及健康情况等;自制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护理前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3]。

1.5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SPSS 18.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数(n)与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功能评分 研究组患者的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焦虑、抑郁评分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均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焦虑、抑郁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护理满意率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4.74%(26/38),对照组为76.23%(2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妇科恶性肿瘤化疗的疗程长,不良反应较多,患者化疗的耐受性与依从性较差,影响着治疗的效果,为了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在化疗期间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4]。心理干预与毒副反应护理应用于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十分必要,不仅能够提高患者化疗的依从性,还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均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焦虑、抑郁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间行心理干预与护理,提高了临床疗效与护理质量,保证了护理满意度,因此,在临床上应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潘永秀,徐银帆.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间的心理干预与护理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32):10-11.

[2]刘娟,马晓璐.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间的心理干预与护理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2):120-121.

[3]辛润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心理干预与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4,17(7):181.

[4]张磊.80例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间的心理干预与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1(11):139-141.

编辑/肖慧

猜你喜欢

心理干预妇科化疗
Effects of Fuke Qianjin Formula on hormones and their receptors and metabonomics study in uterine fibroids model rats
骨肉瘤的放疗和化疗
秒懂妇科体检报告 这个可以有!
跟踪导练(二)(3)
妇科手术后常见问题解答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中医辨证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50例
PBL教学模式在中西医结合妇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