芸娘,谁听得你的一声轻叹
2016-05-14梅寒
梅寒,山东临沂人,现居桂林。热爱文字,2006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在《读者》《意林》《格言》等各大期刊发表文字逾百万字。已出版亲子书《做孩子的天使妈妈》等3部,散文随笔集《当一棵小草有了梦想》等5部,及长篇人物传记《最好不相忘:张爱玲传》等。2012年起尝试小小说创作,被评为2012年“全国小小说十大新秀”之一。
1
生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冬十一月的沈复,生逢乾隆盛世,又生在苏州一名门望族书香世家,是标准的纨绔子弟公子哥儿。他的童年,是在家人的前呼后拥中过,宛如大观园中的怡红公子宝玉少爷,可谓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无独有偶,与大观园里走进了刘姥姥一家一样,身在烟柳繁华地的沈复家也有几门穷亲戚,芸娘家便是其中之一。
芸娘是沈复舅家女儿,与沈复同龄,比他年纪大数月,两人算是两小无猜。她心灵手巧,命运却不济。四岁那年父亲即撒手而去,留与那孤儿寡母一徒有四壁的穷家,芸娘靠纤纤十指刺绣养活母亲、弟弟和自己。刺绣之余,渐通吟诵,年纪小小即吟出“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之句。难怪那年年仅十三岁的沈复见过芸娘即被深深地吸引,拉着母亲的手说:“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
他如愿以偿,抱得美人归。
《浮生六记》中,沈复文字的率真自然,在第一卷《闺房记乐》里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洞房花烛夜,揭去新嫁娘的红盖头,二人相视嫣然。“合卺后,并肩夜膳,余暗于案下握其腕,暖尖滑腻,胸中不觉怦怦作跳。”婚后小别重逢,“握手未通片语,而两人魂魄恍恍然化烟成雾,觉耳中惺然一响,不知更有此身矣”。正是直而不露,媚而不俗,道不尽的美妙与销魂,尽在其中。
在那个封建礼教森严、男女授受不亲的时代,即便是夫妻在家也要严格遵守那个时代里的一些诸如男尊女卑的繁文缛节。历代后世读者在为芸娘赞叹不已时,常常忽略了沈复。其实,芸娘的浪漫天性得以尽情挥洒,没有那个爱她的沈复,给她一个自由的天地,她也要安安分分、低眉顺眼地做着那个旧时大家庭的媳妇儿。
沈复是个酷爱自由之人,性爽直,落拓不羁,爱美,爱自然,从小即对生活充满奇思妙想。他也不能接受芸娘的迂腐多礼。“芸初作新妇,初甚缄默,终日无怒容,与之言,微笑而已。”“芸若腐儒,迂拘多礼。偶为披衣整袖,必连声道‘得罪,或递巾授扇,必起身来接。”沈复讨厌这些礼节,说:“礼多必诈。”芸娘才得以撤掉所有的伪装,闺阁之内做回最本真的自己。芸娘天性中原本也有着与沈复一样的自由与爽快。
“唐诗以诗取士,而诗之宗匠必推李、杜,卿爱宗何人?”沈复问芸娘。
“杜诗锤炼精纯,李诗潇洒落拓。与其学杜子森严,不如学李之活泼。”
“工部为诗家之大成,学者多宗之,卿独取李,何也?”
“格律谨严,词旨老当,诚杜所独擅。但李诗宛如姑射仙子,有一种落花流水之趣,令人可爱。非杜亚于李,不过妾之私心宗杜心浅,爱李心深。”
好一个“宗杜心浅,爱李心深”!每读至此,都忍不住为夫妇二人这一段精彩的对答而拍案叫绝。沈复如师,循循善诱,芸娘如生,侃侃而谈。一对一答,才情沛然,胜却人间多少美景良辰天。
婚姻里所谓的门当户对,远不及夫妇二人性情才情的旗鼓相当让幸福快乐更持久。也难怪林语堂说芸娘可爱。才子的世界,需要的不仅仅是如花美眷,志趣相投,心气相通,有共同的话题,那样的才情女子,在旧时,比美女子更难求。而对于一个旧时的才情女子来说,得一知音相赏则更是难上加难的事。芸娘是幸运的,她遇到了沈复。他不仅不让她拘于成礼,他还会循循善诱一点点开启芸娘的浪漫天性。炎炎夏日,沧浪亭“我取轩”,芸娘罢绣,终日陪伴沈复课书论古,品月评花。洞庭庙会,沈复让芸娘女扮男装同他一起去逛庙会,其举动可谓惊世骇俗。为得一世外桃源,夫妇二人一起到一乡间老妪居处租屋避暑……又是何等的任性随意。
“买绕屋菜园十亩,课仆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画我绣,以为诗酒之需。布衣菜饭,可乐终身,不必做远游计也。”沈复与芸娘,一对心地同样单纯而又不被功利浸染的人,同样的浪漫率真,有诗有画有酒有月有情有爱,便有了整个世界。
2
人活着,有情还须有趣。情让人暖,活得踏实;趣则让人的生活显得灵动多姿。衣食温饱之余,转而向内心的需求去寻找,是谓眼下的小资生活。有人曾将张爱玲视为小资的鼻祖。殊不知,芸娘对生活情趣的讲究,有一些连张爱玲也望尘莫及。于富贵生活里讲究,是一种闲情雅致,将贫贱的日子妆扮得有声有色有山有水才是一份真正的趣——它的背后是一颗面对生活不卑不亢不弃不离的热爱之心。
《浮生六记》的《闺房记乐》《闲情记趣》两卷中,芸娘的慧心巧思,如春日陌上野花,随处可见。
春日里,夫妇二人扫墓途中,路遇一些有苔纹的小乱石,竟如获至宝,让同行的王二姑一路捡拾。“以此叠盆山,较宣州白石为古致。”
静室焚香,闲中雅趣。芸娘以沉速等香,于饭锅蒸透,在炉上设一铜丝架,离火半寸许,徐徐烘之,其香幽韵而无烟。
而芸娘教人做的“活花屏”,完全可以搬到今天小资们的楼房里:“每屏一扇,用木梢二枝约长四五寸,作矮条凳式,虚其中,横四档,宽一尺许,四角凿圆眼,插竹编方眼,屏约高六七尺。用砂盆种扁豆置屏中,盘延屏上,两人可移动。多编数屏,随意遮拦,恍如绿荫满窗,透风蔽日。迂回曲折,随时可更。”
多少有钱的大户人家,堂中摆着富丽堂皇的屏风,或富贵牡丹,或水墨山水,那份风景,终究是静默的画,一日又一日重复着不变的精彩。芸娘的“活花屏”则把一个田园搬至室中。有疏疏朗朗的绿意,有隐隐流动的风。而那一帘随时可移动的绿屏,用的不过最寻常的物件。最寻常的物件,一旦经一双热爱生活的巧手编织,便立时有了生动的气韵。
芸娘于生活的情趣之心,当然不只在这一花一石,一草一木,她还是个地地道道的好炊妇。瓜蔬鱼虾,一经芸娘的手,便有意外之味。她独制的荷花茶,让人思来便觉唇齿生香:“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泉水泡之,香韵尤绝。”《红楼梦》里妙玉收梅花瓣上雪煮雪烹茶款待宝玉黛玉,一只杯子被人碰过便连杯带茶一起泼掉,空灵得不食人间烟火。芸娘的荷花茶里,有荷之清香雅韵,亦有红尘烟火里的茶香缭绕。
这样的一个女子,如何让男人不动心?又如何让女人不喜欢?
3
一卷《坎坷记愁》,让一段怡情悦性的阅读急转直下,仿佛从烟柳温柔乡一下堕入荆棘遍地的阴霾之地。父无情,兄算计,婆媳交恶,亲戚势利,蝇营狗苟,再加上随之而来的穷困与病痛,漂泊与流离,一下子把那一对只懂风花雪月吟诗作画的妙人儿逼至生活的死角。
纵读沈复蘸着泪水写下的这一卷,不由令人抚卷长叹。他们可以把爱情、婚姻经营得风生水起,却把生活弄得一塌糊涂。
原因当然有很多,大环境的不容——那样的封建时代怎会容忍这样一对明目张胆大胆相爱追求自由的人?家庭失和——父母武断手足无情……追根究底,这所有的原因最终还是要归结到沈复与芸娘自身——性格决定命运。沈复的弱,芸娘的忍,一点一点将他们推到越来越被动的境地。
最初的矛盾,起于家长里短的琐碎。比如芸娘代笔一事,公公满心期待由她代写,婆婆却怀疑她信中言语有什么不周不让代写。芸娘听从婆婆言,自然就惹得公公不开心。却不解释,“宁受责于翁,勿失欢于姑也”。
一味的承受不辩白最终连婆婆的喜爱也失去。面对妻子所受的冤屈,沈复亦不能像一般男儿那样挺身而出,为她代言。他在孝道与爱情之间,浮沉挣扎,兀自痛苦。
沈复擅长吟风弄月,可以陪自己心爱的女子去享尽天下最浪漫的爱情,他是世间最美的情郎,可他却不是一位合格的好丈夫。文弱书生一枚,复杂的家庭关系他无法厘清,最终遭亲人误解被迫离家,却又是肩不能扛手不能提,辛苦做点小生意又每每遭人算计赔光。他能怡情养心,却无法养家。芸娘原本就有血崩之疾,哪经得起一次次为他心痛牵挂?她终是一步步往那条不归路上奔去了。
4
芸娘为沈复物色妓女憨园为妾,是她为很多后世男人激赏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不妒的美德,却也最是无法让人忍受理解的一点。也正是她的这份“大度”给她与沈复的生活招来灭顶之灾。憨园最终为有钱人夺去,沈复并没有觉得什么,芸娘却因此伤心过度,导致血疾大发,又被公公以此为借口赶出家门。从此父母子女不得团圆,拖着支离病体走在凄风苦雨的漂泊路上,直到最后撒手人寰。
旧时男人,三妻四妾,原本正常。能够容忍夫君娶小妾回家的女人已属不易,多少人大敌压境都会以死相逼,像芸娘那样主动为夫君寻妾,寻妾不成竟至伤心而亡的怕是千古未有——背离女人的天性,美德也?迂腐也?至于当初芸娘要如此做的原因,也许只有她自己的心最清楚。说她为了讨好沈复、报答沈复,说她为了更加牢固地巩固自己的地位,都是后世读者一厢情愿的猜测而已。如今留下的,只有一个事实:她因自己的“大度”而逝。那一个美丽而空灵的光环,又如何抵得过她心内如潮的痛苦忧伤?
做真的人,写真的文字。出生于江苏苏州的清代文人沈复,虽出身衣冠之家,却一生命途多舛,经过商,卖过画,做过幕僚,走南闯北漂泊游历。一辈子只留下这一本《浮生六记》,让后世一代又一代的人记住了他。就因为他在书中发最真的声音,写的是真性情的文字。真,永远都有着最长久的生命力。唯芸娘,那一让她流芳后世的千古选择,是他书里让人挥不开的一团迷雾。抛开人之本性,哪里去寻那个最合适的解释?那是她从内心里做出的最真的选择么?
掩卷合书之余,我却似听到一声隐隐的叹息,自泛黄的书页间悠悠而来。那是一个女人的轻声叹息,它很轻很轻,以致几百年了都无人听见。
责任编辑 卢悦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