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话理论,建构有效教学
2016-05-14张华
张华
对话教学,不仅仅是一种高效高质的教学手段,更是教育朝着现代化方向迈进的必然要求。在对话教学模式下,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更加广泛有效地调动。在对话教学模式下,学生能更加细致地深入文本,感受作者蕴含于文本之中的情感哲思;学生能在作者的人生体验和感悟中展开广泛深入的思考和探讨,拓宽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开拓视野;学生能联系文章时代背景,追溯作者情感的社会和历史根源;学生能将文中所讲所感与生活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将文中所学真正内化为自身所有。对话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学、真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建构起高质有效的高中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本文简要谈一谈自己在高中语文对话教学中的一些心得。
一、与文本对话,获得体验
文本是对话的原料和基石,对话教学必须在立足于文本的基础上展开,离开了文本,对话教学就如同没有源头的溪流,唯有干涸。与文本对话,首先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认真阅读文本,深入解读文本。现在有部分教师过于依赖教学参考和网上现有的教学案例,甚至不加思考完全照搬过来,这怎么可以呢?如果我们教师没能真正搞明白文本,又怎么期望更好地引领学生学习呢?
在讲授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文《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我就尤其注重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本课备课阶段,我就拿出了充足的时间反复阅读这篇文章,并结合小说和教学参考资料仔细地分析了文本,体验作者蕴含于文章之中的思想内涵,体会颇丰。高中一年级的学生,由于来自不同的初中学校,阅读能力也是高低不平,部分学生的阅读面很窄。虽然学生对《红楼梦》有所了解,有部分学生还看过电视剧版的《红楼梦》,但是,作为一种语言文学读本,学生对博大精深的《红楼梦》的理解和体会还是很肤浅的。本文又是节选文本,带领学生深入文本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在上课之前,我精心制作了一部视频短片。视频以电视剧版《红楼梦》的主题曲《枉凝眉》为背景音乐,按照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从电视影片中截取了一部分小说中的主要事件,类似于现在的影视宣传片,力求让学生对小说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体验小说全貌,培养阅读兴趣。随后,我请学生耐心地通读全文,了解故事情节,体验故事内涵。经过认真细致的阅读,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了大体全面的认识,对文章内涵也有了自己的见解,这为下一步文本的深入解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是要留给学生充分阅读文本的时间,获得体验。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从而收集文本信息、认识文本世界、获得文本体验、得出自己对文本的见解。这样的对话教学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发挥学习主体性地位和作用,把对文本的学习当成是一种遨游于文本世界的快乐体验。
二、与话题对话,拓展视野
对话教学,自然就离不开话题,话题的选择和展开是对话式教学的关键。话题选得恰当,就会广泛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直入文章的核心,深入解读文章内涵,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到更加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吃透教材,把握文章核心思想和核心知识点,巧妙切入话题、精心设计和筹划话题,力求将学生广泛地带入话题、广泛拓宽话题探讨范围、深入解读和开发话题。
在带领学生学习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文《六国论》的时候,我就文章话题与学生展开广泛探讨,整堂课反响热烈,教学效果十分显现。在讲解完知识点之后,我跟学生说:历史的兴废,总是有着许许多多的史实让人握腕叹息,这些史实成为经久不衰的谈论话题。我想大家一定了解勾践灭吴的故事,春秋时候的吴越之战,最初越国战败,越王勾践成为吴王的阶下囚。越王时时不忘亡国之痛,卧薪尝胆,终于富国强兵,一举灭吴。在本课的下一篇课文《阿房宫赋》讲的又是秦灭六国,一统天下,然而经过短短的十五年的时间,又迅速地走向灭亡,陈胜吴广一声号召,全国响应,强大的秦王朝瞬间变得摇摇欲坠。是什么让一个曾经强大的国家转瞬间便灰飞烟灭呢?同学们立时开始了热烈的讨论,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说是秦的暴政激起了人民的不满,有的说是秦王和吴王骄傲自大、故步自封,有的还联想到隋朝也是经历二世而亡。整堂课学生热情高涨,讨论热烈,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
与话题对话,由文本切入,从文本出发展开广泛地探讨,深入解读和开发话题,以点带面,是开拓学生视野、带领学生学到更丰富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果、受欢迎的好办法。为此,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精心准备、吃透教材,力求事半功倍。
三、与背景对话,追本溯源
每一个文学作品,都是特定时代背景下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每一篇文章的背后都饱含着作者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思考和情感。因此,在语文学习中,全面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是探寻作者情感之源的必由之路。回到文本之源是打开走进文本世界之门的钥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就必须回到文本的源头。
在讲授苏教版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一文时,我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与背景对话。我一边简述自近代鸦片战争到北洋政府时期中国的屈辱历史,一边展示着一张张触目惊心的图片,不时穿插进一小段视频。同学们脸色凝重,眉头紧锁,仿佛回到了那段痛苦的年代,似乎他们就是那时苦苦思考着中国命运与前途的热血青年。当大革命的烽火熊熊燃起,毛泽东来到湖南长沙,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一首气势磅礴的《沁园春·长沙》迅速感染了全班同学,仿佛大家此时就站在毛泽东身旁,与他一起,粪土当年万户侯。与背景对话、与史实交谈,学生立刻对作者的写作之源有了全面深刻的理解,对全文思想感情有了清晰的认识和把握。
由此可见,了解作者及背景简介可以帮助学生解除阅读障碍,体味文章情感,做出知人论世的评价,品味语言的精妙,获得阅读的乐趣。
四、与生活对话,升华素养
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把所学知识化为自己的新鲜血液,真正运用到生活之中,变书本知识为内在素养。在带领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也应该注意引导学生与生活对话,化知识为素养。
在学习苏教版高中语文《劝学》一文的时候,我尤其注意引导学生将文中所学知识联系到生活和学习中,知行结合。在解读完文本内容后,我问大家:这篇文章,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启示呢?有的说,我们应该广泛地学习知识,学而不厌。有的说,我们要勤反思。有的说,我们应该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我说:不错。文中说,不登上高山,就不知道天有多高;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格自然就会心智澄明,就会有圣人的精神境界。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也应该像文中所说,广泛学习、时时反思、坚持不懈,将知识化为内在品格和实际行动,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将文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在学习文本的时候与生活对话,是将书本知识化为内在血液、升华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让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就必须采用科学、优质、高效的教学手段,而对话教学正是教育朝着现代化方向迈进的必然要求。深入细致地深入文本,感受作者蕴含于文本之中的情感哲思,拓宽自己的内心世界,开拓视野,追溯作者情感的社会和历史根源,将文中所讲所感与生活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将文中所学真正内化为自身所有,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得。无疑,对话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学、真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建构起高质有效的高中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
[作者通联:江苏张家港市乐余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