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6-05-14蒋凯道
蒋凯道
摘要:思维导图是人类发散性思维的特征,它主要利用文字、图片、符号等给学生带来一定的视觉冲击,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对思维导图进行了概述,并探讨了基于思维导图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方式。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06-0103-02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人托尼·巴赞提出的一种思维工具,他认为思维导图属于放射性思维表达,属于一种科学、有效的图形技术,也是一种挖掘人类潜能的良好方式。思维导图学习方式可以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结构框架,使其利用框架学习新的知识点,复习旧的知识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思维导图与自主学习概述
1.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亦称脑图、心灵图或者心智图,可以应用于生活各个方面,充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思维力。
2.利用思维导图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我组织及自我控制能力,还能促使学生在十分自由的情境下,学习知识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它被作为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拓展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发挥更多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
基于思维导图提高课堂效率
1.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教学目标
在高中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梳理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需要对新旧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的教学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能对课堂教学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例如,在高中信息技术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对课程的全貌进行展示,这样所绘制出的思维导图不仅可以作为课程导航来使用,还可以为学生详细地展示每节课上所要讲授的内容,起到良好的知识导学作用,使他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更有目的性,从而推进学习进程。
2.利用思维导图梳理学习内容
思维导图可以将学习内容根据相应的侧重点进行横向区分,再将各方面的知识点基于不同层次进行纵向区分。例如,对报刊类文本知识点的分析,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对其先进行横向区分,让学生深层次了解各类报刊的关键特点,全面了解其制作过程,学会排版和评价。然后对各个侧重点进行深层次划分,如观摩各类报刊知识点可分为对比黑板报、电子报刊、案例欣赏等。
3.利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互动
为了提升学习效果,需要学生自己学会思维导图的构建,但是一些学生由于学习兴趣不高,很难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小组学习的方式,促使学生自主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的每位学生都能自主构建思维导图,并进行沟通交流,这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
例如,在“信息技术及其影响”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思维导图对内容结构进行梳理,不仅有利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各个知识点,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通过思维导图,能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目标有一个准确的把握,有利于开展后续学习。
4.利用思维导图引导课程总结
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梳理总结,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做相应的知识小结示范。例如,在“Internet的主要信息服务”的小结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与学生一起回顾课程中的内容,先让学生说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然后在黑板上写上关键词,这种训练方式既有利于学生把握课程的主体内容,也有利于学生有效整合各个零散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