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者驻村的思考与实践

2016-05-14樊岩峰

魅力中国 2016年6期
关键词:乡村治理新农村建设探索

樊岩峰

【摘 要】2015年以来,博兴县乔庄镇三岔东村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乡村治理方式,实施了美丽、富裕、幸福新农村建设,经过一年多实践,在强化基层组织、治理公共事务,改善村居面貌、解决民生问题,发展致富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步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关键词】三岔东村;乡村治理;新农村建设;探索;创新

一、背景

该村过去是省定贫困村,区位优势不明显,发展受多方面制约:一是基础设施薄弱、村级财力有限。经济来源依赖集体土地承包,基础设施落后、环境“脏乱差”问题严重,“无钱办事”的矛盾突出。二是两委班子精力有限。承担上级下派的工作量大,受自身生活和财力制约,在服务群众方面能力较弱。三是党组织与群众紧密度减弱。随着村民对村集体现实利益依存减弱,联系紧密度降低。四是村民主体作用发挥欠佳。青壮年劳动力外流,留守农村大部分是老妇幼。五是经济发展和村民致富思路不清,还处于传统粮食作物种植阶段。

自去年初,“第一书记”入驻后,与村两委一起,立足村情实际,创新治理模式,力克发展难题,认真做好组织建设、精准扶贫和环境整治工作,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带动了一方百姓脱贫致富。

二、治理过程

1.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提升治理能力。一是建立新型治理结构。由村两委管理转向村党支部、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养殖互助小组“四位一体”的社会化、专业化治理服务。二是强化民主管理。落实“民主议政日”等会议制度,规范程序,民主决策。三是提升干部素质。为村订阅了多份党报党刊及党建书籍,组织了多次学习培训活动。第一书记还结合实际讲党课,统一思想,助推发展。四是完善党务村务公开,更好的接受群众监督。五是以规范村两委职责和管理为重点,制订了村干部勤政廉政,村两委工作职责等九项制度。六是倡导村民新风,实施殡葬改革,评选优秀党员及“四德”典型,发挥榜样的力量。七是活跃文化生活。组织了“国学诵读课堂进农村”和多次公益活动,参加全镇党章知识竞赛并获佳绩,广场舞成为村文化生活的一道亮点。八是确立年度重点工作并向村民承诺完成民生实事。还认真开展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农村党员“四先”争优等活动。

2.注重民生事业建设,夯实发展基础。立足精准扶贫要求,从村民切身需要出发,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实现“五通十有”。一是实施路网升级工程。投资20万元完成一千米道路硬化建设,解决了出行难问题,也为农民生产收获创造了场所。二是进行环境集中整治。广泛动员群众,投资近四万元大力度清理“三堆”、清理疏通了排水沟渠,设置了21处垃圾箱,建立了卫生保洁长效机制。三是完成全村电网改造。协调有关部门支持,新上变压器两台,铺设线杆40余个,对连村到户电缆全部更换,解决了经常断电和用电安全隐患问题。四是实施绿化亮化工程。栽植海棠、紫叶李等价值三万元的景观树木,实现绿化全覆盖;实施了村内路灯维修。五是投资20万元实施村路两侧2700米边沟衬砌和1400米道路拓宽工程,解决了雨季排水不畅、道路狭窄问题。六是完成了旱厕改造。七是方便农业生产购置了灌溉排涝设备。八是实施困难户帮扶。开展了五次送温暖活动,送去价值万元的慰问品;为残疾村民办理残疾证,为贫困户争取危房补助并制定脱贫措施;在贫困户中发展确立农村公益性岗位,帮助实现脱贫;与多个部门企业对接贫困户帮包工作;对多名残疾人和困难户协调媒体报道,呼吁社会救助。实施医疗及教育扶贫,组织市人民医院专家到村义诊,为中小学生捐赠价值两千多元的图书。

3.打造脱贫特色产业,明晰致富路径。一年多来形成巩固及明确发展“三大特色产业”,并协调媒体宣传,打造影响力,提升知名度,探索销售新路子,带动村民致富。一是壮大养殖产业。南美白对虾养殖产业不断规范壮大,全村虾池面积发展到130余亩;牲畜养殖规模扩大,猪舍增至五处共饲养400余头。二是发展草编产业。建立了草编派活和回收站点,改变了受制于外地下单收购的局面,年产值实现50余万元。村民参与草编积极性提高,农闲时达百户家庭规模。还组织外出学习草柳编及网络电商销售。三是实施林业项目、打造优质苗木基地。今年新增林地500多亩,全村速生杨栽培面积已近1200亩,还协调争取造林补贴和防治病虫害农药。除此之外,确立发展光伏扶贫项目,在村办公室屋顶安装光伏发电设备,采用全额上网模式,年收入预计1.5万元,用于帮助贫困户脱贫及增加集体收入。

三、效果分析

通过创新社会治理,取得显著成绩:一是提高了村两委的战斗力。在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发展方面的作用得以发挥,提高了群众威信。村民主动参与村集体工作的积极性增强。二是借助第一书记派驻单位帮扶,基础设施建设得以实施,村居环境得到根本改善,制约生产生活的难题攻克。三是促进了经济发展。村东大片盐碱地由村集体开挖虾池后承包,每年增加集体收入近3万元,养殖户比过去亩产增收1500余元。蒲草编织成为解决闲散劳动力增收的好途径,编织户每月增收500余元。林业项目的实施,解放了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地里苗木稳产增值。四是改善了村风民风。创新乡村治理中,建立了《村规民约》,成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等,村内和谐稳定,未发生任何治安案件和信访事件,讲文明、讲卫生、讲正气蔚然成风。初步实现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的结构性变革。

年初,该村被表彰为全镇农村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优秀单位,在66个村中名列第一;村因地制宜开挖虾池发展经济的做法入选全市《扶贫案例汇编》和《扶贫路径》,在多个会议上宣传推广。多项工作被市级以上媒体宣传报道,其中发展特色产业及驻村工作在鲁北晚报“精准扶贫 滨州故事”栏目整版刊发。3月8日,博兴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焦本强来村调研时,对驻村帮扶及村级治理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近期,该村摘掉了省定贫困村的“帽子”。

(作者系滨州传媒集团宣传工作部办公室主任、三岔东村第一书记、滨州电视台记者。)

猜你喜欢

乡村治理新农村建设探索
国内关于乡村治理理论研究综述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关于对徐州市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