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豫商的经营伦理探析

2016-05-14孟凡周

魅力中国 2016年6期
关键词:道德规范

【摘 要】传统豫商在长期的商业经营过程中,在中原文化的哺育下,形成了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经营伦理精神:以义取利、贵中尚和,并由此形成了诚信、公正、尚礼的道德规范,成为他们在商业竞争中求成取胜的精神法宝。

【关键词】豫商;经营伦理;道德规范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厅2014年软科学项目(项目名称:豫商的商业伦理及现代价值研究;编号:142400410802)。

学术界对豫商的界定有两种认识:扎根中原的豫籍和非豫籍商人,后来走出中原乃至国门的豫籍商人,他们都得到了中原这块商业沃土的滋养,他们的企业都打上了中原文化的烙印,因此都被称为豫商。自古代到南宋为止,河南一带的中原地区一直是全国的文化、政治、经济中心。据记载,史上著名商人王亥、子贡、范蠡、弦高、子产、计然、白圭、桑弘羊及政商吕不韦等都是河南人,他们是古代的豫商。古代豫商成长于深厚的中原文化背景下,形成了丰富经营伦理。

一、豫商经营理念

经营是商业活动的核心所在,经营什么?如何经营?决定了经营的成败。豫商在长期的经商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经营理念。

1.以义制利

传统文化向来注重义利关系的辨析,就儒家文化而言,孔子讲“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故之大节也”(《左传·成公二年》),主张合理地分配社会利益,主张“见利思义”(《论语·宪闯》)。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荀子讲义利时说“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别尧舜不能去民之所欲,然则能便其欲利不克其好义也”。汉代董仲舒提出了有名的重义轻利的。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汉书.董仲舒传》)的思想,明代王夫之,颜渊和清代戴震都提倡义稠并重,颜渊提出与董仲舒相左的思想“正其谊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四书正误》),成为影响深远的见解。

受中原文化熏陶的豫商深谙义利之道,豫商将义利合一的经营价值理念贯彻于日常的经营活动之中,主张“以义制利,利从义生”,提倡“仁中取利真君子,义中求财大丈夫”。被称为“商圣”的南阳人氏陶朱公范蠡,经商聚财丰厚,但其主张“富好行其德”,不做守财奴,把创造的大量财富无私地回报社会,成为中国第一位名副其实的慈善家,被李斯称赞为“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处理义利关系上,豫商的信条是“职虽为利,非义不可取也”,力求做到义利合一,追求做一个“义贾”,“廉贾”,在义利不能两全的情况下,甚至舍利取义。豫商之所以取得如此辉煌的业绩,就是因为他们在经商的过程中行仁义之道,才最终能够落脚于利这样的实际效益。

2.贵中尚和

《论语》载:“礼之用,和为贵,先于之道斯为美”(《论语·学而》),和是天底下最珍贵的价值,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状态。苟子也曾说:“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白事不废”,(《苟子·王霸》)这些都是强调人们要和睦相处。和即“和气,和谐”,“贵中尚和”即追求和谐,讲究团结,“和”作为传统文化中的理论精髓,不仅影响了中国数千年的政治秩序、经济秩序、道德秩序,而且极大的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态、思维方式、生存方式等。地处中原之地,长期浸润在儒家文化氛围中的豫商对“中和”的崇尚不仅是不言而喻的,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缘于地理优势和文化传统的自觉。和合思想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更是豫商经营的决胜法宝。豫商特别重视“和”,讲究“和气生财”,秉持“和衷为贵”的经营理念,在传统豫商的伦理精神中,既有经营伦理上的待客之中和,又有管理伦理上的仁爱之中和,还有经济伦理意义上的竞争之中和。体现在追求商号内部和谐,古之商业以家族单位者居多,商号的治理如同治家,追求以和为贵,管理伙计仁爱为本,信任体谅;同行之间竞争以团结为要,采购经营相互提携,防止不正当竞争,以大局为重,建立和谐合作的竞争关系;对待顾客和让,在经营过程中对顾客讲究谦和礼让,生意无大小,上至王侯,下至乞丐,都要谦恭、和平应酬为本”。达到和气生财”的目的。豫商为人忠厚,和气待人,从而形成了赢利和交友的良性循环。

二、豫商商业伦理的道德规范

豫商在“以义取利”“贵中尚和”的经营理念基础上,形成了诚信、公正、尚礼的商业道德规范。

1.诚信

商业经营的最核心要素是契约,中国传统虽没有这一概念,但有契约之实践,决定契约能否实施的关键因素是诚信,而商业经济本身并不自带诚信特质,以利益为核心的商业经济有时反而成为滋生欺诈的温床,因此如何实现诚信这一难题,最终需要商业从业者自身的品质中具备诚信的因子,传统豫商对诚实守信非常重视,正如儒家所言“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论语》中亦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民无信不立”,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兴,商无信不存。我国自古就有“信者储也”的说法。从构字法上来看,“储”就是由“信”和“者”会意而成。只有诚实守信,才可积累财富。豫商对诚信的尊崇是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是发自内心的道德承诺,不会因为一时一地的利益得失而有所改变。

豫商在其经营过程中,坚持诚信为本,义中取利的原则。白圭是早期豫商的代表人物,洛阳人,他将经商与人生智慧和道德融会贯通,在其之后形成了豫商乃至整个华夏商人的“商魂”,太史公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称赞其曰“天下治生祖”。白圭主张商人应将经商活动,道德德行结合起来,商人应成为侠商,而不能成为奸商。白圭故乡洛阳,自古就是商贾云集的地方,商业氛围浓厚,白圭用自己的行动为商人树立了楷模,他认为真正掌握天下财富的人绝不会是那些奸商们,天地之间自有一股浩然正气在,乘着这股浩然正气才能达到财富的顶端。

2.公正

商业经营对公正的要求是内在的,是确保商业过程有效持续的必然因素,公正就成为豫商商业伦理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也成为利己利人的双赢选择。豫商在经营过程中讲究公平交易,童叟无欺。在公平交易的道德规范的约束下,从事商业活动,从而建立了稳定的消费群体,使得利润的来源得到了保证。白圭“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童仆同苦乐”。白圭所谓仁是“先予后取”“予之为取”“多予多取”善于处理予和取之关系,信誉至上。豫商重视“务完物”,保证商品的完好,给予对方诚信可靠的印象,确立信誉,达到更多交易,获得更多利润的目的。古代豫商重视货真、价实、量足。在经营活动中,不把假货、劣货出售给消费者,从一开始就禁止“伪饰”,不准以假充真;价格要实在,公道,所谓“市不豫贾”,要计量充足。

3.尚礼

礼是中国传统行为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的礼,包括恭敬、辞让之心。豫商在经营实践中将儒家的“礼”之道用于调节贸易中的人际关系,提倡恭敬辞让,礼貌待人,以求达到“和气生财”的目的。晋商特别重视谦和礼让,关于礼貌的要求规定非常具体,如以礼待人、微笑迎送、自由选货、配套服务。范蠡在越国时,改名为“鸱夷子皮”意思是盛酒的生牛皮囊,名字平易近人,拉近了与老百姓的距离,构建了和谐的人际关系,对经营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M].中华书局,1959

[2]陈义初.古代豫商列传[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第一版.

[3]王力.豫商的崛起[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第一版.

[4]孟维巍.论豫商伦理的特点、基本规范及现代意义[J].武汉 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六期。

[5]曾潍嘉.明清时期豫商商业伦理的内涵及特点探析[J].中州学刊,2014年第八期

[6]赵莉.从古豫商文化传统看新豫商精神价值[J].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年第三期

作者简介:孟凡周(1981),男,河南濮阳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讲师,哲学硕士,主要从事伦理学研究。

猜你喜欢

道德规范
孔祥渊:“我”的出现有助于提升个体道德认同
素质教育的可行性实施细节研究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动因、原则及职能探析
国家治理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现行准则下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传统伦理道德现实价值研究
对体验性德育的几点思考
作为掌握和改造现实之方法的道德和法律1
水运工程施工阶段监理人员的事前控制及管理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