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戏曲舞台灯光的艺术感染

2016-05-14张若谷

魅力中国 2016年6期
关键词:舞台灯光灯光戏曲

张若谷

戏曲在我国的发展源远流长,并随时代的变迁而发展,刻画着时代的痕迹。随我国经济的发展,戏曲舞台的表现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从以前的演员单独表演,到现在声光电、大型道具等的配合,更体现出戏曲舞台表演的综合性。正是这种舞台艺术的综合运用,更能够给观众产生情感的共鸣,产生一种综合效应,不仅剧本和表演打动观众,其中的舞台灯光运用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本文尝试说明戏曲舞台中灯光的运用,对于舞台艺术氛围感染的重要意义。在戏曲舞台灯光的设计中,要以“从外部造型走向内心世界的造型”为追求,所谓走向内心世界的造型,即是灯光的艺术构思从人物内在情感中创造心灵空间。这与我们过去单纯着眼于外部造型有本质的区别,过去在舞台设计时,我们对于舞台灯光更强调“外部”二字,灯光在舞台表现中仅起到增加照明强度,介绍人物环境等简单的目的,致使舞台光的效果常常是平淡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点:第一、由于长期受写实戏剧的影响,从创造生活真实出发,并且这种创作方式被方泛的使用。写实的戏剧,幻觉般的布景,模拟的自然光源,三连环的模式,已成过去舞台上常见的现象:二是受戏曲传统照明观念影响,以白光照亮为主,使观众可以更清楚的看到戏曲表演者,并且表演者也希望自已的光鲜被更多观众所认知;三是文艺观上,我们以前对于非写实的心理表现视为唯心主义,不被大众所接受。由于艺术照明观念受时代局限,因此长期停滞不前,事实上舞台光的功能远非如此。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国门打开,西方非写实主义思想涌进,使我们的创作思想异常活跃,灯光的使用形式也开展发生变化。但是,在戏曲舞台上,真正更广泛的对灯光的大量使用应该是二十一世纪以后的事情。在我上世纪九十年代刚参加工作时,剧团无论在乡村演出,还是在城市剧场演出,对于灯光的重视程度仍未重视,仍停留在照明的简单要求,近十年来,戏曲舞台的灯光运用出现的较大变化,不仅仅是灯光使用数量的变化,更多的表现为灯光在整个剧情表演中发挥出的艺术感染能力。

非写实主义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大概念,艺术的生命就在于表达内在的真与充沛的情。戏剧,这具有综合性质的剧场艺术,能够给观众产生情感的共鸣,则是一种综合效应,不仅剧本表演打动观众,同样舞台美术形象创造也是不可忽视的情感传导因素。舞台灯光作为舞台美术的一种表现手段,不应理解为仅是一种技术手段,它应是参与艺术创造的一种元素,为戏剧演出创造赋予艺术情感的灯光气氛。戏曲舞台艺术是在一个有限的舞台空间进行表现的,对现代化的科技手段进行合理的运用,借助灯光对舞台意境进行营造,创造出千变万化的背景,使得整个舞台极具亲和力,营造出了一个虚幻的、意象的空间世界。在这样的空间世界里,观众的内心在不断探究和反思中得到满足,并且观众也在表演者演绎的独特的生命角色体会到不同的生活体验。观看完一部戏剧,观众就好像做了一个梦,梦里不单单有戏曲里的情节,更是融入了观众自身不少主观的感受,给人更多的情感感受。可以说,戏曲艺术借助绚丽的舞台背景的烘托、灯光变换的渲染及华丽服饰的衬托,使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得到更深刻的感受。这不仅在视觉上带给观众冲击和震撼,更给观众以心灵上的归属感。可以说现代的戏曲舞台艺术是符合观众现代审美需求的,借助现代的服饰、灯光和舞台美术,综合的对传统美学进行了展示,给观众以全新的视觉享受。

当代社会科学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随之人们对于舞台艺术的审美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人们追求更为真实的场景表现。因此戏曲中不仅对于唱腔和舞蹈动作等十分讲究,对于舞台综合布景和传达的视觉效果的要求也在逐渐的提高,即在戏曲艺术中合理的融入现代化的审美思想、审美意识,将科技化的美术应用其中,并合理的应用灯光艺术,使戏曲有了新的气象,为我们展现了极具现代气息的多元化、多样化的中国戏曲艺术。如我团根据美国著名剧作家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改编创作的曲剧《榆树孤宅》,舞台灯光设计独特,合理的对主次光源进行了搭配,并非单纯的强调灯光的璀璨,使得戏曲中人物的诠释更为真实。除此之外,在场次转换时,灯光设计师合理的利用了强弱光源的自然转换,甚至部分场次运用了无照明的方式,这种变化能够更好的对观众的视觉节奏起到引导。戏曲《程婴救孤》运用了先进的科技灯光设备,整个舞台抽象而夸张,带给了观众不一样的视觉享受。尤其是宫中程婴被托孤这一段,主表演区巧妙的结合了天桥上的侧光与舞台台口的顶光、侧光。更在背景和台口间运用白光进行照射,用面光和耳光对演员进行照明,使整个舞台处于明亮的环境之中,并且具有很强的空间感和立体感,充分的渲染出了舞台的气氛,同时换场时的色调把握也比较到位,实现了自然的转换和过渡,避免了落差感。

作为一个灯光设计参与艺术创作,应重在情感的创造,重在心灵视觉中那些活生生形象的表达。剧场表演中演员与观众所构筑的二度创作,更是情感的交流,演员和观众共同感觉剧本表达出的思想和情感,此时他们是一体的。至于时代和地点的表现在大多数戏剧中并不那么苛求它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因此灯光艺术构思的出发点就应重在精神内涵的探索,着眼于情感表达和心境的描写,努力创作与剧情相适应的灯光气氛来烘托剧情、感染观众。这种创作思维虽然不是舞台灯光特有的方法,但是如果朝着这方向去探索,去表现,照明艺术就有可能得到升华。

活动多变的舞台灯光也是剧场艺术“活的艺术品”的构造元素。如果我们具有这种审美观念,并为之付出努力,再结合剧场条件,就能在舞台空间随表演者同步运动。围绕着剧情、调度、音乐以及心理空间等方面创造出一幅幅赋予艺术情感的连续性的感人画境。比如《榆树孤宅》中,当艾碧为了追求爱情,亲手将其与柯泰所生的儿子捂死的时候,她的内心应该是恐惧的、悲伤的、欣喜的(除掉这个儿子,可以去追求自己的真爱)、无助的,多重情感在艾碧的内心中挣扎,此时仅从演员的表演来说,是不够,要让观从同时可以感受到这种心情,我们在设计此时的灯光时,主色调上使用了暗光,用一束追光打到艾碧身上,同时用一束红色的定光打到婴儿车上,追光随演员变动而变动,定光保持不变,他们的动与静,白光与红光,再配合曲剧特有的委婉和忧伤曲牌,将艾碧内心的挣扎表现的淋漓尽致,剧场内瞬间安静下来,有的观众更是流下眼泪。

在我们希望在舞台上通过灯光表现动态空间时,灯光技术方面不仅要有设备数量的保证,更重要的要有质量的保证,要有各类精密的灯种,特别是能自动定位,自动变焦,自动换色,以及自动切割光斑形状的智能型灯具(当然目前很少有剧团可以完全达到这种条件)。此外,还要有足够的供电回路和能够承受多种复杂的变化形态的控制系统,当我们准备的这些硬件设备越充分,灯光设计时的构思才能越自由驰骋。

但是,也应该认识到,舞台灯光动态空间的塑造,并不是一种时尚,不是花样翻新,而是灯光的本质特性,是艺术照明中的潜在功能。我们积极探索动态空间艺术照明的发挥,但并不是说任何戏都要如此表现,在戏曲舞台中,我们并不要求每一次都随演员的变化而变化,而是要根据剧情的变化,合理的运用现代灯光技术,增加整个表演的感染能力。

戏剧中布光的好坏,不仅要求灯光操作人员要熟记剧情,灯光的强弱和切换光的细微变化,也是要求灯光操作人员要有熟练扎实的专业技术。尤其是戏曲舞台上的灯光控制,更要对人物唱腔熟记,对音乐的理解,对乐队武场的锣鼓点更要掌握,要知道演员在什么时候需要什么,做到心中有谱,最大限度把光的概念,光的元素、光的色彩和风格呈现出来。舞台灯光操作人员除了必须具备电工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光的运用和色彩搭配技巧,并且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戏曲理论水平,从而增强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面,演员在只穿着白色的衣裙。一束红光的投射,衣裙上红光鲜艳夺目;继而绿光,演员的衣裙又青翠欲滴。更有舞台整体色调的转换。蓝色的夜晚,粉色的晨曦,橙色的傍晚,这些舞台光色的变化,所有灯光操作人员都能驾轻就熟。道理很简单,投射什么光色就反射什么色彩,似乎是必然的结果。若问演员身穿白色衣裙在红光下是红色,若穿绿色衣裙,在红光下是什么效果呢?大概很多灯光操作人员就很难全面做答了。所以色彩学知识,尤其是光反射理论,不光对舞美的设计人员十分重要,对灯光设计和操作人员搞好艺术创作,同样是必不可少的基础理论之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见解,有创造性。得心应手地将戏曲舞台灯光艺术充分体现在舞台上。

总而言之,作为戏曲舞台灯光的从业者,我们需要不断前行,将现代先进的灯光和背景技术充分的融入到现代戏曲舞台艺术中,使得戏曲中的精华借助灯光、背景及服装设计做到最真实的诠释,带给了观众唯美的视觉冲击和享受。

猜你喜欢

舞台灯光灯光戏曲
中外大学生体验非遗戏曲文化
戏曲从哪里来
数灯光
传统戏曲
舞台灯光在舞蹈表演中的作用
映照
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舞台灯光系统工程通过验收
河南省将戏曲纳入大中小学课程
试析舞蹈创作中舞台灯光的应用
万家灯火之百变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