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的情感因素研究
2016-05-14梁婧
梁婧
【摘 要】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信息交流过程,还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在教学的全过程始终离不开人类最基本的因素——情感。教师和学生只有在情感的交流过程中,形成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充满热情,无拘无束,不怕困难,从而形成良好的身心素质。本文重点研究情感教育的因素:动机、焦虑、兴趣、自信心、态度。
【关键词】外语教学;情感因素;研究
教学是实施教育的基本途径,在这一活动中教师是教育者,应该处于主导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可是目前多数中职学校受到升学率和就业率的双重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仍比较传统,对知识点的掌握摆在重要的地位,却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和兴趣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使主动学习变成了被动接受。《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英语教学“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英语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现代认知心理学也认为,人的认知与他的情感是密切相连的。教育应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要实现该目标,必须把认知、情感、意识、行为统一起来。这充分说明语言教学中的认知和情感问题都应该受到重视,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下面就情感教育的影响因素展开研究。
一、情感教育的因素
(一)动机 (motivation)
动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就是:驱动人或动物产生各种行为的原因。表示人的动机时,常和需要、内驱力、目标、兴趣、愿望、理想和信念等来解释。皮连生归纳了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第一,动机对学习的作用不同于原有知识的作用。原有知识决定新的学习能否出现,通过原有知识与新知识的相互作用,原有知识将成为新的认知结构的一部分。学习动机可以加速或减慢新的学习过程的进行。但它只起催化剂作用,其作用是间接的,不直接参与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第二,动机对学习的作用是通过努力,集中注意为中介而实现的,如,学习动机作用较强的学生可以通过笨鸟先飞,或主动向他人请教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皮连生2004:339)。动机无论是内在动机还是与学习成绩密切相关的动机,都有着非常的实践意义。通过完成其能力范围内的学习任务,学习者可以获得奖赏,并且会促进随后的学习。成就、学习环境内的成功的交互作用以及教育方案目标的掌握,其本身就能使学习者产生持续的满足感,并因此而成为持续性动机的最可靠的来源。
(二)焦虑(anxiety)
H.D.Brown (1961)认为作为心理学领域的焦虑在外语习得中发挥着重要的情感作用,与外语学习有关的焦虑被称作语言焦虑。Oxford认为语言焦虑不是一般的焦虑,而是学生因为要运用目的语而产生的害怕心理,是影响语言学习诸因素中的主要因素(陆红2004)。引起语言焦虑的原因有很多种。Horwitz,E.K对焦虑进行了分类,他认为外语学习者往往表现出三种焦虑:第一,交际焦虑 ( 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 ),即在用目的语交际中,因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而出现的焦虑。第二,负评价恐惧(fear of negative evaluation ),即外语学习者在学习中或使用外语时,因怕丢面子而表现出的焦虑。第三,考试焦虑(test anxiety ),即外语学习者在考试时所表现出的焦虑。Gardner的研究表明,语言焦虑与语言习得成反比:焦虑越少,习得越多;焦虑越多,习得越少。但后来的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如:Little wood(1984)所说,太多的焦虑会阻碍学习,但一定量的焦虑却可以刺激学习者对学习任务中注入更多的精力。
(三)兴趣(interest)
兴趣是个人力求探索某物或参与某项活动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识倾向,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我们常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即指个体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往往会主动投入时间和精力,并且不断深入,乐此不疲。兴趣对个人的行为决定具有巨大的推动力量,可使人积极主动地从事各种喜爱的创造性活动。兴趣是积极情感产生的前提,而积极情感的产生又会促进兴趣的提升,使其变得日益浓烈,从而更为投入。学习是一种相对艰苦而有难度的活动,如能有意识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则不仅可使学生燃起对学习的热情,而且可以有坚持下去的意念和动力,在面对外在刺激干扰时,也会表现出对学习的偏向性。
(四)自信心(self-confidence )
自信心是一个自己相信自己,追求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积极的心理倾向,是人类健康的核心力量,也是个人取得成功的心理基础。充满自信心、勇于实践的学习者往往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根据心理学的理论,自信心是成功的第一要素,因为智力、生理及其它情感因素的作用都要在有自信心的前提下才能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对于学习第二语言的学生,更需要持之以恒的自信心。自信的学习者能积极主动的学习,不怕犯错误,敢于用目标语大胆地交流,不为语言错误而感到难堪,所以他们得到更多的机会练习并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了的能力又可以促进自信,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而性格内向,自信力弱的人,由于害怕出错,就会失去许多语言实践的机会。所以,教师要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要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自信心,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作为我们教育的首要任务。
(五)态度(attitude)
在二语言习得中,态度是学习者对二语习得的认识、情绪、情感行为在学习上的倾向,对二语习得过程及最终结果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克拉申 (Krashen)研究表明,如果第二语言习得者对第二语言持否定或敌视态度,则在外语习得中会产生更大的焦虑情绪,提升情感过滤,阻碍二语习得,势必会影响其第二语言习得的成功;相反,如果态度积极,则有助于二语习得,会提高习得效率。学习者的态度直接影响其对学习的投入程度,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学习投入程度高,参与意识强,心理压力小,学习效果较为明显。
教学过程应看成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和情绪两个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也可以看成是“与个性和社会心理现象相联系的情感力量和认知力量相互作用的动力过程”(卢家嵋2000:111)。所以说,偏重于认知能力,而忽略了情感能力,不能不说这种教育是畸形的,是有偏颇的,“知情交融、以情促教、以情优教”,才能描绘出教育活动的恢宏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