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有效融入
2016-05-14刘夫善
刘夫善
情感教育是学校教育一个不可回避的内容,而小学生正处于成长期,他们健康的态度、情绪以及情感信念的养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关系到学生的整体健康发展。尤其是在今天,课程改革理念不断深入推广的今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之一。
关键词:语文课堂 情感教育 课程改革 素质教育
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重要的课程之一,而小学学段又是一个学生情感培养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是不可回避的。笔者结合自己的一线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在语文课堂中渗透情感教育的一些想法与做法。
一、教师重视自身素养的提高
教师是教学的最主要执行者,也是对学生影响最为重要的人之一,可以说教师的一言一行,教师的眼界、行为等多个方面都影响着学生。因此,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重要的导师。因此,教师应该想方设法提升自身的能力与素质。首先,教师应该具有渊博的知识,教师深厚的专业素养,学生肯定可以直观地感知,教师努力把自己的专业素养体现在教育教学中,无疑对学生有潜移默化地影响。其次,教师应该把情绪的积极方面展现给学生。教师虽然可能在生活中也受到各种事情左右自己的情绪,但是只要一进入课堂,教师就应该把自己的负面情绪收起来,给学生展现出积极情绪的一个方面。我们常说,“不带着情绪上课”,不管是谁,都有正常的情绪,但是教师不应该把不好的情绪带入课堂,尤其是负面情绪,更不能把负面情绪通过学生去发泄,这样都不利于学生健康的情感教育。因此,教师应该学会控制情绪,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二、创设情境,诱发情感共鸣
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情感往往是比较肤浅的,孩子的情绪往往通过面部表情体现出来。而孩子的情绪特别容易受到情境的影响。因此,语文教师要利用这一特点,给学生创设积极的情景,引发学生的共鸣。而创设情境的素材来源就是教材相关的内容,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也能够架起学生与教师沟通的桥梁。
例如,在讲解《桂林山水》一文时,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感情,让学生有如临其境的感觉,笔者借助了多媒体技术手段,给学生播放了有关桂林山水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桂林山水的壮美,然后教师充满激情地给学生说,桂林山水的美是独一无二的,不仅山美,而且水美,山水呼应,奇山围绕碧水,碧水映衬奇山,交相呼应,充满诗情画意。再加上云雾缭绕,山间绿树红花,江山竹筏小舟,衬托的桂林山水更加的美丽。这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在情景交融之中,学生的想象力被调动起来,学习兴趣也高涨,情感的波澜被掀起来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
三、在朗读中让学生升华情感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情感的培养应该侧重学生的体验与感受,没有体验与感受就没有情感的养成与升华。在语文课堂中的朗读主要分两种,首先是教师的朗读,其次是学生的朗读。
首先,说说教师的朗读。教师在语文授课过程中可以亲自示范给学生进行朗读,当然教师选取的篇章最好是能够引发学生共鸣的文章,这对教师的专业基本功要求比较高了,只有声情并茂地朗读,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也可以借鉴一些名家的朗读,或者给学生播放名家朗读的作品,这样效果可能更明显一些,当然教师能自己尝试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其次,是学生自己的朗读。学生朗读更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升华。现在好多的孩子语文基本功并不扎实,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也起到了升华情感的作用。在最初训练学生朗读时,可以先让学生朗读一些简短的诗歌作品,这样便于学生掌握诗歌蕴含的内部情感因素,也便于学生掌握基本的朗读技巧。然后,教师在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朗读一些对情感因素要求较高的作品。
例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教师首先给学生示范朗读“人们常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看到他的矫健身躯,慈祥的面庞。然而今天……”教师应该用低沉哀婉的语调,用低沉的语速去朗读,再通过多媒体辅之以送总理时的情景和总理的一些照片,总理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从此再也看不到了,让人在朗读中体会里面蕴含的情感。然后,教师再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尤其是让学生体会里面的悲痛及蕴含着对总理深深的情感。虽然小学生可能对周总理缺乏更为深刻的了解,但是通过朗读的训练,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综上所述,小学生有着自己独特的情感特征,也是情感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握这个阶段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教师应该力求在语文课堂上创设情境,通过对学生进行有计划地指导,让学生的情感能够健康成长起来。语文教师要结合自身的专业,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出浓厚的情感氛围,让语文教学能够对学生是情感教育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彦.情感教育——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J].职业,2011,(15).
[2]尚文杰.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新课程研究,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