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贫困地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2016-05-14时锦红
时锦红
【摘 要】课堂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是新课程背景下深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那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呢?尤其是如何搞好贫困地区小学的高效课堂,本文则是我对此的粗浅认识。
【关键词】贫困地区小学;高效课堂;创新合作
一、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树立服务引导意识
由于贫困地区的孩子不像大城市里的孩子家庭教育好,这些孩子大多是放羊式的教育抚养,只提供吃住而不加以太多的教育,所以贫困地区的孩子虽然好动,但是真正让他动起来,和老师互动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这些落后地区的家长大多说上课要听老师的话,否则的话老师会给你处分的,也就是说他们在老师的面前都有点胆怯,不敢放开与老师交流,所以贫困地区教师在课堂中要树立服务意识,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留给学生。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进行预习、尝试、操作、探索、归纳等。努力做到: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教师尽量不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教师尽量不替代;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讲的,教师尽量不暗示。因为贫困地区的学生不像大城市里的学生多的课外书多课外知识丰富,更没有大城市里的学生见多识广,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
虽然我们区小学的教具相对落后,但是我们可以尽量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教师合理整合各种教学手段,“因材选媒”,突出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淡化其“装饰”效应,当然了一开始学生有新鲜感比较混乱,但是只要控制好就行了,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情景中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切不可喧宾夺主,切不可忽略了学生的自我体验和品位。
二、真挚情感是达到和谐高效的基础
和谐的课堂依赖于和谐的情感。师生心境合一,是教育成功的真谛。课堂上,缺失了教师对学生的真情相待,就失去了教学的生命活力。我在教学过程中,用心关注学生需要爱关心的许多细节,即做良师,又做益友。因为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较多,所以天气寒冷,对学生嘘寒问暖,让学生多加衣服以防感冒;哪个学生不舒服,送上一杯温暖的白开水便可让他感受到无限爱意;班级换板报了,与学生交流一下意见;班级的卫生比以前好了予以表扬;哪个同学长高了,变胖了,漂亮了,头发长长了这些小细节我都恰如其分地关照。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关心、理解和宽容就会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学生会敞开的心扉接纳你为他们生活中的一员,学生从情感上对老师产生了认同感、亲切感,即形成了师生在情感上的和谐。这种和谐师生关系,使得学生在喜欢老师、欣赏老师人格的同时,更加喜欢老师的课堂,正如韩愈说的“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成功的教學不仅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还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师生和谐互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上好一节课,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教师要善待学生的差异。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具体的,都有自己独特的优点和不足。学生身上并不缺少“美”,最主要的是老师要用自己的慧眼去发现不同学生的不同的美。考虑到各个层面的学生,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让不同的学生都拥有思考的兴趣,思维的空间,从而促进每个个体的发展。绝不用“你的问题很幼稚”、“你的猜想很荒唐”等语言讽刺挖苦学生,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提出独特的问题或见解时,及时用这个问题“我也没想到”,“你的想法很独特,对我很有启发”等语言给学生鼓励及表扬。使每个学生都被肯定与赞许,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今天,教师不再是只传授知识的“严师”,也不是只顾眼前利益的“灵师”,而是立足于创造一种有利于学习气氛的“促进者”。为此,在课堂上应该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厚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情感、态度上应该做到“四多”即多一份爱心;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呵护。在形式上做到“四多、四少”即优点多表扬几次,缺点少批评几次;上课发言多叫几次;课下少留几次;作业多批几次,“X”号少打几次;谈心多做几次,家长少请几次。
三、锐意创新是强化和谐高效的调味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要紧紧围绕“新”字做文章,让课堂充满新意、新鲜、神奇之感。教学实践中我们也能看到,如果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感兴趣,他就会主动探求,刻苦钻研,从而表现出惊人的才干。因此,教师锐意创新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真诚的爱心去关怀每一位学生,调动学生的潜能,创设乐学的课堂氛围。
拓展文本。对于描写人物的课文,如《草船借箭》人物特点鲜明,阅读课文后,让学生进行评价:我心中的诸葛亮。而对于描写景观的课文,采用当导游的方式学习。如《美丽的西沙群岛》,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后,让他们自己做一回导游,设计导游词,向同学们或教师解说。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来改写。如将古诗《秋思》改写为记叙文。这样人人积极参与,学习主动性显著增强。
描绘景象。这也是情趣教学的特色之一。例如《庐山的云雾》一课,让学生动笔画一画“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茫茫的人海”等,这些看似简易的画面都能帮助学生建立表象,强化感知,感受课文所描绘的形象美,发展思维想象能力,使语文学习不再感到枯燥。以画促读,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更充满个性化!
观察体验。学课文前或学完课文后,布置学生亲自观察,切身体验,写成观察日记。如学完《燕子》后,为了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布置观察我们身边的春天,描写春色,学生兴趣特别浓,不仅感受春色之美,还生动得描写出美的春色,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走出课堂。教学活动不仅仅局限在四面墙壁的教室内。一天,我正在上课,忽然听到一位学生小声惊呼:“下雪啦”,一石激起千层浪。所有同学们的目光都射向窗外,“今年的第一场雪”,同学们显得异常兴奋。看到这种情景,我不由感慨道:“啊,久违的雪花姑娘又来啦!让我们一起欣赏雪景吧!”学生听了都不由地欢呼起来,大家飞出教室,饶有兴趣的欣赏着,我又去拿了个相机,同学们都争抢着和我留影。我和同学们完全融入一体,仿佛回到了童年。回到教室后,美好的满足感洋溢在他们的面庞,趁此机会,我就让他们写写观雪感受,学生们有了这种和谐、融洽、愉悦的活动体验,产生了写作的灵感,下笔神速,效果可想而知。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我们要大胆尝试新教法,向旧的教学模式挑战,尽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教的轻松,学的愉悦。师生默默地融入一起,自然达到一种和谐高效、思维对话的理想境界,使学生深深体验到语文学习的甘甜与欢乐。
总之,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实践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应着力于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着力于教学方法的创新,所谓教者用心,学者得益,只要我们积极努力,语文教学必将呈现一片新的气象!
参考文献:
[1]周璞.贫困地区农村小学学生对语文课堂的祈盼[J].教育革新,2015(2).
[2]杨晓.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学之行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