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效率
2016-05-14李波
李波
摘 要:高中的美术鉴赏课程,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价值观、加强学生情感体验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它对于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和生活情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心理,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当前美术鉴赏教学的反思,从激发兴趣、引导探究、改进教法、多元评价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提高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效率的粗浅看法。
关键词:美术教学 美术鉴赏 教学效率
普通高中的美术鉴赏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价值观的艺术教育课程之一,旨在通过对美术知识的了解、对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鉴赏,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强化审美体验,提高艺术修养,陶冶高尚情操,促进其身心发展。然而,在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加之教师、教材、学生等各方面不利因素的制约,当前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效率仍旧难如人意。切实了解教学现状,积极探索教学规律,努力优化课堂教学,着力提高教学效率,无疑是美术教师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对当前美术鉴赏教学的反思
1.由于文化环境、市场经济以及应试教育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社会公众、教育管理部门、家长、教师,学生,均存在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的情况。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人们普遍取向功利,心态浮躁,无心鉴赏;课程虽为必修,但高考不计入总分,无关紧要,很少有人看重;社会文化环境欠佳,学生美术基础薄弱,对美术鉴赏既没有兴趣,更缺少信心。因此,教学中教师讲得唇干舌燥,学生听着无精打采。
2.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美术鉴赏教学本来就内容多,课时少,如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容量大、速度快、功能强、效率高、具有综合性等优点,就能最大限度优化教学过程,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然而,现实的情况是,由于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教育投入失衡,使得不少学校的教学设施欠缺,教学手段落后,无疑直接影响美术鉴赏课的教学质量。
3.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倡导“主动、全面、全体”,新课改的基本精神也是提倡“自主,合作、探究”。但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却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仍然死抱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放,由自己主宰着鉴赏教学的全过程,教师成了解说员,学生只是听众,被动旁观。这样,难以调动学生参与审美体验的积极性,无助于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4.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教法的选择应当因所处的具体情况而定。美术鉴赏原本就是鉴古今、辨真伪、评优劣、促传承、谋发展,美术鉴赏实质上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需要学生主动参与、深入理解,才能产生审美体验。然而现实情况却是:1)模式单一,鉴赏层次低;2)重技轻赏,与创作分离;3)脱离主题,以知识代鉴赏。教学中,有的把美术鉴赏课搞成了介绍浅显知识的“故事会”、有的则引导、暗示学生掌握标准答案,有的还把它讲成了美术“专业课”。教师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去介绍美术的一些名词术语等基本知识、美术史的相关知识以及美术的技法技能知识等;在分析鉴赏时,则侧重于前人对作品的评价,而忽视了美术审美活动是主体对客体的审辨、感受、体验、判断、评价和能动创造,结果难以让学生进入具体作品的审美体验,阻碍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
5、美术鉴赏可以说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教育课,内容庞杂繁多,涉及到古今中外的陶艺、雕塑、绘画、建筑以及民间艺术、工艺艺术等门类,各门艺术的专业知识强,专业技能高,门类特点显著,相互之间的区别很大。而作为一名美术教师,由于备课时间、知识结构、专业指向、教学条件等的影响,不可能熟悉全部的内容,不可能掌握多门技能并做出示范,更不可能从高度与深度上对所有名作加以深入鉴赏。这些教学内容却只能全部由一位教师来讲授,无疑会使教学内容显得“大而空”,势必影响美术鉴赏的教学效率,造成教材、教师与学生学习之间的不平衡。
二、努力提高美学鉴赏课的教学效率
1.注重激发学生鉴赏兴趣
情景教学是教师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创设一种模拟情景进行教学的方法。在教学启动环节教师可利用问题、演示、实验、视屏画面和语言描述等手段来创设情境,诱发学生学习欲望。在美术鉴赏课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具体环境、具体条件及具体对象,采用恰当的情景模拟手段与方法,增强艺术作品的新鲜感、现实感,创设出学生求知探索的氛围,激活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探究心理。
例如,在教学《华夏意匠——建筑艺术》一课时,就可以运用央视《探索与发现》纪录片《苏州园林》中的片段来做铺垫渲染。那动人的画面,优美的音乐旋律,权威专家的介绍,普通民众的观点,会使学生很快进入鉴赏的情境,从而引导学生努力去探究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中所蕴藏的中国文化。
当然,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注意切题、新颖有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探究兴趣,要与教学内容相关联,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后面的自主学习中去。
2.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新课改强调自主学习,提倡合作探究,这对于美术鉴赏的教学尤其重要。美术鉴赏课重在“鉴”与“赏”。赏,重在感知、想象和审美情感体验;鉴,则重在对艺术作品的分析、鉴别以及理性判断。总之,要通过鉴赏来鉴古今,辨真伪,平优劣,促传承,谋发展。无论如何,都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因此,注重培养问题意识,恰当设计一些问题,给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引发学生在鉴赏中主动探究,也不失为提高美术鉴赏教学效率的好方法。
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时代风采——现代中国画、油画》一课时,选择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来鉴赏,他先对画作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对这一幅画提出有关鉴赏的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自主探索:“画中描绘了一些什么?”;“为什么山石和水的画法不同,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不见青蛙,而画了一些小蝌蚪?”;“你从哪里能够体会到蛙声?”;“为什么老舍先生会喜欢齐白石作的这一幅画?”此外,学生还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究学习。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强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增强了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艺术审美能力。
当然,无论用哪种方式提出问题,都是为了引发学生主动探究,所以设计问题时应注意:含义要明确;难易要适度;要有启发性;要考虑前后知识的联系;要注重课堂小结并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3.注重强化学生审美体验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作为美术鉴赏课的教学,不应执着一点,不及其余,而应当根据所处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施教,以强化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审美体验,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学中,过分强调基础知识和理性思考,过多的使用讲授法,无疑影响了美术鉴赏的教学效率。其实,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多种教学方法,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诸如:演示法(用石膏制作艺术复制品进行实物展示)、体验法(由学生用橡胶泥自己制作简单的美术作品)、练习法(如剪纸艺术、古代人物画均可习作)、提问法、讨论法以及多媒体教学、语言描述、情景创设等等方法与手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变换,教学模式创新,无疑会激发学生的鉴赏兴趣,拓展学生的艺术想象,加深学生的理性思考,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
4.注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传统的教育教学评价,注重书本知识,看重卷面分数。 新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则是为了促进全体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协调发展。因此,对学生实行多元评价、主体评价和发展评价,关注和尊重学生的差异,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感受与审美判断。因此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审美个性,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去感悟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审美对象产生共鸣。只有这样,学生的艺术想象力才能得到自由发展,学生才能不断积累审美经验,加深艺术审美判断,从而提升艺术审美能力。
美术教学大纲指出:“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塑造完美的人格,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美术教师,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我们应当加强学习,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发挥学习主体(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通过美术鉴赏的教学,使学生获得美术知识,拓展鉴赏视野,提升审美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