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思维培养之我见

2016-05-14杨荣英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培养学生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思维

杨荣英

摘 要:本文作者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培养学生 创新思维

创新教育,就是创设自由、和谐、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习当中,并且能为学生提供创作发展的机会,让学生能够相互间合作探索知识。新课程标准指出:知识和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是数学课的总体目标。数学课的枯燥无味,要求教师要想方设法地使每堂课都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经历探索学习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本人结合多年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1]

一、做好预设,引导兴趣

小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奇。虽说数学课比较枯燥,但是只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精心预设,就能逐渐地培养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进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圆的认识”这一课,我手上拿着一个球,走上讲台,提问:这是圆形吗?有学生回答道:“球是圆形。”有的却说:“球不是圆形。”同学们立即讨论起来。我立即拿起粉笔板书“是”和“不是”,分别在后面加上问号。同学们感到很奇怪,到底是不是?我告诉学生不能只说:“是”与“不是”,要说出是与不是的理由。同学们又议论开了。有的同学说:“球是可以滚动的,所以球是圆形的。”有的同学说:“球是滚滚圆圆的球体,不是圆形。”还有的同学说:“我从前往后看球就是圆的。”看来同学们谁也说服不了谁。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讨论,我第二次拿出实物和图片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并让学生到黑板前把这些图形分成两大类,学生一会儿就完成了。这时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拿出圆规画圆,孩子们很快就画好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刚才是怎样画圆的?”因为有了刚才画圆时的感性认识,同学们很快就说出了自己对圆的已有认知: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我则顺势进行小结:圆和长方形、正方形一样,是一个平面图形,而球占有一定的空间,是一种立体图形。这样学生对圆的认识就更深入了。学生在这样的教学预设中,积极参与,大胆思考,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在主动求知的过程中,情绪高涨,积极探索。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产生了。

二、乐于学习,培养兴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有了问题学生才会积极思考,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有积极探索的欲望。那么数学课怎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呢?

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故事情境:兔妈妈和它的三个孩子过着快乐而又幸福的生活,兔妈妈做的饼是又大又香,它的三个孩子可喜欢吃了。有一次,兔妈妈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月饼分给孩子们吃,兔妈妈先把第一块月饼平均切成三块,分给老大一块。老二见到说:“太少了,我要两块。”兔妈妈就把第二块月饼平均切成六块,分给老二两块。老三更贪,它抢着说:“我要更多,我要三块。”于是兔妈妈又把第三块月饼平均切成九块,分给老三三块。兔妈妈看到老二、老三贪吃的样子,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同学们,兔妈妈为什么笑了,老二、老三真的多吃了吗?你们对兔妈妈分月饼有什么看法?一个个有趣的设问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学习兴趣也越来越浓。对此,我让学生用三张圆形纸片代替三只饼,通过观察、比较、涂色发现:三只兔子分到的月饼分别是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这三个分数的大小没变,而分子、分母都发生了变化。然后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些分数中,分子和分母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随即进入新课的学习环节,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故事情境中进入新知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2]

三、教法多样,激发兴趣

数学的教学方法要灵活,教学手段要多样化,通过观察、演示、操作等方式,千方百计地激发、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枯燥、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明了,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探索和创造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通过谈话导入新课:贪吃的猴老大在山上采了一篮桃子。边出示例图,边提出问题:小猴一共采了多少个桃?接着展示小猴子分桃的场景:我分到9个桃,还剩多少个?有学生立刻列出减法算式:13-9=?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13-9怎样算呢?你能用圆片或者小棒摆一摆,并把你的想法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吗?比一比哪个小组想的方法多。生1说:可以一个一个减;生2说:先算10-9=1,再算1+3=4;生3说:先算13-3=10,再算10-6=4;生4说:做减法想加法,因为9+4=13,所以13-9=4。刚才孩子们都亲自动手摆了,已经有了感性认识,这时再总结出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就水到渠成了。这些计算方法的得出,是建立在学生观察、操作、讨论的基础之上的。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观察操作,增强兴趣

小学生虽然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但他们好奇心强,什么事都爱问个究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动手操作的环境,让他们的创新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以后,留给学生这样一道习题。先锋小学校园里有一块空地,想请工人师傅用20根一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花圃。工人师傅可犯难了,该怎么围呢?谁能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呢?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小棒亲自动手围一围,再算一算,在能围成的所有图形中,哪一个图形面积最大?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教师可以给出下面的思考提纲:

1.长方形的面积怎样求?(长乘宽)

2.长方形的周长要达到20米,那长与宽的和要达到多少米?

3.动手围一围,可以围出几种不同的图形?

4.你能计算出这些图形的面积,并很快比较出他们的大小吗?

通过动手操作,同学们很快发现:在围成的5种不同的图形中,边长是5米的正方形面积最大,进而总结出规律:在周长不变的前提下,长与宽越接近,图形的面积越大。当长与宽相等时,图形的面积最大。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地制定教学计划,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发展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陈保睿.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8).

[2]李士芳.探析小学数学教学怎样实现教学创新[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5,(02).

猜你喜欢

培养学生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思维
高中生物教学时如何提升学生质疑能力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创新产品、优化布局,让传统主流媒体传播更具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