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自觉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2016-05-14张华礼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认同感理念班级

张华礼

德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经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因此,学校教育不应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而应通过不断地启发受教育者的人生智慧,把学生的思想和行动引向正确合理的轨道,培育学生个体的生命自觉。

将“自觉教育”的理念引入学校,是教育本身的要求,也是时代的呼唤。高中阶段是一个人综合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自觉性”养成的关键时期,但是,在学校践行“自觉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系统工程,一种长期性的行为,需要学校各方面的有机统一,需要方方面面都要把自觉文化建设纳入工作视野中,在课堂教学上和教育活动中,用师者的教育智慧去培养学生的自觉品质,并在引导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自觉性程度。

在“自觉教育”方面,牛栏山一中主要从两个方面采取行动。

第一,加强认同感培养,增强自觉教育的主动性。

对一件事不认同,人们就不会主动接纳、吸收,因此,认同感的培养是关键。在培养认同感方面,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种途径。

宣讲。讲清楚主张,讲不清楚自然不认同,不认同也就不会自觉去做。

辩论。真理越辩越明白。不争论,不讨论,一些人对一些问题会局限于自己的视角,不理解为什么这样要求,为什么要这样做。比如,手机不能进教学区就是这样一个问题。一些孩子说,我上课从不玩手机,也不开机,而且手机除了和家人联系,还可以获得海量信息,为什么不让我随身携带?这是一个视角。但是他忽略了另一个视角,很多孩子不能控制自己玩手机的欲望,严重影响了自身或者他人的学习。看不到更多的问题,也就不会认同学校的做法,不认可学校的说法。所以,要在人与人交流中、讨论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

体验。有些事情非经历不能认同。想要知道梨子的滋味,最好亲自尝一尝,有些经验非教训不可能获得,如节约粮食的问题。在学校看到学生将整个烧饼扔掉,我们很痛心,但学生没有参加过农业生产劳动,不能深刻体会“粒粒皆辛苦”的深义。鉴于此,可以通过让学生参加一定适宜的劳动,如食堂帮厨活动,让他们知道一个“烧饼”要经过多少道工序才能完成,在亲身经历中更深层次地认识节约的重要性。再如关于感恩的问题,说的效果不能持久,亦不能深刻,组织“跟随父母工作一天”的活动,让学生见证父母工作一天的艰辛,感恩的元素也就自然而生了。

第二,加强自觉主动性的培养,增强自觉的实践性。

没有自觉的主动性,就不会有自觉的实践,一个理念不能转化为行动,就是一个不存在的理念或是不被认同的理念。学校要为学生们的自觉创造条件,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管理学校,在“做”中生活和成长。

校务管理。探索学生自治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会的作用,评选学生校长,定期与校长对话;把学校的管理部门和管理岗位复制到学生当中去,在学生中成立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宿管中心等,锻炼学生参与管理的主动性。教师主任和学生主任定期对话,倾听他们的合理建议,也为他们提供参考意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自觉性,把管理、教育、培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自觉成长。

班级管理。在“自觉教育”改革中,要充分发挥班级这个小团体的作用,营造一种集体生活的氛围。在这个集体中,由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为确保改革的有效性,我们制定清晰明确的管理目标体系、管理组织体系、管理制度体系和管理过程体系,界定清楚班级事务中的“做什么”“谁做”“如何做”等,保证班级的正常运转。

自觉品格的管理。学校充分发挥学生在“自觉教育”中的作用,通过对学生不良行为习惯进行曝光的方式,帮助他们提高自律能力,培养自觉意识。如针对粮食浪费问题,组织摄像老师连拍一周,把人脸隐去后在大屏幕播放,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发现问题所在,自行改正。条件成熟后,可以让学生来录像,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方面开展积极有益的尝试。

编辑 付江泓

猜你喜欢

认同感理念班级
班级“四小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浅析大学实习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感
不称心的新班级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基于实证的高职教师组织认同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