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段施教让诚信教育更有实效

2016-05-14秦翠华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诚信价值观情境

秦翠华

诚信教育是小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却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正确地理解诚信的内涵。

我们发现:一、二、三年级处于服从权威、遵从规则的道德发展阶段,学生比较注意根据规范来调节、控制自己的言行,他们对“诚信”的理解往往从“诚实”的含义开始。随着个体的成长和人际互动的频繁展开,同伴交往的重要性日益突显,他们开始意识到与人交往需要相互守信,即开始注重“守信”的含义。个体继续发展会逐渐感悟到真诚待人的重要性,“诚实守信”已经成为一种基本素养,而更具深层含义的“真诚”成为同伴情感提升的重要内容,部分学生开始意识到“以诚待人”的重要性,即注重“诚信”概念中“真诚”的内涵。

基于理论与实践经验,我们认为小学阶段学生的诚信价值观与诚信行为的建构也应加强针对性,不同年龄段应有不同的教育策略。

1.低年级段

《品德与生活》在该学段安排了“认识同学”“了解规则”等不同维度的内容,将诚信、守规的价值观要求蕴含其中。

策略一:大小结合

教师要注重将古人、名人的大道理与真实的小情境相结合,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诚信概念本身的理解还不是特别清晰,更不能做到内化于心,因此,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给学生们复现诚信第一层次的内涵——“诚实”及与之相关的道理。复现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讲“曾子杀彘”等古人讲诚信的故事、看诚信的动画片等。但是这种大道理的复现必须与他们生活中的小情境相结合,如不小心弄坏了同学心爱的卷笔刀之后……

策略二:远近搭配

教师要注重将成人世界讲诚信助成功的道理或事例与学生目前成长中不断出现的问题相结合。简而言之,就是将解决近期问题与构建诚信远景目标相结合,从而引导学生看到诚信的社会价值与人生价值所在,从而坚定他们对诚信的认知与践行的动力。

2.中年级段

基于中年级段学生对自己的外在评价、意识要求和行动表现趋于一致等特点,教师在进行诚信价值观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运用如下策略。

策略一:创设“两难情境”

在诚信价值观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设置两难问题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内心认知冲突,触动其原有的认知心理结构,让学生思考、辨别、选择,会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如在“中华老字号——谦和诚信买卖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了解了百年同仁堂现在的生存压力:药材原品贵,成药又便宜,如果用中档药材就可以解决价格高的问题。他们以“如果你是同仁堂的经理,该不该将药材进行调换”为主题进行辩论,从各自坚持的道德规范、彼此不同的生活体验中寻求可以说服对方的理由,互相设难发问。

策略二:践行与指导相结合

将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活动与学校整体学生活动设计相结合,从而达到全学科、全校育人的目的。此外,可设计开放的诚信活动,如诚信考场、无人值守的诚信超市等,使学生在开放的、安全的环境下践行诚信,促进学生对诚信另一个层次——“守信”的认知与践行。

3.高年级段

基于高年级段学生更注重“诚信”在“真诚”层面的含义,教师在进行诚信价值观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运用如下策略。

策略一:营造“开放融合的大学科课堂”

要让学生对诚信有切身的积极体验,离不开对真实人际交往中诚信情境的感知与应对。因此,我们打开教室的大门,突破一节课四十分钟的限制,引导学生在点滴生活中发现、积累,例如,开展“快乐少年行——共同成长的日子真快乐”“爱惜名誉 学会尊重”“珍惜拥有 心存感激”等活动。

策略二:“把脉”真问题,切忌“虚拟”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引入学生生活中的真问题,并在备课之初完成对这些真问题的“初诊把脉”,即对造成原因的调研与分析,并引导学生参与到真实的诚实活动中来,使他们面临关乎其切身利益的诚实问题,最终向学生提出诚实行为的要求。这样,学生在真实情景中体验了解决诚实问题的全过程。

总之,学校更应该基于小学阶段学生认知和心理发展特点,运用合理、高效的教学策略,使诚信教育收到实效,为学生的成长奠基。 编辑 于萍

猜你喜欢

诚信价值观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我的价值观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护患情境会话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