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猫》教学设计

2016-05-14孙东平

课外语文·下 2016年6期
关键词:郑振铎情感体验

【摘要】郑振铎的小说《猫》,以三只猫的不同经历为切入点,以作者对待三只猫不同的情感体验为纽带,运用朴实的语言,折射人类最朴实的情感。本篇教学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类似的情感体验,培养关心弱小的处事原则。

【关键词】郑振铎;《猫》;情感体验;关心弱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教学设计思路

《猫》是郑振铎一篇小说,文章用朴实语言将养猫故事娓娓道来。动物身影里折射的是人类情感,含蓄隽永、发人深省。本教学设计以朗读为纽带,触摸不同的猫,定焦第三只猫,再走近作者内心,最后品味体验情感,旨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教学生宽容仁爱和关爱弱小处世原则。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疏通文意,品味朴实深邃语言;能力目标:学生学会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情感目标:学生学习敢于认错、勇于自责的可贵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品读探究,懂得宽容仁爱,并努力付之于实践;感悟作者的情感以及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四、教学方法

问题设疑法:直接从文章中抽取最有代表性的句子,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进入文本学习;诵读教学法:贯穿朗读教学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欣赏文章语言美、理解作者情感。

五、教学过程

(一)内容导入

同学们,猫因擅长抓老鼠而成为人类好朋友。可在中国,一提到猫,首先想到电视剧里的猫妖和街头随处可见的流浪猫。然而,在西方,猫却是美丽的代名词,如猫女就身材窈窕的女子。你们养过猫?喜欢猫吗?展示猫的图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郑振铎和他笔下的那些猫!

(二)朗读课文,初步触摸不同的猫

1.默读课文,标记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的地位、结局的语句,理解作品的内容。2.学生按照对文章的初步理解,完成下列句子:

“读____,我最喜欢这只_____的猫。文中依据是_____。”

举例:读第一只猫,我最喜欢这只可爱的猫,文章中有依据:“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这里用朴素的语言塑造了一只可爱的猫的形象,把小猫逗玩的情态写得栩栩如生。

预设:读第二只猫,我最喜欢这只可爱的猫。文中的依据是: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还会扑过去捉蝴蝶。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这些细节描写都表现出第二只猫很活泼可爱,我最喜欢它。

找五位同学发言,没有或者基本只有很少同学喜欢第三只猫

师总结:听了同学们的发言,似乎更倾向于喜欢前两只猫,文中说第一只猫很活泼,第二只猫更活泼,相比之下第一只文静些。看来两只同中有异呀!第三只猫怎么样?有没有喜欢第三只猫的?

第三只猫丑陋,学生基本沉默不语。

(三)细读课文,定焦第三只猫

1.学生细读课文,重点阅读第三只猫。

2.教师引导,将目光定格第三只猫。

师问:哪位勇士来给大家说说你对第三只猫的认识?

预设1:第三只猫长得不好看,毛色花白,很瘦,还因为钻火炉底毛被烧脱好几块。预设2:它不活泼,好像是具备天生的犹豫性似的,后来胖了,但是仍然不活泼,也不去捉老鼠。预设3:它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师追问:第三只猫的结局怎么样?

预设:它因为常常跳在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被误认为是伤害了芙蓉鸟而挨了打,最后悲惨地死去。

师小结:这样一只面貌丑陋的猫,面带忧郁,有点懒惰,只是因为多看了笼里的鸟儿一眼,就遭到了灭顶之灾。你觉得______?学生集体回答:不值得,很可怜!

师:这样一只可怜的,让人不禁产生怜悯之情的猫,难道就没有一点可爱的地方吗?

预设:它长得不美丽,天生如此,这不是它的错,不能一味地责怪它;性格不活泼,它就是那个性格,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它不会去太好主人,不在主人面前装活泼,只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不拘一格,很有个性。我不禁有点喜欢它了!

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回答,给予不同的评价

(四)精读课文,品味体验情感

师:第一只猫很活泼;第二只猫更有趣,更活泼;第三只猫不活泼、忧郁、懒惰。它们各自有怎样的经历?“我”又有怎样的感受?

预设1:“我”喜欢第一只猫。文中写道:“我坐在藤椅里看三妹逗它玩,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两个小时的光阴。”它死了,“我”心里也感到一缕的酸辛。

师:对,要从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来证明你的发言。

预设2:第二只猫是从舅舅家要的,后来被一个过路的人捉去了。我更喜欢第二只猫,课文中写道,它跑到街上,我很为它担心;饭后的娱乐,是看它爬树:它被人捉去了,我怅然地,愤恨地诅咒那个人;第二只猫丢了以后,我家好久不养猫。

预设3:第三只猫是张婶从门口捡的,后来被我误认为是伤害芙蓉鸟的凶手,挨了我的打,喊冤死去。我不喜欢它,冤枉了它,我很自责,心里感到惭愧。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师:每篇文章,都会表达作者自己的观点、思想、感情。本文借我之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请同学们读一读描写我的心理的语段,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读书、思考)

师:我们常说,读书应该知人论世,我们来看看郑振铎写此文的背景,也许会对你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帮助。

幻灯片展示:郑振铎(1898—1958)文学家、学者,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五四运动爆发,曾作为学生代表参加社会活动。1920年11月,与沈雁冰、叶绍钧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1923年1月主编《小说月报》,倡导写实主义的“为人生”的文学。大革命失败后,旅居巴黎,1929年回国。抗战爆发后,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9年以后,历任文物局长、文化部副部长等职。 1958年10月18日,在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途中,因飞机失事殉难。作品有《郑振铎文集》。《猫》最初发表在1925年11月间出版的《文学周刊》第199期上。当时,“科学、自由、名著、自由、平等”等“五四”思想广泛传播,郑振铎深受其影响。

师问:谁想好了,说一说你的看法?

预设1:表达了作者喜欢猫,做错了事情用于自责的感情。

预设2:告诉读者做事情不能够光凭主观臆断妄下断语,要调查研究,否则会犯错误,后悔莫及。

教师可以穿插必要的评点。

师:总结一下。作者写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和感受,是为了表达他对弱小者的同情,更流露出他追求平等、勇于自责的思想感情。

(五)联系实际,读出自我,诗意表达

作为经典名著,不同阅历、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往往能从中读出自己独特的体验,汲取所需要精神营养,这也是经典名著经久不衰的原因。学习经典,探究作者本意,理解思想感情,是靠近经典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还要通过自己个性化解读,从经典中总结自己的体悟,汲取精神营养。下面请同学就文章中任意一个人、一只猫、一件事,选一个角度,深入思考,读出自我,读出属于自己的体会。

(本问较难,学生沉默、思考,可能会良久无语)

教师举例:例如第一只猫,它长得好看,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它很活泼但不顽皮,比第二只猫文静,第三只猫跟它没法比。三妹和我都很喜欢它。这只猫好像很完美,但是却过早的夭折了,令人惋惜,也谈不上完美了。由此我想,许多人都在努力追求完美,其实这个世界上也许根本就不存在完美,所以人们常说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

(学生看书、思考、小声交流;老师巡视)

师:请想好的同学说一说,向大家分享你的个性化解读!

预设1:我从第二只猫身上得到了启示。第二只猫更有趣,更活泼,全家人都喜欢它,它就什么也不怕,敢于跑到街上晒太阳,结果被人捉去了。我想一个人如果各方面都好,讨人喜欢,也不能得意忘形,否则就会招来横祸。

预设2:我从第三只猫被愿望这件事上认识到,如果一个人自身的行为可疑,就容易让别人误会,从而招致麻烦,甚至是杀身之祸。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可以举个例子吗?

预设3:文章中的我和三妹都喜欢好看活泼的猫,不喜欢长得丑的猫,我觉得这种以貌取人的做法是不对的。有许多人外表丑,但心灵很美,例如《巴黎圣母院》里的敲钟人卡西莫多。

师小结: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不再一一说了。同一篇文章,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解读,得到了自己的个性化的解读,有些观点是老师没有想到的。同学们思维的灵活性和开放性真让老师自叹不如呀!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郑振铎笔下的《猫》,我们不仅掌握了文章内容,探究了作者的创作本义,还对文章做了个性化的解读,得到了属于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六、作业布置

1.刚才有的同学说了自己的个性化解读,大多数没有说。请同学们回去把自己的个性化解读写成300字左右的短文,要求紧扣文章,有理有据,新颖独特。

2.创造性地改编“芙蓉鸟”事件。

七、板书设置

作者简介:孙东平,1988年生,四川民族学院预科部团总支书记,助教,教授《阅读与写作》,曾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学语文》等省级刊物上发表文章10余篇,曾在《北京文学》《牡丹》《唐山文学》上发表文学作品5篇。

(编辑:马梦杰)

猜你喜欢

郑振铎情感体验
十二点钟
郑振铎的铮铮铁骨
郑振铎炒股
巧用策略,“悦”读绘本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注重体验,促进成长
郑振铎与冯孟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