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润物细无声,寻求文言文教学的本源

2016-05-14张灵达

课外语文·下 2016年6期
关键词:天籁文言文教学小学

【摘要】文言文作为我国经典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在语文学习中越发重要。随着文言文进入小学课堂,教师若不能准确把握学情,在小学的课堂冠以传统初高中的教学方法和超过学生水平的内容,让学生不能踮踮脚摘到果子,他们就会丧失学习兴趣,对文言文会产生畏惧心理,如何让小学生产生兴趣,就应该探求文言文最本初的状态——读,正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文以王崧舟老师的《天籁》为例,寻求文言文教学的本源。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小学;天籁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经典的文言文,古诗词以其精简的语言承载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经历了几千年的淘洗与传承,如今已成为渗进我们民族血脉的重要一部分。作为我国语言文化的瑰宝,这种简练语言背后蕴藏着深厚内含的篇章对于小学生发展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与求知欲,因此,小学生接触学习文言文是开启传承中国文化的重要钥匙。

文言文的魅力就在于他就像一位耄耋老人,虽饱经风霜但不失傲骨,他就像一位智者,在和你传诵历史的智慧,谈尽天下的悲欢离合,然而,我们不能否认的是文言文作为一种书面语言,与我们现如今使用的白话文在词语意义,遣词造句,语法结构上都有很大的差别,尤其对于刚刚接触文言文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很可能因为文言文晦涩难懂,远离生活而失去兴趣。教师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学情和天性,不能越级,穿小学的鞋走中学的路,将文章难懂字词理清对文章进行串讲,就会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就会对此类文体产生畏惧的心理,我们应该意识到小学生的古文学习不同于专业的古典文学学习,没有那么多专业性的知识要求,小学生处于一个知识启蒙的阶段,他们能够对字词句正确的认识,朗读,对文章的形象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情感的体验是小学阶段的任务。王崧舟老师授课的《天籁》就是完全体现这一任务的经典课例。

众所周知,庄子的思想深邃,写作风格奇特,想象丰富,恣意狂澜挥洒灵性,又是先秦诸子中思辨水平尤为突出的哲人,这样远离学生的生活,思想境界如此高深的作家所做的文章如何让小学生理解,如何激发出学生思想的火花,王老师的课就是一个很好的

典范。

一、“孩子们,跟着我”诵读经典

拿到文本之后王老师并没有做太多的导入,没有去讲解《天籁》课文背后的一系列文学知识,让学生了解《齐物论》,了解庄子,而是什么都不解释,不给学生留下高深而不可攀的印象,直接带领学生开始朗读,矫正学生的读音,再朗读,读准字音,让学生切实的感受文本,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几千年前一个个跟着老师傅一遍遍摇头晃脑读书的私塾,想起了中国古代源远流长的文化,很自然的贴近了文本,贴近了古文,边读边批注,熟悉文本,跟读,同桌互读,自己有感情朗读,琅琅的读书声在课堂中一点点氤氲开来,一轮结束下一轮又接上,不断地转换形式,那一声声、一句句清脆的读书声何尝不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听者,这就是天籁啊。

二、创设情景,感悟文本

理清文章字音问题之后,王老师统领全文,让学生理出行文顺序,学生自信十足,准确无误的说出地籁、天籁、人籁,当站在一个高度上对行文顺序有所把握之后,王老师开始四两拨千斤的进入文本细节解读,他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去寻找哪一种声音描写的最详细,让学生自己说出先由地籁发声地籁,风致地籁而使大地发声,整个大地上数不清的孔窍也随之怒吼起来。那么这些孔窍怒吼是什么样子呢?一个问题抛给学生,学生自然可以从文中注意到“众窍”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学生自然能够把握住这些句子的特别之处,从而洞察庄子善比喻利排比的写作风格,再次一遍遍地读,尽情地读,在王老师潜移默化的指导下,学生将排比的句子读得越来越有味道,学生的读和“地籁”的发声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师生应和,其乐融融,意蕴深长。看着一只只举起的小手,望着一个个摇晃的脑袋,和散发着灵气的眼睛以及一张张兴奋的小脸,我想作为一名老师是骄傲和自豪的,孩子们已经走进文本,去享受语文。

三、联系实际,再探天籁

何为天籁?何为地籁?何为人籁?因着风与众窍而发声为地籁,因着比竹而发声为人籁,唯天籁,虽万般不同,但是使它们发生和停息的,都是出于自身。王老师让学生想何为天籁,学生奇思妙想,有说虫子的叫声,有小鸟拍翅膀的声音,有雪花飘落的声音,有花开的声音……答案真是异彩纷呈,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也达到了极高的层次。最后,王老师让学生讨论庄子最喜欢哪种声音,学生答案不尽相同,有天籁,因为标题就是天籁,有地籁,因为地籁最详细……王老师没有否定哪种答案,因为不止他相信,其他听课的人都相信,每个学生都和庄子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他们每个人心中应该都有属于自己的答案吧。

《天籁》选自庄子的《齐物论》,在这本著作中“齐物”和“齐论”是庄子最主要的两个哲学思想,第一部分形象生动的描写了大自然中各种不同的声音,并且指出这些声音都出自自己的内心。从王老师的这堂课上,我们看到他回归了文言文教学最本质的状态——读,在读中理通字词,清楚行文结构,在读中润物细无声的让学生感受到原本远离他们,晦涩文字中隐藏的美。王老师一堂课下来没有提到任何文学知识,没有讲解任何语法结构,没有逐字逐句的翻译,但是却开启了学生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最好的老师就是可以通过一篇篇范文给学生播下一粒粒兴趣的种子,让他们带着这些种子去阅读经典,传承经典。

参考文献

[1]熊良春.例谈古典诗词的教学手段[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6)

[2]泰训刚,晏渝生.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张灵达,女,1992年生,山西省大同市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天籁文言文教学小学
天籁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