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应有“真语文”味

2016-05-14成亚璐

课外语文·下 2016年6期
关键词:余映潮语文味语文核心素养

【摘要】语文就是“语”和“文”,就是语言文字的运用,就是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对语言的积累、感悟、理解、运用的能力、方法和习惯是语文核心素养最重要的内容。语文课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让语文课回归语文的本色,具有“真语文”味。笔者将从何谓真语文、何谓“真语文”味的课堂、如何使语文课有“真语文”味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真语文;假语文;语文味;语文核心素养;语言文字;余映潮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时下豪华多媒体包装、煽情滥情、表演作秀的假语文课比比皆是。针对“假语文”的横行,越来越多的语文教育专家、学者、教师开始呼吁让语文返璞归真,姓语名文。随着语文出版社《这个时代需要真语文》一书的出版以及中文核心期刊《语文建设》以真语文研究为主题,分期讨论了小说、新诗、散文和戏剧的教学方法,使得当前社会各界对真语文的呼声越来越高。在“真语文”理念的指导下,笔者认为,语文课应该有“真语文”味。

一、何谓真语文

语文出版社出版的《这个时代需要真语文》一书中鲜明地提出“真语文就是语文;真语文强调回归传统,找回本真。其基本要求是: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体,以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为目的;语文课一定要培养学生自然、健康的表达习惯,一定要培养学生自由、个性的心理品质,一定要培养学生独立、创造的人格特征;语文课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了解国学知识。”从定义中我们看出,在“语文核心素养是什么”这一问题上,本书与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是一致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前言部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语言文字是语文最核心的素养,语文课就是要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而这种能力主要表现在听、说、读、写这四项基本技能上。

二、何谓“真语文”味的课堂

所谓“真语文”味课堂就是语文教师讲语文时从字、词、句、篇、段入手,紧紧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贴近真语文理念。笔者将以余映潮老师的《观潮》课堂实录为例,探讨如何体现语文课的“真语文”味。

余映潮老师在课的开始便告知学生学习本课要进行“一课四练”。接着,他分别介绍了“潮——钱塘潮——壮观”这三个词的含义,让学生了解了有关知识,同时也巧妙地引入了这节课的关键词“天下奇观”。由词的理解开始,把学生带入了课文的学习。这堂课的“一练”是“尝试一种说法”,即说话训练。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思维不断地运作,概括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二练”是“品味一种手法”,这一环节是对学生的赏析能力进行训练。余老师让学生赏析文章对“观众”的描写,这就让学生了解了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三练”是“学用几个词语”。这一环节训练的是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例如运用几个短语说一句形容“潮”的话;“四练”是“分析一个美段”,这是品析训练。在余老师不断深入地引导下,学生做出了很多尝试,他也给出了有效的点评,切切实实地对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进行了拔高。每一个环节进行完,余老师都会要求学生做好笔记,写好摘录。一堂课,多角度、多层次地对学生进行了训练,全面锻炼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笔者认为,余老师这堂课是一节散发着“真语文”味的真语文课!

三、如何使语文课有“真语文”味

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使语文课散发出“真语文”味,笔者认为应从四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是语文教师要正确地解读文本,了解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文言文等各类文体的基本特点,根据文本的特点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

二是紧紧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以语言文字为核心,在教学中重视语言的习得与运用。

三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方法的引导。指导学生在反复训练中逐渐习得作者的言语经验。如在学生发言结束后,教师要给出实质的点评,指出学生说的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怎么说更好。点评要有针对性,这需要教师具有极强的辨识能力。

四是要有知识的积累。学生在听完一节课后,需要对知识进行整理,这样才不会遗忘。教师最好能在进行完某一个教学环节后及时提醒学生进行摘录,这样既帮助学生进行了知识巩固又为学生节省了课下的时间。

我们在推进教学改革的同时,有新颖的理念出现是好事,但怕的是在探索实践的道路上,花样越多我们距离最本质的东西却越远了。愿语文教学回归语文的本色,语文课能有“真语文”味。

参考文献

[1]语言文字报刊汇编.这个时代需要真语文[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5.

[2]余映潮.余映潮教语文[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成亚璐,女,1990年出生,山西省长治人,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编辑:马梦杰)

猜你喜欢

余映潮语文味语文核心素养
一堂朴实、厚实的语文课——余映潮《“飞天”凌空》课例评析
Some methods on cultivating interest in learning English
余映潮诵读教学艺术研究
余映潮“一课多案”教案设计分析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味”的追寻
让高中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论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富有语文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