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吟古诗诵经典传承传统文化

2016-05-14何丽

新课程·小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营造氛围

何丽

摘 要:一时、一角、一群学生构建经典文化诵读平台,一卡、一本、若干书,承载经典文化。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充分利用点滴时间,力保诵读时间,建立有效激励机制,调动诵读积极性,开展多样的经典文化实践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诵而有所得。

关键词:营造氛围;力保时间;关注过程;调动积极性

一、一本、一角、若干书,营造经典文化氛围

(一)巧用校园空间,搭建“经典”舞台

宋代学者朱表说,读书要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经典文化传播先从调动他们的视觉感官开始。

1.巧用黑板一角,搭建“经典”舞台

黑板肩负着知识传承的使命,充当知识传递的媒介,可以利用黑板为经典古诗文的传播服务。教师列出一周要背诵的经典诗句交于书写漂亮的学生,请该生工整地抄写在黑板右上端,并给生僻字注音。以此吸引全班学生的眼球。耳闻目染,熟视“有”睹,让诗文的熏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利用教室内,走廊里陈列的诗文、名言

“让每一面墙壁都能说话,让每一面墙壁都具有教育意义。”

走廊、楼道,教室墙壁上高挂经典文化专栏,或古诗文名句,或格言俗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抬头俯仰皆是古诗文,耳闻目睹的是经典文化。

(二)人手一册采集本,自抄自绘自吟

课本选录的诗文总共不过8篇,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恰当地补充形式、内容更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生活经历的经典诗文尤为重要。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时令选取一些诗文抄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在专门准备的本子上誊抄、背诵。

1.时令诗文

如中秋时,抄录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商隐的《嫦娥》,透过诗文,穿越时空,感受同一轮圆月下不同的情怀。春季,带着学生浅吟“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夏季,欣赏“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秋季,与诗人一起寂寥。冬季,与诗人一起踏雪寻梅。搭建古诗文与学生生活的桥梁。

2.融汇同体裁作品

学生最初学习的诗文多是律诗,初学宋词时,长短不一、格律自由、节奏明快的特点,使学生兴趣盎然。借以引入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的作品《如梦令》《破阵子》,了解诗词异同,感受文化历史,感受经典。

3.延伸作家作品

借以学生对作家的了解与兴趣,延伸作家作品,增加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感受力,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对该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如学到马致远的元曲时,补充《天净沙·秋》,以趣生情。

人手一本经典文化采集本,时时吟诵,时时复习,还可根据个人喜好及对诗文的理解配图、插画,极富个性特色,赏心悦目,咬文嚼字也多了点别样的滋味。

(三)制作“诗卡”,以诗会友

学生设计、制作自己的“诗卡”。由着自己的喜好,诗文配上精美的插画,做好后作为个人名片或赠品送给同学,以求“赠人诗文,手留诗香”,营造浓浓的诗文化氛围。

二、“专时专用”结合“见缝插针”,力保诵读时间

(一)“三个一”专用

早自习用5分钟进行诗文诵读。各节课打铃后课前准备背诵诗文。下午信息课诵读5分钟。每天做诵读指导记录,记录在小组文明竞赛活动记录中。另一方面,每周抽出至少一节课时间进行诵读指导。人人是老师,共同探究诵读方式。

(二)化整为零,见缝插针

为减轻学生背诵经典的负担,采取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要充分利用语文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倡导每个学生睡觉前背诵经典。

三、建立有效激励机制,调动诵读积极性

(一)调动感官,激发兴趣

古诗美——意美、语美、音美、形美。结合特点,借助多媒体充分利用与诗歌内容相关的素材感知诗文,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方法。名家的朗诵录音与教师的亲自示范相结合。悠扬婉转的配乐、切合诗意的画面,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听名家录音、教师配乐朗诵、学生自由朗读、学生配乐朗诵等多种选择,让学生真切感受诗歌语言音韵的美,激发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

(二)招贤纳士,各尽其才

招聘能自主搜集经典传统文化、搜查阅相关资料的学生做小老师。小老师选定素材,讲解内容,制订计划,课前领读。每周五组织背诵、检查。

学生都有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被信之、用之,就是价值最好的体现。如此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极大地诱惑着他们,贤者层出不穷。

同时,交给小老师权利,根据诵读情况适当奖罚,或奖励一张自制的表扬卡,或罚其提供一篇诗文素材。一卡一诗,极尽美观,以求“赠人之诗,传承文化”。时时处处与经典文化亲密接触。

四、关注“诵读”过程,多层检测

(一)诵读过程

经典诵读采取的是“不求甚解”与“直面经典”的方式,通过经典诵读,引导学生了解跟经典相关的知识,发动学生广泛搜集信息资料,积极进行关于经典的探究活动。

诗文钢笔字比赛、专题诗文手抄报比赛,作品制作成展板,布置在校园长廊中,温馨提醒学生,天天吟诵,日日有所得,营造了浓郁的书香氛围。

(二)诵读检测

1.化整为零,见缝插针,利用语文课前、课后几分钟抽背部分学生。自选诗和指定诗句相结合。

2.办专题诗集手抄报,自拟专题,或作家专题作品,或同题材作品,或作家简介,诗文配图画,将自己对经典的理解逐字逐句的形象化。

参考文献:

朱明海.吟诵:与诗人的心灵相约[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3).

猜你喜欢

营造氛围
如何营造初中语文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探析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优化教学互动,激活语文课堂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搭建支架发展“说”“写”
低年级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索
分享之路,从小起步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开展科学绘本活动建构生动课堂探研
做好教学工作应把握的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