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株洲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

2016-05-14程炳友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株洲发展对策服务业

程炳友

摘 要:在全国经济步入转型升级的新常态下,株洲服务业如何迎接新的挑战,突破发展瓶颈,转换新的发展动力,实现新的发展飞跃,是市委市政府面临的现实问题。必须从株洲服务业现行特点、新的机遇和挑战等方面加以分析,才能找出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新常态;株洲;服务业;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6-0032-03

在全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这大背景下,株洲经济的发展也必将进行产业转型,即发展速度由高速进入相对中低速,产业结构也由粗放、简单向高端、现代的服务业转型,发展动力也由要素、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在这种趋势要求之下,株洲服务业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应对新的挑战和机遇,株洲应该有新的发展路径和新的对策。

一、新常态下株洲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株洲服务业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壮大,也随着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呈现出新的特点。即服务业总量规模稳步扩大,对GDP增长贡献率不断提升,投资占比小幅增长,吸纳就业能力愈加显现,新兴服务业迅速崛起,消费性服务业凸显增长潜力。

(一)总量规模稳步扩大

2010—2014年,株洲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达到10.94%,其中2014年增长率为11.2%,比第一、二产业分别高出6.7和0.3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首次跑赢第二产业10.9%的增速。2014年,株洲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709.1亿元,相较于2010年增长了303.6亿元,增幅为74.9%。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为258.6亿元,增长8.8%,占GDP的比重达到12%。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均实现了较快增长。

(二)对GDP增长贡献率不断提升

在经济下行的较大压力下,株洲市服务业发展稳中有进,其对GDP增长贡献率也不断提高。2012—2014年,株洲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增长贡献率分别为32.9%、32.4%、34%,其中,2014年服务业增加值拉动GDP增长3.6个百分点,占GDP比重为32.8%,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8个百分点。服务业对GDP增长贡献率的提高为产业结构升级、经济转型发展发挥出积极作用。

(三)投资占比小幅增长

2012—2014年,全市服务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占比每年提高0.2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额从2012年的523.8亿元上升到2014年的844.1亿元。2014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为1 837.1亿元,高于全国6.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2.6个百分点,其中服务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45.9%。从服务业投资结构看,批发零售业投资51.25亿元,增长1.45倍;住宿餐饮业投资19.35亿元,增长51.3%;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投资2.52亿元,增长77.5%;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299.09亿元,增长3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投资9.43亿元,增长12.7%。现代物流和电子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市民就医、就学、住房等民生项目均被列入株洲市重点投资建设项目,投资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四)吸纳就业能力愈加显现

2014年,株洲市全社会从业总数达到246.4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为78.4万人,第二产业为78.4万人,第三产业为89.6万人。全市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小幅攀升,由2010年的32.7%上升到2014年的36.4%,提高了3.7个百分点,相比而言,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比则下降了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仅提高2.3个百分点。由此看出,服务业在吸纳劳动力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五)传统服务业占主导地位,新兴服务业迅速崛起

传统服务业增加值在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中一直处于优势地位。2014年,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增加值分别为87.8亿元、84.7亿元、76.1亿元,同比增幅为6.2%、3.2%、2.4%,其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均在10%以上,分别为12.3%、11.9%、10.7%。与此同时,金融服务业、文化旅游业、电子信息产业等新兴服务业均表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2014年,株洲金融业实现增加值44亿元,同比增长15.6%,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6.2%,总量较2010年增加19.7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2.7%。红色旅游、休闲旅游、祭祀旅游、生态旅游等逐步形成株洲特色旅游品牌,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200.8亿元,较2010年增长2.5倍。另外,信息传输、计算机软件服务业及科学研究、综合技术服务业发展速度加快,2014年分别实现增加值30.8亿元和10.9亿元,分别增长9%和14.2%,较生产性服务业增幅高出0.2和5.4个百分点。

(六)消费性服务业凸显增长潜力

近年来,株洲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2014年城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1 338元、14 366元,较上年增长9.2%、11.3%。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极大地激发了消费市场的活力。2014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3.3亿元,高于全国0.6个百分点,低于全省0.2个百分点,较上年增长12.6%,其中批发业、商品零售、餐饮收入、住宿业实现零售额分别为58.4亿元、597.2亿元、10.7亿元、77.1亿元,分别增长16.6%、12.3%、11.1%、16.3%。

二、新常态下株洲服务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株洲服务业发展在新常态下,株洲服务业发展除了水平不高、总量不大、企业规模总体偏小、消费热点不多、消费潜力挖掘不够等传统问题外,还主要凸显了以下几个新的不足。

(一)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虽然发展速度相对较快,但所占比重仍然不高,传统服务业仍占主导地位

2014年,株洲金融业实现增加值44亿元,虽同比增长15.6%,但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仅为6.2%;信息传输、计算机软件服务业及科学研究、综合技术服务业发展速度加快,2014年分别实现增加值30.8亿元和10.9亿元,虽分别增长9%和14.2%,但占比重也仅为4.3%和1.5%。

(二)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程度不够,对经济的贡献率不高

生产性服务业是全球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有利于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欧美等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在服务业总量的比重达到70%以上,占GDP的比重也达到50%左右,由于历史原因,株洲分别仅有30%和10%左右。在转型升级关键时期,抓制造业提质增效,很大程度是抓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推动制造企业“服务化”,加快进行柔性制造、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

(三)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经济引领的新技术革新对株洲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力度不够,影响有限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以来,国内正在掀起一次信息经济引领的新技术革命浪潮,正对各个行业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乃至城市建设理念、政府职能转变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产生深远影响。株洲服务业也正在适应这种变化,努力探索在新的技术下如何改变经营方式、服务理念和营销渠道,实现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并且也于2015年12月11日召开了首届互联网大会,成立了株洲互联网协会和首个互联网创客中心。但就目前而言,这种转型也主要限于消费型服务业,对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的影响还未显现,相应的产业政策也不完善,扶持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

(四)就政府而言,尚未充分认识“营改增”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生产环节投资驱动的观念还未根本改变

有专家断言,在全国推广“营改增”将是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关键措施,其最直接作用是降低了服务业税负,实现了服务业与工业税负公平。更重要的间接影响是,将倒逼我国财税体制深化改革,优化中央和地方财税分成关系,引导地方政府加快转变“重工业、轻服务业”理念,这既有助于克服当前或者今后长期可能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也有利于适当削弱地方政府在生产环节的投资冲动,提高其促进消费的刺激,进而把服务业作为经济发展新战略引擎来推动。就株洲这重工业城市而言,如何改变传统的发展理念,适应这种新技术革新的变化,抢占发展先机,做强服务产业,实现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三、株洲在新常态下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服务业是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新动力。从株洲实际出发,全市上下应主动适应和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培育市场主体为基础,以创新发展为动力,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进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有机融合,促进服务业发展整体稳步跨上新台阶。

(一)构建新的动力机制

1.创新机制。激励创新、创业,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和引导外资和民间资金向现代服务业转移,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2.创新管理体制,放宽市场准入。加快垄断行业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放开服务业市场准入,破除垄断壁垒。

3.创新制度。推动企业主辅分离,鼓励企业将“营改增”辅业从主业中剥离出来,集中力量做大做强主业,由“高、大、全”向“精、细、专”方向发展,加快重点产业发展壮大和转型升级,提升生产效率和核心竞争力。

(二)营造新的发展氛围

1.加强政策支撑。逐步扩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规模,落实促进服务业跨越发展的产业政策、税收优惠政策、价格政策、土地供应政策。综合运用贷款贴息、经费补助和奖励等多种方式支持和鼓励各类现代服务业企业发展。建立和完善贷款担保体系,为服务业企业提供规范的信贷融资服务。

2.加强舆论引导。培养创新、创业文化,弘扬创新精神。现代科技的应用,技术手段的更新加快,商业模式推陈出新,新业态研究力度加大。

(三)突出发展重点,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1.加快对传统服务业的提质改造。对传统型服务业如芦淞服饰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龙头企业要扶大引强,依靠株洲品牌鼓励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创新,走规模化、品牌化、连锁型经营之路,更要培育一批上规模、有实力、高效益的新型商贸餐饮龙头骨干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

2.以生产性服务业为核心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要结合株洲工业发展特征,做好具有株洲工业特色的前瞻性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划,要以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为契机,以先进制造业特别是产业集群为立足点,以渗透、延伸和拓展各环节为突破口,通过互动、整合不断提高服务供给能力。

3.着力推进新的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要规范提升医疗养老、社区服务、文化娱乐、健身体育等生活性服务业。

4.促进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加快培育创意设计、会展、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和经济增长点。

(四)加快培育发展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发挥行业带动作用

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的发展水平是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加快发展培育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也是提高地区服务业占比的重要途径。

1.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使用价值,加强内部管理和成本控制,压缩管理费用,不断扩大利润空间,增强盈利水平。

2.以大中型企业和龙头企业为重点扶持对象,通过兼并、联合、重组、上市等方式促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在企业开拓市场、技术创新、技术改造、融资重组等方面给予更多优惠政策,形成一批拥有知名品牌、主业突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强的服务业大型企业或集团,以作为行业标杆,引导集聚发展,壮大服务业重点行业的整体实力。

3.建立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成长培育工作推进机制,加快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各项工作,加大对“个转企、小升规”的政策扶持力度。

(五)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引导服务消费需求

经济新常态要求财富分配结构转型,即由原来主要强调国富向主要强调民富转型,由原来主要是少部分垄断行业致富向更多行业共同致富转型,由原来少部分人富裕向更多人共同富裕转型。

一要确保收入增加,增强消费能力,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收入,建立健全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长效机制,增强居民的实际购买力。

二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消费意愿,加大社会保障资金的收集力度和筹资融资能力,消除居民生活后顾之忧,提高居民消费预期。

三要培育消费热点,释放消费潜力,大力改善服务消费环境,完善消费政策,推动绿色消费、品牌消费、休闲消费、保健消费、教育消费、文化消费、旅游消费,促进居民消费由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品位。

参考文献:

[1] 蒋俊凯.加快发展株洲市现代服务业的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15,(2):122-123.

[2] 李春红,程耀华.世界服务业发展新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J].社会经济,2013,(9):43-44.

[3] 株洲市历年现代服务业发展年度报告[R].

[4] 任英华,邱碧槐.现代服务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应用[J].统计与决策,2009,(13):31-33.

[5] 株洲市2014年服务业发展报告[R].2014.

[责任编辑 刘娇娇]

猜你喜欢

株洲发展对策服务业
株洲为何是“火车拉来的城市”
2019长三角服务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服务业企业100强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童心画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