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换位教学法”的几点思考
2016-05-14陆浩淼
陆浩淼
[摘 要]换位教学法通过教学程序、教学环节的换位或翻新以刺激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和挖掘学生的潜能,进一步提高有效教学指数,通常包括演示实验中药品的互换、课堂实验中师生角色的互换、授课中教学环节的互换。
[关键词]换位教学法 药品用量 师生角色 教学环节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70085
换位教学法是一种打破旧的教学框框,摆脱长期以来人们约定俗成的教学习惯,在诸多环节中不按正常模式实施教与学的符合新课改理念的教学方法。它包括实验教学中实验药品用量的互换、师生“角色”的互换,新授课时授课环节的换位等。实施“换位教学法”的目的在于通过教学程序、教学环节的换位或翻新以刺激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充分调动和挖掘学生的潜能,进一步提升“有效教学指数”。以下是我对“换位教学法”的几点实践。
一、 演示实验中药品用量的互换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教学的最基本的特征。传统意义的化学演示
实验教学往往是由教师课堂演示,学生观察、思考,从而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它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示范性,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常常会出现“教师忙演示,学生看热闹”的情景,学生的实验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对有些实验进行了改进,以调动学生参与演示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糖类 油脂》中的“葡萄糖的检验”实验,该实验只有在氢氧化钠溶液过量的情况下才能做成功,但是无论在做实验时如何强调,还是会有很多学生忘记,实验效果很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作了如下设计。
[教师]有些糖尿病患者,葡萄糖在其体内代谢不正常,葡萄糖会随尿液排出,因此,在病人的尿中能检查出葡萄糖。现在老师就根据图8-5做实验,看看能不能检出葡萄糖。
[学生]充满期待。
[教师]边说边做:在试管中加入4mL 5%的硫酸铜溶液,滴加10%的氢氧化钠溶液4-5滴,混合均匀,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几滴10%的葡萄糖溶液,并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可是随着液体的沸腾,并没有红色沉淀生成,却有黑色沉淀生成。
[学生]有几个反应快的学生说:“变黑了?书上是变红的。老师失败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教师]失败了?怎么会?为什么?谁能告诉我?请大家仔细阅读书上的实验步骤,看谁能快速地帮助我。
[学生]加的顺序不对,应该先加氢氧化钠溶液,再加硫酸铜溶液。
[教师]他说的对吗?
[学生]好像加的量也不对,老师加的硫酸铜溶液多,氢氧化钠溶液少,而书上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多,硫酸铜溶液少。
[教师]老师加的量是和书上不一样,但是实验失败的原因真的是这个吗?那就推举一个同学按照书上的用量再来做一遍。其他人监督,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
就这样,被推举的学生在同学们的关注下,按照书上的用量做起实验来。学生实验成功。最后引导学生小结:想要实验成功,必须注意什么?学生们异常兴奋地回答:“氢氧化钠溶液必须过量,也就是在碱性条件下。”这个实验在学生的一片兴奋中轻松地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该实验教学中,教师改变了以往一开始就按照书本顺序按部就班地做实验的做法。而是有意将氢氧化钠溶液的用量和硫酸铜溶液的用量互换,造成实验失败,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然后让学生回到课本找出错误所在,再让学生自己按照书上的正确用量重新做实验进行验证,加深了学生对本实验要点的掌握,效果非常好。
二、 课堂实验中师生“角色”的互换
这种“角色”互换并不是通常所说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简单互换,而是让学生做他们认为本应该由教师做的事情。如平时的课堂实验中,学生已经习惯了由教师提供药品。因此,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化学,在做沪教版九年级下册“自制酸碱指示剂的趣味实验”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教师]下节课我们将做“自制酸碱指示剂”的趣味实验,但是需要你们来收集药品,准备仪器。同学们有没有兴趣?
[学生]一听要自带药品做实验,立刻来了兴趣。
[教师]你们先阅读书本第34页,看看需要哪些药品和仪器,讨论一下以什么形式来做这个实验。
[学生]经过讨论,觉得分组实验较好。
[教师]药品和仪器由谁负责呢?
[学生]
同学们主动承担任务
,有的带花瓣,有的带白酒(代替酒精和水),有的带捣蒜器(代替研钵),有的带纱布。
在这节课中,学生用自己带来的药品和仪器(都是平时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做出了比老师提供的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现象都明显的酸碱指示剂。学生兴奋极了,这可是他们自导自演的实验啊,内心充满了成功的喜悦。化学课堂中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趣味实验,一般都
是由教师提供药品。时间一长,学生就形成了学习情性,兴趣程度大打折扣。该实验的药品在生活中都可以找得到或能找到替代品,且耗时短、见效快,适合让学生来主导实验。互换师生角色让学生充分体验了化学实验的乐趣,加强了化学来自于生活的理念。
三、 授课中教学环节的互换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二节中介绍“常见的酸”,教材的顺序是浓硫酸、浓盐酸的物理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然后又是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以及浓硫酸的稀释。由于在讲到浓硫酸的物理性质时就已经涉及它的吸水性和脱水性,为了能使所教的内容紧凑、完整,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讲此内容时我将授课环节做了如下设计:先讲浓硫酸、浓盐酸的物理性质,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以及浓硫酸的稀释,然后再讲酸的化学性质。这样设计使得讲到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等知识点的时候更加自然,
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又如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三节中“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的教学内容,教材的顺序是先做加热碱式碳酸铜和碱式碳酸铜与盐酸反应这两个实验,再到实验基本操作的教学。由于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化学,对化学这门课很陌生,对专业性较强的实验基本操作更是不懂,一上来就开始做具体的实验,可能会让学生感到迷茫,认为化学很难,不易掌握,这对于化学初学者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为了规避这一点并且能够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我在上该内容之前先用三节课的时间以边讲边做实验的方式将实验基本操作详尽地讲解了一遍,然后
再让学生分组做
碱式碳酸铜的实验。实验时,由一个同学操作,组内其他同学监督找错,再改正。这样调换一下教学顺序,不仅能让学生在开始系统学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时候更容易掌握,同时也可利用碱式碳酸铜实验帮助学生把刚刚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此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能够让学生始终保持强烈的学习兴趣。采用教学环节的互换,省力、省时,课堂氛围活跃,教学效果好。可见,课堂教学环节不一定要按教材的顺序来设计,恰当地重新整合教材,创造性地用活教材,正是新课程下化学教师必备的素养。
换位教学法改变了知识的传输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彰显学生的学习个性,体现了“平等对话”“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教学思想,注重为学生提供分析问题的机会和搭建最佳的学习平台,强化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全体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激励学生在自主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建构知识、掌握方法、发展能力,并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阶段及不同的课型等,对教学环节的设计要求将会不同。因此,“换位教学法”和其他教学方法一样,需根据教学实际灵活把握,才能使之真正体现新课改的精髓。
[ 参 考 文 献 ]
[1] 解吉普. “换位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 [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10
[2] 肖中荣. 开发教材实验 促进知识生成 [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6
[3] 郭志东. 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中师生角色互换初探 [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9
(责任编辑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