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之我见
2016-05-14曹侃
曹侃
[摘 要]基于化学学科的特点,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不容小觑。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转变实验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改“讲”“演”为探究,启迪发散思维;增强实验趣味,拓展课外实验;授以实验方法,广设实验问题等措施可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增强实验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化学教学 探究能力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70090
一、实验教学的模式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范式,又是教学实践和经验的概括,也是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我国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多以演示实验为主。长期以来,笔者所在地区的学校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一贯秉承传统的教学理念,以教师示范操作的演示实验或以播放网络上资源共享的视频实验为主。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确实不乏简单明了、快捷利落的优点,但其形式过于单一浅薄且过于平铺直叙,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显然这种教学手段长期存在于化学实验教学中是极为不妥的。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笔者认为转变实验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因为这对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至关重要。依学科特点,化学实验可采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进行猜想——实验验证、收集证据——讨论归纳、得出结论——整理评价、交流应用”的程序进行教学,这是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基本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更讲求实效性。以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为例:先明确问题,再引导学生进行假设猜想,紧接着组织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然后集思广益,选取最佳方案,在实验中探寻客观事实,并将结果加以整理,最后归纳出实验结论。实践表明:这种实验教学模式有一定的趣味性,迎合了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因学生亲自体验了探究未知事物时去伪存真的过程,对相关现象观察得更仔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深刻,记忆也更牢固、更持久。
二、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途径
1.改“讲”“演”为探究,启迪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部分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采用的方式是“讲实验”,缺乏直观具体的实验形象,而学生受认知水平所限,其抽象思维很难实现对实验内容的理解。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化学学科产生陌生感。演示实验,除了附近的学生有所收获,其他学生往往因看不清实验现象而分心,因此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为了增强实验效果,很有必要改“讲实验”及演示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安排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可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更重要的是,其间通过各种启发、多方诱导,可激发学生不懈探索的学习动机,培养稳固而持久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智力,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现了教育教学的初衷——学生在知、情、意、行方面的统一。
2.增强实验趣味,拓展课外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中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爆棚,而增强实验的趣味性,恰好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征,可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及求知欲。例如,浓硫酸碳化白糖、氨水的喷泉实验、加热过氧化钠吹气生火、滴水生火等魔术式的实验,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各版的化学教材都设计有少量的课外实验,有些教师却忽视了这一类简单易行、安全性较高且不失趣味性的实验。比如课外自制指示剂、叶脉书签、消字灵等实验,对学生是一种难得的提高实验技能的锻炼机会,同时也是激发学生浓厚学习兴趣以及树立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手段。因此,只要条件允许,应尽可能地安排实验,鼓励学生动手探究。
3.授以实验方法,广设实验问题,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传授学生知识,更关键的是要教会学生终身受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游刃有余,才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故而笔者认为“教之有法,学之得法”才是教育教学的真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全面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实验设计的方法,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广联博思,将方法付诸于实验中。我们不妨在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实验问题,比如用皂泡法检验硬水的硬度实验中如何区分硬水和软水?制备氢氧化亚铁的实验中怎样才能使制得的氢氧化亚铁不被氧化为氢氧化铁?强酸滴定弱碱的实验中因操作不规范会产生怎样的实验误差?等等。通过设计实验问题,提升学生对实验方法的掌握,并形成实验操作的规律和技巧,进而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灵活性、创造性及探究性。
(责任编辑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