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摄影摄像技术专业“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
2016-05-14邵娣
邵娣
【摘 要】通过毕业生回访调查发现,高职摄影摄像技术专业毕业生中存在不能完成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制作这一系统性的工作任务,上岗速度慢等问题,反馈到教学改革中,提出“双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逐步实现学生独立完成系列项目的目的。
【关键词】高职院校 摄影摄像技术专业 “双一体化”教学模式 实施策略
一、“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发展背景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摄影摄像技术专业创办于2003年,迄今为止已向社会输送影视专业技术人才千余人。在对毕业生的跟踪回访中和企业调研中,发现毕业生初入职场时不能独立胜任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制作这一系统的工作,同时存在摄影摄像技术专业实践性强,摄影摄像技术专业人员成熟的周期比较长,上岗速度慢等问题。摄影摄像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对其原因进行业界、学界大量调查分析,发现其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课程体系的设置不尽合理,教学内容陈旧,知识点不够集中,未基于一个系统的项目进行讲授和能力训练,人才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与实际需要脱节,而且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传授与摄影摄像技术实际联系并不紧密。基于此,摄影摄像技术专业教学以省级特色专业为契机,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的基础之上,根据本专业特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并实施了专业“双一体化”教学模式。
二、“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双一体化”即是“基础与专业一体化”、“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基础与专业一体化”是指在课程设计中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融合,打破传统课程体系中先专业基础课程再专业课程的设置,把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程界限模糊化,把课程放置到项目中来完成,每门课程都可以是一个项目,两三门课程也可以是一个项目,一个学期的课程是一个大项目。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即是指在具体的项目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因为每个项目里都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可以自由选择本学期的学习项目,每个项目由若干门课程组成,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师带领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在“学习中工作、工作中学习”,营造出“拍摄—产品—商品”这一贴近市场的真实工作环境。
三、教学模式改革实施策略
(一)课程体系一体化
在摄影摄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能力的基础上,根据企业、业界的调研和专家的论证,创新性提出“先专业”理念,建立“基础与专业一体化”的新课程体系。新课程体系打破了传统学科体系框架,以学习性工作项目为载体,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得到强化。
(二)课程内容项目化
利用项目带动教学内容的组织。根据摄影摄像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能力,科学合理地选择实施项目,对一个完整工作项目所需的知识、能力、技术、素质进行教学设计,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达到培养该岗位能力的目标。摄影摄像技术专业设置有“校企合作工作坊”、“教师工作坊”、“大学生创业工作坊”等不同类型的工作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项目与企业零距离接触,在专业课程中全部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密不可分。
(三)教学成果多样化
学生在完成一个整体项目的过程中,从选题的制定、材料的收集、方案的选择、目标的实施到成果的展示等环节全程参与,是项目的主要实施者,其学习成果不只是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职业能力的提高。这种能力不仅靠教师来教授,主要还是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自我顿悟。因此,鼓励学生自由地创作,教学成果的多样化是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而探索的重要手段。
(四)课程考核企业化
“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考核打破了传统单一课程考核方式,采用过程考核和企业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考核制。过程考核改变了以往的教师单项考核,加入了由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的考核环节,考核内容包括学习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表述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客观地评价;企业考核重点考核学生的专业能力,其项目成果由企业推向市场,让客户来进行评价甚至根据其市场价值来评估。
四、教学改革实施效果
经过教学改革,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摄影摄像技术专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得到社会上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毕业生遍布全国各省市电视台、报社、网络公司等影视传媒机构,多人举办大型个人影展,反响热烈。毕业生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突出,深受用人单位领导的好评。
【参考文献】
[1]曹干.专业·基础·专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思考[J].国际工业设计论坛,2002(09):14-19.
[2]张学钢,赵淑敏,刘盛辉,等.工程造价专业“贯穿式、系统化”教学模式的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3(17):26-28
[3]蒋鸣雷.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反思[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3,34(08):12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