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物流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016-05-14林雅护
林雅护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物流行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在我国,物流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的重点扶持产业,在拉动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中等职业学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在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中职物流教学必须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职物流教学 问题 措施
中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中职物流教学以及物流人才的培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现阶段,中职物流教学还存在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教学手段较为单一、校企合作不充分等问题,物流人才的培养模式也与社会需求有所出入,因此,我国必须针对中职物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一、中职物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严重缺乏合格的专业教师
物流行业是随着全球经济发展而逐渐产生的新兴行业,物流教育的起步也比较晚,物流专业教师十分缺乏,教学模式以及教学体系也相对落后。在中职教育中,教师是教学的实践者,也是教育的生命线,物流专业教师的缺乏使物流教育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也制约了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目前,在很多中职院校中,物流专修人才很少,物流专业的教学任务大多由一些相近学科的教师担任,这些教师缺乏系统的物流基础理论和实践经验,很多教师边教边学,教学水平受到很大限制。“专家不专”也是物流专业师资队伍中存在的一大问题,一些学校提倡聘请专家来校任教,但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因为企业中的物流专家数量毕竟很少,学校聘请存在很大难度,目前,中职院校能够聘请到的大多数是在物流岗位上有工作经验的人员,但是这些人员缺乏教育培训和相关锻炼,其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都存在问题。物流专业是以培养实用型为主的学科,专业教师的严重缺乏势必会严重影响物流教育的正常开展,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中职物流教育的当务之急。
(二)专业定位模糊,培养方向缺乏针对性
目前,各地区中职学校对物流专业学生的培养定位和培养目标大同小异,学校培养方案缺乏针对性,专业定位模糊,也缺乏突出地方特色、符合学生特点的物流人才培养方案。由于培养方向过于宏大,追求全面,以至于培养出的物流专业学生并不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缺乏过硬的专业技能,并不能满足物流企业的人才要求。
(三)教学配套设施落后,实践教学不受重视
物流企业要求物流教育应当以实践操作课程为主,理论服务于实践,但是受到经费、自身条件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很多中职院校的教学配套设施相对落后,实训中心以及实习基地建设受到阻碍,学生也缺乏到企业进行实践训练的机会,同时,中职物流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十分普遍,这导致课程内容与实践环节存在严重脱节,不利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
我国的物流教学起步较晚,课程设置和教材脱节导致物流教学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因此学生难以构建系统的物流知识框架,职业技能的培养受到一定限制。目前,我国物流教学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还比较保守,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中职物流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方式,很多外聘教师以及专职教师缺乏对知识的综合分析,也无法根据教学任务对知识进行灵活组合,教学手段十分单一,这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五)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针对校企合作以及工学结合,我国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方针,但是具体的、可实践操作的实施规则还比较缺乏,对校企合作中中职院校和物流企业之间的责任和权利并没有明确的说明,因此相关的政策法规缺乏约束力。目前,我国物流行业的校企合作深度不够,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很多物流企业并不愿意成为学校的物流实训基地,也不愿意接受学生来企业进行实习,因此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难以有效推广,中职物流教学的课程开发以及教育标准制定等也难以得到物流企业的支持和参与。
二、提升中职物流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构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有助于物流教育的顺利开展,也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在构建师资队伍时,中职院校的领导者应当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和人才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拓宽人才培养途径。目前,我国中职物流师资的整体情况不太乐观,中职院校不应当仅仅局限在引进合格物流专职教师上,还应当充分利用学校的已有资源,为在职教师搭建发展平台,并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来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教师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学校应当鼓励教师自我成才,派遣教师到与学校合作的物流企业中进行锻炼,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促进教师的知识更新。学校还要鼓励外聘人员通过国家教师考试,并参加备课小组和听课活动等,以优化课堂结构,使教师的实践经验能够更好地被学生所接受。
(二)重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
为了使中职院校培养出的物流专业人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学校应当积极进行专业调研,并参照物流行业、企业的标准等重构课程体系,制订或修订教学计划,促进物流专业的教学改革。由于物流专业的课程标准体系刚刚建立,与之配套的中职校物流教材十分缺乏,因此中职院校应当在确定物流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的前提下,着手进行物流教材的编订和选用工作,逐步替代传统的物流教材。重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可以使中职院校的物流人才培养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可以使学生将学习到的物流知识运用到日后工作中去,做到学以致用,同时,学校还应当开展企业专家进校园以及学生生产实习等活动,让学生清楚物流工作的内容,从而进行有针对性地学习和培养。
(三)加强实训平台建设与实践教学
物流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中职物流教学必须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物流岗位技能。实训平台是实践教学的硬件,中职院校的领导应当充分认识到物流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为学校实训平台的建设和完善给予充分的经费支持。实训平台的建设应当以校内实验室为主,校外物流实习基地为辅,基于中职院校现代物流专业的教学标准,突出学校特色。实践教学应当参照物流企业的岗位技能要求等制定物流技能实训的训练项目的内容,制定合理的训练方法和考核标准,使物流专业的毕业生能够具备较为熟练的实践技能。
(四)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为了提高中职物流教学的教学效果,培养合格的物流专业人才,中职院校应当结合物流专业的学科特点,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结合教学任务的多方面性,灵活使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等教学方法,使课堂更为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以及视频网络技术等的发展使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物流专业的教师应当善于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进行教学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专业建设
发挥企业的作用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志,实行校企合作不仅可以使学校获得实训资源,实现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有效衔接,培养更多合格的物流专业人才,还可以使企业与学校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职业教育,获得优质的物流人才。目前,校企合作的深入推广存在很多困难,中职院校必须立足自身,搞好教学,使物流教学和企业岗位技能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的物流办学水平,为校企合作创造条件。中职物流教学还应当逐步摒弃“大而全”的专业设置,采用“宽基础,活模块”的做法,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并能够根据物流市场的特点以及中职院校自身的特点,开设有针对性的选修课程,使学校可以针对物流市场变动的需求灵活调整教学方向,使物流专业的毕业生可以更好地就业。
三、结语
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将物流行业作为十大振兴产业之一,充分凸显了其重要地位。物流人才的培养和输出是制约物流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国需要不断推进物流专业课程改革,明确教学目标和理念,结合物流学科本身的特点以及中职学生的特点制定合适的人才培养方案,并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提高教学水平,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颖.结合社会物流现状的中职物流教学方法探讨[J].职业教育交流平台,2013(10):12-20.
[2]董楠.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J].知识经济,2012(14):142.
[3]李金华.如何优化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J].新课程学习(下),2012(02):48.
[4]李攀.中职物流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3(22):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