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研究

2016-05-14康菲徐爽

教育界·下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校

康菲 徐爽

【摘 要】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栋梁和国家的未来,在大学期间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其核心价值观教育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校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剖析原因,然后从学校、教师、校园文化三个层次进行探讨,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进行探索式研究。

【关键词】高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路径 传统文化

一、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意义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栋梁,国家的希望,对其进行价值观培育极其重要。若要大学生向全社会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得大学生自身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当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

(一)现状之一:家庭教育缺位,学校教育浅显

许多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受其家庭影响颇深,而家庭教育在这方面却是极其缺位的。这种缺位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家长忙于生计,对孩子关注不够,单纯以为孩子学习好,不惹是生非,就是好孩子。如复旦大学研究生林森浩投毒案,一个有着美好未来前景的名牌大学的高才生仅因为同学间的琐事便下毒杀人,令人发指。另一种则是恰恰相反,家长对孩子管理极其严格,设立诸多要求,不许孩子出现任何差错,唯独忽视了孩子的心理、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例如药家鑫开车撞人刺死伤者案,一个大学生开车将人撞伤后,不积极营救,还残忍地将人刺死。

而学校的教育也以量化的学习成绩为教育重心,而思想教育极其浅显,虽然开设了一些思想品德课,学生也只是追求考试得到一个好成绩。

(二)现状之二:高校学科建设——重理工专业,轻社科思政

由于大多学校的就业率多由学校的重点专业学科创造的,社科思政类的专业学生人数相对较少,就业前景也明显不如理工专业;有些学校的社科思政学科甚至只承担教学任务。这就导致当前我国高校的发展重心多在理工科专业课的学科建设方面,投入比重明显大于思政社科类学科。

许多社科思政类的课堂也沦为学生的自习课,老师在讲堂上讲着,学生在底下该干啥干啥,这种抵抗着社科思政老师讲课的干扰而一门心思学习英语和专业课的劲头儿,有时让老师都叹为观止,颇感无奈。

(三)现状之三:教师教育——重授课,轻实践

尽管目前各高校都响应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号召,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两层皮”现象:口头上说重视,但一线教学仍是旧模式、老死板,几乎都是理论教学,缺少实践,学生缺少直观的认识和理解,极易与时代脱节。

核心价值观教育专门教材的缺乏,迫使教师只能从现有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教材中提到的核心价值观方面的论述,进行粗略的讲解,内容相对分散、零散,知识体系不够系统,教师在讲解中也难以展开论述,只能浅尝辄止。

(四)现状之四:大学生价值观现状令人担忧

外来文化不断涌入带来的多元价值观和文化思潮对我国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形成极大的冲击。这种现象的蔓延对高校的影响,便是使得原本就影响力有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进一步弱化了,大学生出现价值观迷茫。如政治信仰缺失,好多大学生甚至没有政治信仰,有些大学生对现有的政治信仰持怀疑态度,比如有意识忽视社会公德。对于我国社会公德的内容,想必每个大学生都能随口说出不少,但是在实际践行中却是另一番景象,不少大学生忽视了社会公德,以维护自身利益为第一考量。

三、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切入点,探索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源泉是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立足点,也有利于发挥高校传承创新中国传统文化的职能。

(一)探索之一:就学校层面而言,强化核心价值观课程建设

当前我国各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教材并不统一,各校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我校社科部开设的指定选修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自开课之时,便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文化精华,在向学生传授的传统文化中伦理道德方面的内容,就与我国现行倡导的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可以作为我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课程切入点。

(二)探索之二:就教学层次而言,积极探索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教学改革

就高校教师而言,首先要重视教师的自身学习。教师本身要有主流和核心价值观的意识,才能在教学中向学生传授和教学相关内容。

其次,在教师的教学理念中要打破单一课堂传授知识的模式,要重视涉及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相关教学内容;要将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学教育的方方面面,将核心价值观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递给学生,教师教学不仅“教书”,更应强调“育人”。

(三)探索之三:就校园文化层次而言,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切入点,积极营造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

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人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同样离不开环境的影响,高校的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作用尤为重要。

首先,高校各部门教师应以身作则,为学生营造一个清新、廉洁、公正的校园环境。高校的教师,尤其是教师共产党员,更应该成为核心价值观的首要实践者,“其身正,不令而行”,教师是学生教育最直观、最有效的榜样。

其次,营造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通过校园文化浓厚氛围的渗透和熏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个人的价值观。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文化形式的载体,既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同时也使得学生在组织、参加活动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参考文献】

[1]任国清,王学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堪忧[J].教育与职业,2007(10):81-82.

[2]孙涵.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研究[J].理论观察,2013(10):104-105.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高校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