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送教下乡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的应用

2016-05-14杨国华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杨国华

摘 要:为切实有效开展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着力解决好“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的根本问题,天津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塘沽分校(简称塘沽农广校)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不断创新送教下乡培育模式,力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见实效。

关键词:送教下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教育部和农业部联合印发《中等职业教育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施行》,面向50岁以下农民,实行农学结合的教学方式,改变了过去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方式。伴随着方案的出台,对‘送教下乡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一些课程进行适时的改革,符合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实需要,才能真正满足农民的需要。

一、科学管理,送教下乡严把关

1.把好专业设置关

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是教学得以顺利和有效进行的前提。为了有的放矢地设置好专业,学校对教学点开展了深入调研,发放基本情况调查表和问卷调查表,按照以产业定专业,分区域选专业的原则,确定各教学点专业。如胡家园街以蔬菜、花卉为主要产业,并成立了很多蔬菜花卉专业合作社,让合作社负责人学习科学专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知识成为眼见迫切的需求。通过调查走访,学校把该教学点专业设置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管理,做到了帮其所需、教其致用。

2.把好教师、教材关

师资力量是办学质量的保证,是学校发展的源泉。塘沽农广校选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职教师和从科研单位、技术部门、生产第一线聘请多名本地化、专业化、技能化专家组成了送教下乡教师队伍。为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结合我地区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学校组织骨干教师专门编写了《设施蔬菜生产经营》、《淡水池塘养虾》等配套实用技术小册子作为送教下乡系列的补充教材,免费向农民学生发放,实现了教材的本土化,特色化。

3.把好学员管理关

针对农民学员年龄结构不一、素质高低不一,学校对班主任和教学点负责人进行岗前培训,与教学点负责人签订了责任状,严把学生日常管理关,做到“三严格”,即严格考勤、严格纪律、严格督查,以确保教学时数的落实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4.把好教学组织关。

送教下乡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季节性,二是实践性。老师们配合农民朋友劳作时间,农闲时集中学员上理论课,农忙时就把课堂开到温室大棚和田间地头,开展现场教学,进行技术指导,做到了农闲教不闲,农忙教更忙

二、创新送教下乡模式,培育方式有特色

1.教学内容农时化

即根据农事活动调整课程内容,结合分段式教学安排,直接讲授当下生产所需要的生产管理技术,让学员知道当前需要做什么,怎么做,在此基础上引入必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让学员逐渐明白为什么这么做。蔬菜种植后的农闲季节,再讲授经营管理、风险规避、法律意识等方面知识。这样,学员就能看得见、听得懂、学得会。这种教学能根据不同阶段的生产实践,巧妙地将系统的专业理论渗透在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形式多样化

为提高培训效果,我们教学形式采用了多媒体理论授课、田间现场讲授与指导、学员实训实践、教师课堂演示、师生互动、考察、参观、观摩等多种形式,有效的提高了培训效果,提升了培训质量,学员学习积极踊跃。

3.教学设备现代化

学校配备了移动式多媒体和笔记本电脑,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化等教学手段,专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员的要求,精心制作课件,做到生动直观、图文并茂,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4.树立典型,边培训边指导,帮助农民解决问题

在培训的同时,把农民生产中存在问题收集起来,聘请专家现场解决问题。选择积极学习、经营规模比较大、具有强烈上进心的学员,作为典型案例重点进行帮助和宣传,去影响带动其它学员和周边群众。

三、按需施教,送教下乡结硕果

在送教下乡工作中,塘沽农广校始终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农民实际需求为导向,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创业”的新型农民为目标,把农业科技、新农村文化、农业产业政策等送到农民手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教技术,帮农民解决生产问题

送教下乡,及时为农民朋友服务。龙达农业生产种植业负责人吴玉梅给塘沽农广校打电话求助,咨询温室大棚葡萄适宜的架型,需要农广校进行技术指导,这也是农广校资助的葡萄种植试验园区。技术人员得知情况后,立刻和林业站技术人员咨询技术内容,推荐用T型架或棚架,并把相关内容的网页通过微信形式发给吴玉梅,并约定了转天上午现场技术指导。第二天,天空又下起了雨,但丝毫没有阻挡塘沽农广校教师和林业站技术人员前行的步伐,一早就赶到了龙达葡萄种植大棚进行技术指导。推广研究员、林业站张连成站长详细讲解了立架的方式方法及栽培技术要点。

2.“送教下乡”让农民增长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增加了收入

经过的学习,农民学员应用新技术能力普遍提高。“送教下乡”同时送去了政策、法制和文化,使农民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3.“送教下乡”盘活了农业职业教育资源

送教下乡活动锻炼了一支深受农民朋友欢迎的教师队伍,学校办学出现新局面。“送教下乡”扩大的学校的知名度,走出了招生难、办学难的困境,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送教下乡”使许多教师由最初的“不愿下”变为“抢着下”,由“厌农”变为“恋农”,由理论型变为实用型。

送教下乡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农广校开展农民职业教育的优势所在。创新送教下乡教学方式,更多更好地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猜你喜欢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基于参训意愿分析的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研究
四平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析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长效机制初探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