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太和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2016-05-14刘允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业

刘允

一、农业现代化的涵义

农业现代化是用现代工业成果武装农业,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用现代社会化服务体系服务农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农民,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过程,也是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它随着科技进步,生产力水平提高和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随着数字农业、精准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新思想的渗入而不断深化和完善,内涵和标准也会不断更新和充实。

二、太和县农业发展现状

2015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县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具体表现在:

1.粮食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百万吨以上,实现十二连增,连续三年跻身全国“小麦千斤县”行列,四次荣获“全国粮食先进县”、“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小麦、夏玉米最高单产760.9公斤、1049.9公斤,均创全省最高记录。

2.土地流转超百亩,农业结构布局优化,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进一步激发。全县新增农村土地规模流转面积15万亩,累计流转100.7万,农业规模经营率达51.%;旧县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核心区实现了扩区升级,形成了以105国道为轴,东西对称的“中”字型农业核心示范区;赵集乡的黄蜀蔡、倪邱镇的油牡丹、安徽省有机良庄的设施蔬菜3大特色产业园已经建成并健康运营;“桔梗、西瓜、薄荷、烟叶、花卉苗木、特色养殖”等六大基地农产品基地建设,呈现出园区化、规模化、特色化、高效化发展态势;冠禅水蛭养殖基地、郭庙万亩花木基地、马集水寺等一批农业产业园也初具雏形;“共赢粮食产业联合体”,不仅取得了共赢的效果,同时也赢得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肯定;农业物联网已启动运营,应用面积达2万亩;开辟了农产品电子商务新渠道,目前有20家龙头企业产品完成了农超对接,30多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成电子商务平台,全县现代农业新业态已悄然升起。

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突破2000家,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农村经济运行的质量进一步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实现新突破,2015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20家,家庭农场578家,其中新增市级以上示范园14家、示范家庭农场13家、粮食产业联合体1家,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2118家;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县通过认证的国产地理标志产品2个(李兴桔梗、太和贡椿),绿色食品29个,无公害产品24个,“三品”认证总质量居全市第二位,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95亿元,较去年增长25%,设施农业面积超过15万亩;畜牧业继续保持健康发展势头,实现肉蛋总产值16.8万吨,规模养殖比重达76%;绿化提升工程成效明显,特别是“三线两点一片”重点绿化工程,按照“大规模投入,大手笔绿化,一次成型、成带、成势”的要求,累计投入资金超过10亿元,现已流转土地4.96万亩,完成成片造林2.6万亩,造林绿化已成为太和境内一道靓丽的生态景观;坟台泥鳅、三堂鲈鱼、赵庙黄鳝、赵集黑鱼、苗集鳜鱼养殖等,每亩养殖利润3万元以上,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4.美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专项投入资金加大,城乡环境进一步改善。2015年完成了33个中心村的规划编制,其中六个重点示范建设,共投入专项资金3270.5万元,合并自然村18个,拆旧复垦土地260亩,建成房屋2680套,便民服务中心五处,自来水厂6个,便民超市5个,全部建有村卫生室,硬化道路72.6公里,安装路灯668盏,建有污水处理厂设施1处,铺设污水管道30.6公里,完成绿化面积11.8万平方米,沟塘清淤18.3公里,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加快实施;按照“抓住重点,打造亮点,提升品位”的思路,突出“三线三边”和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苗原河治理工作进展顺利,打造了一批“水清、岸绿、景美”河段,“三线两点一片”环境状况明显好转,统筹城乡发展成效明显。

5.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标准粮田建设力度加大,农业保障条件进一步加强。投资1.57亿元,疏浚河道18.26公里,疏浚大中小沟138条,扩挖塘坝116口,完成总土方800万方;新建、加固小型涵闸16座,新打恢复机井2598眼,新增高标准农田2.83万亩;投资1个多亿,新建10个水厂,改扩建4个水厂,有效解决了23万农村居民和近1万多名农村师生安全饮水问题;通过土地复恳整理,新增耕地1962亩,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全县农机总动力达163.56万千瓦,主要作物耕种收机械化应用率90%以上,升级改造县乡公路10条41.1公里,完成了村级公路网化工程24条48.7公里。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太和县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例如:分散经营的制约;农民组织化程度不够的制约;农村信贷的制约等。

三、太和县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建议

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通过农业示范园区形成集聚发展,推广全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实施绿色增效、品牌建设、科技推广、主体培育、改革创新“五大示范”行动,积极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推进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建设。

1.推广全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围绕“规模、结构、转化、合作”,大力实施农业现代化推进工程,继续推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积极推进苗原河综合治理模式,采取一次性规划,阶梯性开发的办法,分年度集中投入,以治水入手,配套建设路网、电网、绿化及特色产业带,强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打造区域性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三产融合。

2.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按照“一主、二优、三同步、四关联”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主攻粮食这一主导产业,突出中药材和畜牧两个优势产业,同步发展林业、果蔬和水产三个潜力产业,拓展现代农产品加工物流和休闲观光农业两个重点关联产业。深入实施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行动,稳定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和效益。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发展都市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积极发展适应性农业,推进农业与旅游业、食品加工业深度融合发展,实施“农牧结合,种养一体,综合利用,提质增效”工程,大力推进畜牧业绿色转型升级,努力提高牧畜业规模化发展水平。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构建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基础,专业合作为纽带,集生产、加工和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进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示范区、示范主体建设。

3.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农民宅基地及住房产权、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和林权制度改革,配套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村产权综合交易平台,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金融服务和信用担保体系。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建立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皖北分院,提升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推动农业自动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突出发展农产品的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加强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推广农业光伏应用,实施“农光工程”、“林光工程”。综合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加大农田水利兴修力度。全面推广农业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推进农业机械化,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经营能力。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新农业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
现代农业
欧盟发布短期农业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