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壤环评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2016-05-14谷微微魏志恒王琳琳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环境评价土壤管理

谷微微 魏志恒 王琳琳

摘 要:近年来我国工业经济迅猛发展,与此同时土壤环境日益恶化。本文阐述了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土壤环境影响评价与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土壤;环境评价;管理

一、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面临的问题

1.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的全面性问题。由于土壤环境污染源、污染物、土壤组成及性质以及受体的多样性,土壤环境污染具有复杂性。在以往的土壤环境影响调查和评价中,往往只单独重视调查评价土壤,对历史和现在的污染源、各种受体受害情况的调查评价力度不够。而且现在土壤环境研究不仅局限于为农业生产服务,更扩展到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生命安全与健康保障等服务。所以居住用地、工业用地等场地的土壤环境影响评价与管理已成为新的研究方向,各种场地土壤环境的污染机制、调查与评估方法、防治与管理技术等都有待更进一步地深入研究与创新。同时,不同场地的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数据库建设、预测与管理模型更新、防治措施的有效性与效益评价等基础性研究也亟待加强。

2.土壤污染定义与环境评价指标问题。关于外源污染物进入土壤的定义问题,国内外学者一直存在分歧:一种认为不论对有关土壤环境污染受体是否产生明显危害都可称为污染;另一种认为必须对受体有危害才能称为污染。我国土壤环境污染评价采用的方法大多为两种:一种是以土壤背景值作为基准,认为超过背景值上限的就是污染;另一种是采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第二级标准值进行评价,认为超过此标准值的就是污染。第一种方法以污染物增加为评价基础,统计出的土壤环境污染面积一般会较大;第二种方法以可能影响农业生产、人体健康为评价基础,统计出的土壤环境污染面积则较小。由于两种方法对土壤环境污染定义的不同理解,其评价结果截然不同。

3.土壤环境质量与评价标准修订问题。目前,我国仍采用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存在污染物指标项目偏少、相关污染物标准值偏松等问题,已不能满足我国新时期发展过程中的土壤环境影响评价要求,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目前尚处于修订过程中,亟待加快修订进度,通过探索、创新和借鉴,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健全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体系。

4.土壤环境多头管理和保密管理问题。土壤环境影响的评价与管理涉及环保、农业、国土资源、工业、财税等很多主管部门,因此往往存在着多部门权力、义务与职责的范围交叉、界限不清等问题。目前土壤环境污染与管理信息的公开程度仍较低,增加信息公开力度,将更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污染制造者也将面临来自社会的巨大压力,更有利于社会安定和最大限度地保护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对土壤环境问题的有效防治和管理也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亟须加大土壤环境污染与管理信息的公开力度。

5.经济发展与气候变化下的土壤环评管理问题。城镇化建设和产业结构转型中各种场地土壤环境影响的针对性评价研究需不断升级,与相应防控技术体系构建、产业配套规划、联动机制建设的管理衔接需进一步加强。不同地区各种设施农业、可控环境农业发展下各种新型土壤环境问题及其评价管理的科学应对,也是目前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领域的一个新挑战。

二、加强土壤环境影响评价与管理的对策

1.深化土壤环评管理基础研究。针对污染源、污染物、土壤组成及性质以及受体的多样性,利用环境影响评价的源头性、前瞻性、主动性特点,开展全国土壤环境污染调查,建立不同地区乃至国家层面的土壤环境影响污染源数、现状污染特点、污染控制有效性等数据库,从污染源、影响到防治措施有效性深化基础研究,实现数据化、标准化管理。在此基础上,开展各种土壤环境新污染源特性及环境影响预测模式研究,同时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壤环境影响高精度、快速预测软件,建立面向公众、环评咨询机构、专家、管理等多用户的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基础平台。

2.修订土壤环境质量与评价标准。以技术框架和方法学为基础,借鉴国外优秀经验,确定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方法与策略,针对我国农业、工业、居民用地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现实差异,分区制定不同场地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管理标准。结合全国土壤环境,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人体暴露参数、暴露情景和暴露途径参数、毒理学参数等基础数据库,构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人群暴露模型,最终建立符合我国环境管理需求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管理标准体系。

3.健全土壤环境问题防治与管理法制。针对我国总体较严峻的土壤污染防治形势,借鉴国外优秀经验,制定和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壤环境问题防治法制,建立一套完整的土壤环境问题防治管理体系。结合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管理标准体系的修订工作,对土壤污染定义、土壤环境调查技术与方法、土壤环境评价标准与方法、土壤环境管理与修复制度、各级管理部门职责与联合管理制度、单位和个人义务、赏罚制度等进行法律上的界定。通过建立和完善土壤环境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最终实现从源头控制土壤环境问题,针对已受污染的各种场地土壤,制订出促进治理和恢复的专门法规或办法,明确规定土壤污染识别、调查程序、治理的责任者和所承担的经济责任。

4.拓宽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领域。首先,抓住当前土壤环境存在的突出、热点问题,结合国外先进经验,在政策、法规、标准、规划、防治等层面,做好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顶层设计。其次,加强土壤环境问题评估技术与污染防治管理技术研究,严格环境准入,针对“老污染”和“新污染”土壤分别建立不同的土壤环境监管制度、实行分区管理对策,从而拓宽土壤环境安全管理体系,将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全面纳入到现行的环境影响评价管理体系中。再次,在完善土壤环境管理法制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土壤环境管理机构,从全过程控制、全社会参与的角度,推动环境管理机构、其他政府部门、非政府机构、个人等的共同参与、协调合作,成立跨部门的专门机构实行联合管理,实现土壤环境安全管理的多元化。

5.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信息公开度。加强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管理专业人才的培训,强化从事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机构的专业人员配置,制定应对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长远发展的人才培养、发展、储备等计划,培养研究、管理、基层推广等各层次的土壤环境评价管理人才队伍,从而全方位地推进各种土壤环境污染防治管理技术的实践推广应用。另外,应大力强化土壤环境问题的登记工作,加强舆论监督,普及土壤环境保护与管理的政策和法制宣传,提高土壤环境保护的全民意识,同时提高土壤环境影响评价与管理的信息公开力度,全面调动广大人民群众保护土壤环境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及时并深入地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基础研究、评价管理标准与法制修订工作,梳理环境评价与防治管理关系,为我国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有助于解决新时期发展过程中的土壤环境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索文宇,于倩茹,姜青新,张淼.加强土壤环境管理确保公众健康安全[J].WTO经济导刊.2013(12).

猜你喜欢

环境评价土壤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土壤
灵感的土壤
识破那些优美“摆拍”——铲除“四风”的土壤
移动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交互作用探索
环境评价中综合评价方法的运用
灵感的土壤
煤矿开采对环境影响及矿山地质环境评价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