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式生物课堂的构建

2016-05-14朱勤

中学课程资源 2016年6期
关键词:探究教学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朱勤

摘 要:构建探究式课堂要从“转变验证思想,尝试探究”“把握认知特点,引导探究”“训练知识迁移,自主探究”“创设丰富活动,活力探究”等方面入手,发展学生生物学科的综合素养,增强探究精神和思考能力,实现生物教学的高效性。

关键词:初中生物 课堂教学 探究教学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获取基础知识、领悟科研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探究式教学以“自主、探究”为宗旨,通过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完成从学习理念到学习行动的全方位转变,实现生物教学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的双重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我遵循初中生物课程改革的要求,对探究式教学进行了一系列尝试。

一、转变验证思想,尝试探究

长久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生物课程在初中教学中一直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开展课程改革也并未取得较好成效,究其原因仍是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未能得到真正转变。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是简单机械地让学生对照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完成验证实验,这样的做法不但对学生理解知识毫无帮助,反而会滋长学生的厌倦心理。所以,转变验证思想为探究实验,才是解决问题的第一要务。

例如,苏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植物的光合作用》中有关“光合作用需要光的参与”这一验证实验,光合作用的反应原理、过程、场所等一系列知识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点。实际上,学生在掌握了植物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后,就已经肯定了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所以,这样的验证实验对学生的诱惑力不大,无异于照本宣科。鉴于此,我将教学任务设计为“设计实验探究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和产物类型”。针对这样的变化,有的小组的设计是:暗处理和部分光照的处理不同,利用碘溶液来检验产物,最终发现光照部分碘溶液变蓝而暗处理的碘溶液未变蓝,这就证明了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且产物中有淀粉。有的小组的设计是:在盛水的塑料袋中放入水生植物,进行光照后,利用试管收集叶面产生的气泡,并用刚熄灭的火柴来证明产物中有氧气。有的小组的设计是:将植物和浓的氢氧化钠溶液同时处于广口瓶中,给予光照,利用碘溶液检验发现未变蓝,以此证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参与。

教学目标不变,教师只是放弃了传统的教学思路,将教学任务综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他们会根据自我理解设计出不同的实验,相比于以往的验证实验,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二、把握认知特点,引导探究

“以生为本”理念要求教学回归课堂本位。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实施探究式学习,教师应认真把握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尊重学生的想法,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兼顾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层次性,适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指导和点拨,减少学生不必要的失误,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

例如,苏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中有关“细胞分裂和分化”都属于微观的、抽象的生物知识,对初一学生而言,其思维大都处于由具象向抽象的转变过程中,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从他们的角度来设置问题,层层引入,避免设计过难而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细胞分化”知识,我的教学设计为: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同一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让学生结合“细胞分裂”知识来思考问题,如经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一样的,为什么后来会出现形态、结构和功能的不同?此时可引入新名词“组织”的概念,告诉学生:每一种细胞所构成的细胞群都是一种“组织”,正是因为“组织”的形成才导致了这些不同。通过“组织是由细胞分化形成的”这一理念进入“细胞分化”的讲解,最终使学生接受“每一个动植物体都来自于受精卵,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具备不同的功能”这些知识要点。课堂最后出示植物的保护、基本、分生、输导四种组织和人体的上皮、结缔、肌肉、神经四种组织的分布和功能,帮助大家列表对比记忆。

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避免出现思维的跳跃。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的逻辑思维过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整个教学也会水到渠成,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训练知识迁移,自主探究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理念中提出:学习是为了实现终身受用。我们要通过自己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具备不断学习、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学生终究是要离开课堂走向社会的,他们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在教学中,我会结合有关联的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知识迁移训练,以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

例如,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中,植物对碳氧平衡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转变的,而光合作用又是学生所熟知的,所以,我就鼓励学生自主设计探究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中吸收了二氧化碳并产生了氧气”“呼吸作用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如此便可得出:碳氧元素之间是有相互转变的关系,绿色植物通过这两种作用来维护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学生结合先前所学,在两个玻璃罩内将绿色植物分别和浓的氢氧化钠溶液、点燃的蜡烛在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移至光下几小时,通过检验淀粉的存在来证明是否发生了光合作用,从而得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这一结论。另外,学生还可根据经验,利用刚熄灭的火柴梗来证明“光合作用能释放氧气”。

除此之外,我还让学生继续探究:只有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有的生物都有呼吸作用;要维持碳氧平衡就要保护植被,同时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得到了培养,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举一反三。

四、创设丰富活动,活力探究

新的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上向生活和社会更开放的领域扩展。因此,我们的课堂活动设计也要注重形式的丰富和内容的开放,将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从而构建充满活力的初中生物课堂。在教学中,我加入了一些动手操作和小组活动等内容,以活跃学生思维,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充分释放潜能。

例如,在学习完“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组织”时,我介绍了“植物的输导组织担负着植物内长途运输的作用”,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我让学生结合植物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以土壤中的一滴水为主体,介绍它经过植物的根毛到达地上部分最终进入大气的过程,并分析光合作用产生的养分是如何传递到植物的根、茎、叶、花各部分的。这样的一个小活动把三节课的知识都融合在一起,同时讲故事的形式也避免了死记硬背,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又如,在学习完《人体的激素调节》一章内容后,我组织了一场关于“用激素好不好”的小型辩论赛。一方认为:激素是好的,并举出自己“发烧时医生注射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从而退烧”的实例。另一方认为:激素是不好的,理由是有人使用激素类药物治病后迅速发胖,可见激素会影响身体的内部平衡。最终学生对激素的认识加深了,它们在身体中的存在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这样,针对某一问题而开展的辩论赛,学生会查阅很多资料,无形中又掌握了更多的知识。

枯燥的讲解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而巧妙地设计一些活动,就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对知识探究的热情。

总而言之,探究式教学理念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可以增强学生探究、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促进初中生生物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这是一项应长期坚持并不断推广的教学理念。但真正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在后续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研究教材、教法,切实根据学生的认知需要进行教学设计,让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绽放出更绚烂的光芒。

参考文献:

[1]闫秀芹.初中生物学实验的几点改进[J].生物学教学,2010(1).

[2]匡锋.初中生物实验的改进[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3(3).

[3]韦文彬.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进行低碳教育的做法与体会[J].中学教学参考,2012(2).

猜你喜欢

探究教学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例谈高中数学的探究性教学
谈高中历史课中的问题式探究教学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有效掌握科学概念的教学实践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