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物理问题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2016-05-14李刚

中学课程资源 2016年6期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高中物理研究

李刚

摘 要:问题教学法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需要结合教育改革的要求进一步调整,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求。我国高中物理问题教学法的研究及应用状况、高中物理问题教学法策略、学情和情境创设等方面应尽量做到:老师放手,学生动手;老师动口,学生动口、动脑,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高中物理 问题教学法 应用 研究

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高中物理课程教学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引导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物理作为一门基础性自然学科,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自从新课程改革提出以来,各地开展得如火如荼,很多好的想法也在这一时期大量涌现。在20世纪80年代,很多国外的专家和学者已开始研究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到了90年代,这一思想已开始应用于实践中。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在我们课堂教学中占据了半壁江山,挂图、道具等教学用具也频繁出现在课堂教学中,问题教学法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

一、高中物理问题教学法的研究及应用状况

关于物理问题教学法的研究,我国较国外相比起步较晚,在借鉴国外问题教学法的同时,也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和改进。目前较常用的问题教学法有:(1)利用问题情境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2)使用常规办法解决面临的问题;(3)归纳总结,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4)进一步检查结果的正确性。从整体来看,大多数的问题教学法都是按照这样的流程开展的: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活动→讨论问题→反思问题。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他们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高中物理问题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1.调查学生,了解学情

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教师在台上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在台下听得死气沉沉、毫无反应,教师和学生严重地不合拍。还有些教师在课前对教案和教学设计都做了充分准备,甚至连上课说的每一句话都详细地写在了教案中,但他们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没有了解学生”。在不了解学生的状况下,即使教师准备的课程再充分、再精彩,那也难与学生产生共鸣。还有些课程,教师在教学之前并没有对学生的学情进行了解,对学生原先掌握的知识状况也不清楚,教师以为“学生已学会了,就不用再讲解了”,这导致很多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知识点。从形式上来看,教师准备得非常充分,讲得也非常尽兴,但这却是无效的课堂。因此,在高中物理课堂上,教师应利用问题教学法进行教学,而调查学生、了解学情则是基础和关键。

首先,要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状况有一个大概了解,由此设计的教学问题才能符合学生的知识结构,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还要考虑学生接受知识的状况,要把握好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提高物理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圆周运动”内容时,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对于圆的知识的掌握状况,以此明确是否需要再复习一遍。根据教学状况,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圆心角和弧长等知识点掌握欠佳。如果应用问题法进行教学则会出现许多问题。其次,通过与学生谈话和对课后作业的批改来进一步了解学生。在物理教材中,每一章节的后边都配有练习题,且最后一道题就是为了检测学生对下一节课所需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作为下一节课的一个引子来对待。

2.创设物理教学问题情境

“学源于思,思起于疑。”通过设置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将问题作为研究的主线,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提出对策的目的。设置问题情境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相关事务的描述,把他们之间的矛盾揭示出来,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来调动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到对问题的研究中去,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在物理教学中想要解决问题,首先要学会提出问题,因此,利用问题教学法进行物理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是非常重要。

(1)问题情境设计的原则

利用问题教学法进行高中物理教学时,教师应首先做好问题情境的创设工作,并遵循以下主要原则:启发性、适度性、还原性、变化性、层次性、共鸣性、延伸性。问题情境的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实现举一反三,有效学习。例如,在“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教学中,教师可进行如下设计:第一,给学生创造一个愉快、宽松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学习。第二,问题设计要做到形散神不散。第三,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感受理想实验与实际实验的差异。比如,教师可先播放一个汽车转弯翻车的教学视频,接着提出问题:视频中,汽车转弯翻车的后果将是车毁人亡,我们如何在转弯时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呢?汽车转弯时,做的是什么运动呢?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汽车转弯时要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呢?如果想要安全地转弯,汽车受力的要求又是什么呢?请给司机提出安全转弯的建议。

(2)问题情境设计的方法

首先,利用实验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设置情境,物理学科教学主要以实验为基础。趣味实验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的新旧知识进行融合。例如,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内容时,教师可以进行如下情境设计:教师将铁片和纸片从同一个高度释放,观察哪个先落地?并且思考为什么会这样?教师将纸片揉成纸团,再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物体下落的速度与什么有关?利用真空管演示羽毛和铁片哪个先落地的实验。这样,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惊喜,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其次,利用一题多变的形式来设置问题情境。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一题多变的形式较为常见,它不仅能活跃学生思维,还能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单摆”内容时,在学生掌握了单摆周期公式和模型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在问题中加入匀强电场的环境,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究,这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单摆周期,还复习了电磁场方面的知识。

3.问题教学法中的问题设计提出

(1)教师问题的提出

有效提问是进行问题教学法教学的关键,因此,教师要明白如何进行提问。首先,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注意是前提。教师对教材中同一问题的表述可采用不同的表述形式,或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留下一个解答线索,并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其次,进行有效追问。利用问题教学法进行教学,并不是说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就完事了,而要根据学生的回答状况进行及时追问,促进学生思考,使之深刻理解知识的本质。

(2)学生问题的提出

在以往物理教学中,问题教学法体现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被动回答问题,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地位,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首先,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提问环境。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存在着“三怕心理”,即害怕教师批评、害怕学生嘲笑、害怕问题提得不好。其次,要对那些善于提问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表扬,即使有些学生提出的问题十分幼稚,教师也不要冷嘲热讽,而要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问题,让学生养成随时提问的好习惯。现在的教学方法不同于传统教学,并非要将所有的问题都在课堂上一次性地处理完,可以将有些问题留在课下,让学生自己解决。

4.问题的解决

在高中物理问题教学中,很多学生会面临这样的困境:教师处理问题之前没有思路,教师一讲解便豁然开朗。这也是部分学生感觉物理难学的重要原因,因此,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非常重要了。首先,我们要尽可能地从生活实际中提出问题的假设,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例如,“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中的水流星表演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次,要做到:教师放手,学生动手,引导学生动口、动脑,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参考文献:

[1]李明.问题教学法及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刘文庆.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反思能力的理论与实践[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猜你喜欢

问题教学法高中物理研究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基于卓越电气工程师培养的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改革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