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凉山彝区贫困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2016-05-14刘宇

青春岁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社会支持贫困学生心理健康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凉山彝区两所中学的贫困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水平现状,结果发现:贫困学生的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状况整体处于较低水平;社会支持水平低的贫困生表现出了更多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适应不良的心理问题。

【关键词】贫困学生;社会支持;心理健康

一、前言

2012年以来,凉山地区“贫困儿童”问题经中央电视台连续报道后,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贫困儿童是指失去了父母正常照顾,而自己不具备生活能力的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彝族聚居区域内,贫困现象十分突出,据统计,全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孤苦、弱势儿童总数在4万-5万人之间,并且其中大部分是在校学生。贫困学生的经济窘迫、健康得不到应有的保障;无人收养使得他们受教育的机会大大减少,导致辍学现象严重。据调查显示,以凉山州昭觉县为代表的贫困县,适龄贫困儿童的失学率是九年前我国流动儿童失学率的两倍。诸多现实困难给贫困学生群体带来了无法弥补的情感创伤和巨大的精神压力,严重阻碍了其心理成熟和社会化发展。当地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以民政、教育、医疗以及项目救助等多方面相结合的方式对贫困学生采取了帮扶措施,然而贫困生在心理健康上的特殊性仍未引起足够重视,心理健康工作处于被动位置。

以往研究表明,社会支持状况与其心理健康水平有着密切关系。社会支持水平会直接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的水平,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高,主观幸福度高,心理症状少。本研究以社会支持理论为背景,心理学专业量表为媒介,了解凉山彝区贫困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社会支持现状,为凉山彝区贫困学生的心理援助工作提供可循的依据。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研究选取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民族中学、市中学初高中贫困共106名,初中贫困生66名,高中贫困生40名。其平均年龄分别为15.9岁、17.2岁。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问卷测量方式。

2、测评工具

(1)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肖水源于1986年编制,用于测量个体的社会支持度。该量表共有十个条目,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的利用度三个维度。为适合学生的特点,对量表中的部分项目进行修改,如“同事”改为“同学”,“配偶”改为“父母”,已有研究表明,对个别条目进行调整后的量表也具有较高的信、效度。

(2)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该量表由60个项目组成,共有十个分量表。分别为强迫、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平衡感。该量表为王极盛(1997)专门为我国学生所编制,同质性信度在0.6501-0.8577之间,有较好的信度;各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在0.76-0.87之间,内容效度较好。

3、结果

(1)贫困学生的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的整体状况

调查数据显示,凉山彝区贫困学生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上的平均得分分别为7.19±1.79、17.5±3.40、7.92±1.75,见表1。与孔令艳等人对学生社会支持调查数据相比,凉山地区贫困学生在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两因子上的得分较低。

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总均分为11.8±2.87,显著低于常模水平,其中贫困中学在强迫、敌对、偏执、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性上显著高于普通学生;而在焦虑、心理不平衡方面贫困学生与普通学生没有表现出差异,如表2。

(2)贫困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比较分析

据心理测量原理,研究选择了在社会支持总均分得分处于最低分段的27%和最高得分段的27%贫困儿童,分成社会支持水平高、低两组。对该两组学生在心理健康水平子量表上的得分进行t检验,结果如表3。可见,社会支持低的一组在其心理健康上表现出更多的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适应不良。

三、讨论

1、凉山彝区贫困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现状的讨论

从研究数据可以看到,贫困学生的社会支持状况不容乐观,在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方面他们表现出了较低的自主性。目前,社会各界对与贫困学生的关注度日益增多,各类物资支持也在不断加强,但是在他们面对诸多帮助时,却不知道如何通过各种渠道利用这些资源,这值得家庭、学校、社会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偏低,他们表现出敌意、偏执、人际关系紧张敏感、适应不良等心理症状的背后是他们比一般的学生更希望得到主动的关心与爱护。因此,学校应掌握贫困儿童的基本情况,对他们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教育,尤其应重视对贫困学生抑郁倾向的疏导。

2、贫困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关系的讨论

从本研究可以看到,不同社会支持水平的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是由于贫困学生家庭经济水平较低,生活条件较艰苦,由此造成自卑、自闭的心理,自我认同感低,对外开放度不够,猜疑心重,导致人际关系敏感。

来自农村山区的困难儿童面临的较大困境是经济窘迫,政府和社会各界在经济支持方面已形成了一个较稳定的网络,但是在情感支持上给予的援助仍较为缺乏。学校,社会机构及时给予他们心理指导,是满足其情感需求、社会需要的前提,提高自我心理健康水平的关键。学校要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使贫困儿童受到特别的呵护和关爱,同学和老师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帮助他们妥善的处理师生关系、同伴关系,避免他们在人际关系中产生怀疑、畏惧心理,使他们感受到同辈友谊的被接纳感;同时组织开展讲座或团体辅导引导他们排解学习压力、勇于面对挫折,勇敢生活;重视主观支持对孩子们的影响,鼓励其主动向外求助,针对性地采取更加科学的策略给予社会支持、维护其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 韩佩玉, 蔡 华. 相对剥夺视角下的凉山彝区“贫困儿童”现状思考[J]. 西南民族大学(人文社科版), 2014(2),49-53.

[2] 闻吾森, 王义强, 赵国秋, 孙建胜. 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0, 4(14), 258-260.

[3] 张 雯, 齐光辉, 郑日昌. 师范大学生社会支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1. 15(2), 81-82.

[4] 王极盛, 李 焰. 中国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及其标准化[J]. 社会心理科学, 1997(4),15-20.

[5] 孔令艳, 姜小燕, 纪春磊. 学生社会支持和学校归属感的相关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 18(4),451-453.

【作者简介】

刘宇(1994—),女,贵州凯里人,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社会支持贫困学生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陕西全省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
南明区离休干部党支部慰问嘉润学校贫困学生
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照护负担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社会支持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关系
《一课》中教师娜迪亚悲剧形象探析
澳门爱心人士吴少芬、释会明等赴兴仁县看望贫困学生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