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年级忍者日记》翻译实践报告(二)

2016-05-14郑迎宇

青春岁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目的论

郑迎宇

【摘要】本文是一篇翻译实践报告,译者选用了马库斯.艾默生(Marcus Emerson)撰写的小说《六年级忍者日记》(Diary of a 6th Grade Ninja)的节选作为源语文本进行翻译。本报告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对文本作者及文本进行了介绍,并对小说的写作特点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引入了德国功能学派理论学者汉斯.弗米尔的翻译目的论,阐述了该理论的发展历程和使用范围;第三部分从目的论的三个原则出发,结合译文,对翻译案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第四部分对此次翻译报告做了一个总结。

【关键词】翻译实践报告;《六年级忍者日记》;目的论

儿童文学在文学分类中处于较为边缘的地位,虽然随着时间的发展,对儿童文学的需求越来越高,但是针对儿童文学的翻译研究却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儿童文学,顾名思义针对的对象是儿童,因此儿童文学作品语言要形象生动,结构简单,容易理解。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目的论认为:为达到翻译目的,对原文既可逐字直译,也可意译,亦或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任何翻译方法。而译文对原文的等值程度不再作为评价译文优劣的标准,而是要看译文对于翻译目的的“适宜性(adequacy)”,即是否有助于在译语情境中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仲伟合、钟钰,1999: 47)。

一、原文本描述

《六年级忍者日记》(Diary of a 6th Grade Ninja)主要讲的是查斯转学到新的学校,遇到了表妹佐伊,后来他和佐伊一起加入了忍者的帮派中,忍者的头目让他们去做坏事,最终佐伊意识到了这些,并且决定退出忍者帮派,而查斯决定继续留在那里。这部作品主要以对话为主,因为是儿童文学,因此都是一些简单易懂,相对口语化的句子,和对话。因此翻译过程中,对原文的理解并不是很困难,难的是如何把它译的生动有趣,在选词和选句上需要下一些功夫。

二、目的论及其三大原则

1、目的论

Skopos源自希腊语,意为“目的”。该理论于上世纪70年代在德国兴起,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1年,凯瑟琳娜.莱斯(Katharina Reiss)首次在《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一书中把功能范畴引入翻译批评,将语言功能、语篇类型和翻译策略相联系,建立以原文与译文功能关系为基础的翻译批评模式,从而形成了功能派理论的雏形。

第二阶段:1978年,汉斯·米尔(Hans Vermeer)在《普通翻译理论框架》一书中基于莱斯的理论提出了目的论。

第三阶段:1984年,贾斯塔·霍尔兹·曼塔利(Justa Holz Mantari)在《翻译行为理论与研究方法》中进一步发展了目的论。

第四阶段:克里斯汀娜·诺德(Christian Nord)对该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梳理和完善。她提出“忠诚”原则。(胡作友,2008: 249)。

2、目的论三原则

功能派翻译理论主张在翻译过程中有三个原则,即目的法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依照目的论的翻译理论,翻译活动遵循的首要法则就是目的法则,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也就是结果决定方法。

三、目的论在《六年级忍者日记》中的应用

目的论中,目的法则是第一法则。因此,在对文本进行翻译前,应该先明确翻译的目的。既然是儿童文学,译文针对的群体应该是儿童,所以译文应该符合儿童的审美情趣,翻译过程中要尽量选择儿童能够理解和欣赏的词汇和句子。下面,举一些例子来说明:

1,I smiled and mocked her. “Youre cutting it close.”

“That doesnt even make sense,”she replied.

译文:我笑着嘲笑她。“你也是踩著点儿来的。”

“瞎说,我才没有”她回答说。

开始的时候,笔者把”Youre cutting it close”译成了“你也是卡着点来的”,这歌译法倒不存在理解上的偏差,反复斟酌,并在做了一些调查后,我发现“踩点儿”比较符合中国小孩子的表达习惯。“That doesnt even make sense,”笔者把它译成了“瞎说,我才没有”,这里采用了意译的翻译方法,在了解了文章的大概意思,前后文的对话后,笔者感觉加上“瞎说”两个字更加生动,因为这里查斯是在逗弄佐伊,佐伊并没有踩点儿来,一般来说,小孩子容易较真儿,她会对一些莫须有的事反应很大,根据儿童的心理,我加了这个词。

2,There was no signature.

译文:没有署名。(写纸条的人没有留下姓名)

这句话最初笔者把它译成了没有署名,根据目的论的目的原则,考虑到“署名”二字稍小一些的儿童会有理解上的困难,因此我最终采用了括号里的译法:写纸条的人没有留下姓名,这种译法更容易理解一些。

3,I had endured two different classes in anticipation for gym.

译文:体育课之前还有两节其他的课,真是煎熬啊!

这句话是查斯的心理描写,他收到了忍者给他的纸条,他很想快点去赴约,可是要等到上体育课才行,如果按照原文的格式进行翻译,一文中会丝毫体会不出查斯的心理活动,此时此刻,他是焦急的,因此会觉得这中间两节课很煎熬,“真是煎熬啊!”中语气词“啊”的运用也极妙的表现出了查斯焦急又无奈的感觉。

4,I think even the best of us have our weaknesses.

译文:我认为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根据原文的意思,这里使用了俚语——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这个俚语即有文化气息,又简单易懂。

5,She slammed a textbook down on my desk. It made enough ruckus that the entire class noticed.

译文:她把一个课本重重的放在了我的桌子上,砰的一声,引得全班同学都看着她。

“砰的一声”是笔者加进去的句子,原文中并没有相应的话,但也与前面“重重”一词遥相呼应,因此并不显得多余,反而更加生动。

四、结论

此次翻译过程中,结合了德国功能学派的代表理论目的论,以儿童文学的特点为出发点。目的论将翻译目的作为首要原则,先明确译文的目的,再在翻译过程中结合翻译目的采取相应的策略,使用了一些儿童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进行翻译。目的论确实为儿童文学翻译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能够知道儿童文学翻译。

【参考文献】

[1] Nord. Christiane.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2] Reiss. Katharina & Hans J. Vermeer. Grandlegung einer allgemeine Translationstheorie [M]. Tubingen: Niemeyer, 1984.

[3] 仲伟合, 钟 钰. 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J]. 中国翻译, 1999(3).

[4] 胡作友.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评述[J]. 学术界, 2008(6).

猜你喜欢

目的论
目的论视域下英语电影字幕的翻译研究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从目的论角度看中药药名英译
满族特色词汇的英译探究
目的论视角下的习语翻译
目的论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浅析目的论视角下汉语新词英译的特点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