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马思聪《思乡曲》的艺术特征

2016-05-14唐溪蔓

青春岁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曲式结构小提琴

唐溪蔓

【摘要】马思聪是著名的作曲家和小提琴演奏家,他的一生创作的每一首小提琴作品都散发着浓郁的民族气息,他的创作特点经常是选取一个短小的民歌旋律作为的主题,从而创作出一首完整的乐曲。其中他以内蒙民歌为主题写成的思乡曲,是其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受到很多人喜爱的一部作品。本文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分析来了解其音乐创作的规律跟特点。

【关键词】马思聪;小提琴;思乡曲;曲式结构;和声分析

一、马思聪的个人简介

马思聪,广东汕尾市海丰人,中国第一代小提琴音乐作曲家与演奏家。马思聪的父母都不懂音乐,但广东的戏剧之乡海丰所独有的地方戏剧音乐却深深的影响了童年时期的马思聪。1923年,马思聪来到法国开始了音乐的求学之路,先后就学于南锡音乐学院、巴黎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1929年因家境突变回国,在香港上海等地演出,被称为“音乐神童”。1930年再次去法国,跟随Binembaum学习作曲。1932年归国,任中国第一所现代“私立音乐学院”院长,在上海、香港、广州、南京等地演出,同时还任教于广州音乐学院,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音乐系。抗日战争爆发后,坚持在华南、西南等地频繁演出,先后任中山大学教授、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作为一位作曲家,马思聪在长达半个多世纪内,涉及小提琴音乐、交响音乐、协奏曲、大合唱、室内乐、钢琴音乐、歌剧、舞剧、艺术歌曲、群众歌曲多个领域。以他的小提琴作品在中国近代音史上影响最突出。主要代表作有小提琴曲《内蒙组曲》、《西藏音诗》、《第一回旋曲》、《牧歌》、《秋收舞曲》、《山歌》、《双小提琴协奏曲》,交响音乐《山林之歌》、《第二交响曲》,大合唱《祖国》、《春天》,舞剧《晚霞》、歌剧《热碧亚》等。小提琴曲《内蒙组曲》是马思聪的成名之作,作于 1937年。尤其是其中的《思乡曲》和《塞外舞曲》已成为饮誉中外的优秀中国小提琴代表作。管弦乐《山林之歌》作于1954年。它以其创作技法精湛和民族风格的鲜明,被认为是马思聪交响音乐中的精品。

马思聪的作曲技巧成熟且具有鲜明的创作个性。当中国的许多作品还沉湎于古典乐派、浪漫乐派的手法、风格的时候,他的作品就已经渗进了西洋19世纪末以来的现代音乐的历素。50年代以来他对风格的刻意求新更加积极,但从始至终都用来表现和赋予他对音乐的民族特征追求中。

二、马思聪独特的创作风格

1、曲式结构

《思乡曲》全曲是复三部曲式,乐曲的主题直接采用内蒙民歌《城墙上跑马》的旋律,由四个短小、均等的乐句组成,每一乐句都呈波浪型线条而递次下降,加之商调式柔和的色彩,使旋律具有怀念和忧伤的情调。在《思乡曲》中,马思聪先生保持了传统复三部曲式的特点,主要是因为马思聪先生追求西洋技法与民族风格相结合。《思乡曲》是“中西合璧”的转折点。

2、全曲情感

《思乡曲》全曲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全曲开头,为了点明主题,以行板的节奏奏出了内蒙民歌的旋律;接下来,用悠扬的音乐旋律将故乡的美丽描绘出来;然后,将思乡愁绪反复刻画,凄楚感人;最后,是高潮的体现,包含着对离开家乡的人们美好的祝愿和对故乡前景的期盼。《思乡曲》中散发着东方魅力,充满了东方色彩的优美旋律。

3、民族乐器演奏手法

在《思乡曲》中,运用了较多滑音,而滑音普遍运用在中国民间戏曲中。马思聪在小提琴演奏中,巧妙运用了滑音体现了中国的民族特色。而马思聪的作品多为抒情作品,他在创作中多次使用滑音的演奏手法,使作品凸显了中国民族韵味,也更加细腻。而恰到好处的滑音还可以将特殊情感表现出来。《思乡曲》一开始由弦指的第三把位音滑至弦指位的高把位音,用悠长细腻的旋律,表示出游子思念故乡的情怀。

三、全曲的发展手法

第一部分的第一乐段是初次陈述主题,直接采用了内蒙民歌《城墙上的跑马》的旋律,为D商调式。四个乐句都是呈上下翻动的的波浪线条而进行的。第一乐句是D商调的主音,然后旋律逐渐下行,体现了哀愁悲伤的情绪。音符的上下起伏,仿佛是对亲人的呼唤。第二句是由第一句的尾音承接的,以A羽音开始上行波浪式进行,将一种绵延的情愁展现出来。这一个乐段每两小节为一个乐节,每一个乐节的结束音都是长音,仿佛思乡人的叹息。乐句采用切分音型和八分音型,而音乐的情绪显得暗淡,是因为偏音的加入。旋律的发展手法是自由模进,主音D到属音A下四度进行,B乐句是A乐句的向下四度的自由模进。《思乡曲》的旋律基本跟原民歌旋律相同,旋律忧伤,柔和,如诉如泣,表达了细腻的思乡之情。用了变奏、重复、模进的发展手法,以及商调式中的偏音,把思乡、忧愁的情绪表现的深入人心。

第二乐段从D商调转到C宫调,B乐段的结束音为宫音,然后多出的那一小节为补充说明。调式上比第一乐段稍微明亮,但是結束音仍然在低音区,仿佛一下子跌入谷底。这两个乐句为平行乐句,以切分节奏为主,两小节为一个乐节。旋律在属音结束,明显出现了商调式跟羽调式因素。第二乐段在调式上、节奏上都与主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低回缠绵的音调中展现了内心的波动。再现部分的音程扩大,对主体材料进行变形,从明亮的C宫调又转换到暗淡的D商调。旋律的跳动性大,将感慨激动的感情展现出来,调性的过度,使音乐中充满着希望,起着铺垫三声中部的作用。

全曲的高潮是三声中部,调性转到E宫调,跟第一部分的音乐形成对比,速度也稍微加快,内部结构由三个部分构成,旋律由单音旋律向和旋、双音旋律转换,将东方特色跟西方技法相融合。音区跨度大,呈大波浪型走动,使得情绪更加激动,乐段的再一次重复,更加表达了游子归心似箭的心情。补充的材料部分与中部材料相同,由第一乐段的D调旋律紧缩而成,层层递减,再次将情绪推向高潮。而过渡部分又变得舒缓自由,由和弦式旋律变为二八音型,为再现部做准备。

再现部跟第一部分相同,速度也变回行板节奏,是缩减再现。音乐旋律比初始乐段部分提高了一个八度,明亮的高音更显得荡气回肠。乐曲的最后是一个不完全的终止,短小的结尾充满了茫茫愁绪,使得全曲终结了还是让人意犹未尽,思念之情久久萦绕在耳畔。

四、结语

《思乡曲》之所以能被广大人民所接受,正是因为马思聪运用了自身所学的西洋音乐精华,融合了中华民族音乐之美,使得《思乡曲》具有巨大的创新意义,以西方曲式结构为基点,对民族曲式进行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晓洁. 马思聪《思乡曲》和声分析[J]. 中国音乐, 1998,03.

[2] 张缓缓. 如歌的思念——马思聪的《思乡曲》赏析[J]. 北方音乐, 2008,01.

[3] 苏 夏. 论马思聪的音乐创作[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85.

[4] 谢 林. 《思乡曲》《塞外舞曲》的演奏要求及体会[J]. 广东艺术, 2003.

[5] 岳亚辉, 曲之源. 灌华夏之疆——马思聪小提琴《思乡曲》的音乐创作风格特点[J]. 音乐大观, 2014.

猜你喜欢

曲式结构小提琴
Hey Diddle, Diddle
偶遇一位拉小提琴的老人
小提琴
拉威尔水中嬉戏的演奏艺术
拉威尔水中嬉戏的演奏艺术
和声曲式分析
浅析女高音咏叹调《求爱神给我安慰》的演唱风格与艺术处理
舒伯特《D大调钢琴奏鸣曲》(D850)第一乐章创作特点分析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OP.10 No.2 第一乐章
Pear Conc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