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现代设计看现代设计美学

2016-05-14伍承欢

青春岁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家具设计现代设计多元化

【摘要】设计美学是人的思想及社会状态的体现。通过对著名现代家具设计的初步探讨和分析,总结出了现代家具设计美学的几个特点:设计服务于人也受制于人;对“品质”的追求使得功能及形式得到了统一,设计审美趋向多元化;传统与创新有了平衡的切入点,许多概念和界限逐渐“模糊化”。

【关键词】现代设计;现代设计美学;家具设计;多元化;模糊化

一、设计美学是人的思想及社会状态的体现

1、设计美学与人及人类社会的关系

人类的世界随着物质生活越来越充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的越来越快,人们便从对于物质的简单追求逐渐上升到对精神世界富足的追求。于是,在人类的社会中慢慢出现了美的概念,并且极具社会性的人类也开始对美慢慢产生了主观的反应。被称为美学之父的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通,就最早使用了“美学”这一术语来作为一门科学名称,对其进行系统化的总结及研究。因此,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是在社会的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美学”离不开社会,更离不开人类这一主体。

从设计相关教学教材上,比较中肯的将设计定义为艺术设计师设计家有目的地进行艺术性的创造活动。通过创意、策划、制作的各个不同的环节,创作出可供实施的方案或产品样式,具有积极的社会应用价值。而对于不同的人,设计其实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定义手法。譬如,在某些人眼里,设计是在解决问题,而有些人又认为,设计是一种沟通,还有些人则把它比喻成一项有来源、经过、结果的过程,等等。但无论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定义,设计都是脱离不开人的。而集合了人的生活状态及思想的社会环境,便也成为了影响设计的重要因素。

因此,当设计美学被独立成一门比较系统,并且具有教育意义的学科门类被提出时,我们不难发现,设计美的认识是离不开历史的,它受到技術工艺的影响和制约,体现了不同的时代与生活韵律,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它会因为地域、年代、社会构成等因素的变化而有所不同。简单来说,设计美学是具有流变性的,并且它的定位也反应出了当下人们的生活及思想状况,是社会的一个主流认知思想及未来演变趋势的体现。

2、不同国家地区的现代家具设计体现了不同的社会状态

当家具设计被赋予现代的时间界限后,不少经典的设计案例便涌现了出来。欧洲无疑成为了其中的佼佼者,尤其是极具特色的北欧设计学派,以其极具代表性的设计作品体现了其社会的品格。另外,作为经济领头羊地位的美国,以及极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其设计也是具有社会特性的。

不少的现代家居设计大师都来自于北欧。例如,以设计了一组“中国椅”而闻名于世的丹麦设计师汉斯·韦格纳,非常著名的孔雀椅、Y椅、挂衣椅、牛角椅等都出自于他的手下;著名丹麦建筑师雅各布森,同时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工业设计师,以他对美的特殊洞察力创造出了蚂蚁椅、蛋椅、天鹅椅等;设计出流行于大众市场的潘东椅的丹麦设计师维纳·潘东,以其对材料力学及人体工学的独特结合方式,创造出了这一造型经典并且市场广泛的椅子,等等。不仅仅是这些坐具史上的经典案例,极具品牌效应的瑞典宜家家居也在向我们诠释着北欧设计的精华:以人为本,风格即是生活。从他们风格纯粹自然,并且结合现代技术的设计特色能够看出,当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资源物资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状态就会慢慢变得不急不躁,舒适而恬静的生活品质也慢慢的呈现了出来。

而美国,虽然没有值得骄傲的悠久历史及文化传统,但其作为经济、科技领头羊的地位,决定了他具有在设计史上后来居上的实力。从美国的现代家具设计来看,其风格就比较多元化了。值得注意的是,其对于新材料的全新组合运用及大胆破格的造型形式,相对北欧追求舒适品质的总体设计趋势而言,就是比较标新立异的了。这一点,在美国丰富的现代设计文化的其它领域也能发现。作为经济的领头羊,如果要击败具有悠久历史国家的文化,就必须创造出新的文化潮流,让自己的艺术文化事业也能走在前面。

再看看中国当下的现代家具设计,“跟风”和“传统”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两个代表性词汇。在家具设计的道路上,中国其实具备了非常好的设计基础,“明椅”的辉煌影响早已波及国外。但中国渴望急速崛起的现状,却给人们的生活带去了极不稳定且比较浮躁的心态。不仅仅是设计行业,不少人都在对速度的追求中变得利益化了,知识产权的不完善保护也给设计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阻碍作用。不过,从不少现代家居设计作品中还是能看出,部分设计师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开始有意识的寻求对传统的继承,同时设计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产品。

总的来说,虽然不同的地域文化有不同的设计特色及审美倾向,但从上面的表述中还是能够看出一些现代设计美学的共同特征及趋势。“功能与形式”慢慢的从对立的两个概念变成了统一,并且,历史传统与创新突破之间的拉扯也在赋予“创新”这一词汇全新的理解。

二、功能与形式的统一

1、功能即是形式、形式亦为功能

历史的车轮,见证了人类发展初期,单纯为了生存而完全追求使用功能的工具的产生,设计的开端起源于功能;而后,当人们的生存目的渐渐变得稳固有保障,人们便开始寻求精神上的嬉戏,具有装饰性的工具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类的视野中,不少手工艺时期精美的“工艺品”至今仍在震撼着人类的社会;工业时代的到来,批量化、程序化、符合成本利润法则的新型产品逐渐占据了市场,功能主义再次成为审美法则的金科玉律;而当今的社会,随着信息化的全面发展,人们的距离变短了,交流更加迅速了,单一的潮流风格已经越来越难以给这个时代下定义了。但不可否认的是,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单一的追求功能或者形式,已经无法满足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而当功能开始与形式结合的越来越紧密时,许多全新的设计理念又开始慢慢的涌现出了苗头,许多词语也在慢慢的被赋予新的含义。

现代家具设计中,最有特色的便是坐具的设计。从最初的席地而坐到“椅子”这一概念的出现,人们倚靠某一物件休憩的方式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了。在这里,把“椅子”作为重点拿出来探讨便会发现,原先因为功能性而被强调的“椅子”的各个部件,支撑脚、坐面、靠背、扶手,在不少设计中已经没有那么明确的界限了。例如,前面提到的“潘东椅”。它是一把整体成形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椅,不仅利用一体塑性的技术成功的将椅子变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的个体,而且从审美上打破了椅子原有的呆板印象,将人体美妙的流线感和力学中的平衡感都赋予了其中,具有一定的雕塑感和观赏性。当然,另外一个不得不提的便是“潘东椅”形式上的前辈“Z形椅”。这是家具空间设计组织上的一次革命,在最直接的功能上扫除了落座者双腿活动范围内的任何障碍。再例如,前面提到的“蛋椅”。具有开创性的将鸡蛋的包裹感与椅子的功能联系起来,这也使得不少类似鸡蛋形式的椅子被以更丰富的表达方式设计了出来。

另外,还有许多著名设计实例也都反映出了同样的特征。即现代家具的设计中,无论繁简,一切的形式首先都是要符合人体工学的;同时,一切功能造就的形式,也必须要符合一定的形式美的规律,甚至是一些人文精神需求。并且,许多设计开始给人越来越浑然天成的感觉,功能与形式已然成为了不可分割的概念。甚至于还可以这样理解,对功能的表达也可以成为看起来“舒服”的形式,而对“好看”形式的审美也是一种功能上的需求。

2、对于品质的追求,多元化的呈现

随着功能与形式在现代社会概念的模糊化及统一,我们能够发现,“品质”成为了现代追求的代名词。而“品质”不仅仅只代表了“舒适”,不同的社会群体对好的生活品质都有自己的定义。

不少著名现代家具的设计造型简洁精练,浑然天成,许多设计都洋溢着具有亲和力的人文主义气息;但同时也有不少具有冲击力的产品被设计出来,彰显了不一样的个性。干净的色彩,优美的线条感,以及对木材及仿生形态的运用,这是对舒适生活品质的追求。夸张的形态,几何原理的运用,有朝气的视觉感,这是适合年轻人蓬勃色彩的对于充满激情生活品质的追求。但是从市场的角度来看,这些能载入现代家居设计史的设计显然暂时只能满足部分人的需求。

许多具备繁琐装饰性的家具及传统样式的家具仍然占据着广大的消费市场,奢华的仿欧式家具及中式古典家具仍然成为非常大的一种消费类型,尤其是一些持老一辈观念的群体,他们希望通过“装饰”来体现身份地位及生活品质。不过,纵观被人们所认知的著名的现代家具设计,人们的心理认知正在逐渐往简约、新潮、质感这样一些方向发展着,广大的舆论还是将“土豪”的风格看成一种戏谑。这说明了,现在的群体,即使不少老一辈位居“高层建筑”的人,会因为面子及身份而选择奢华风的家具,但年轻的一代已在慢慢的渴望脱离这个主题,更纯粹、不浮夸的设计越來越多的受到人们的欣赏,虽然这些设计暂时还没有占据最广大的消费市场。

三、传统与创新的平衡

1、传承传统与贴合时代之间的拉扯

说到对传统的继承,最值得一提的便是具有五千多年文化历史的中国,尤其是具有“明式家具”这样辉煌历史的国家。但作为一个正在转型的社会,许多需要被进一步完善并且规范化的因素,决定了这个社会稳定性的缺失。固守的人懂得传统需要被坚持并发扬,激进的人知道要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但迅速发展的节奏,使得人们失去了静下来思考和做事的时间。于是,中国的现代家具设计现状,就是大多数人都在干着自己也不愿意的“抄袭性设计”,把别人认为美的东西几乎原样的搬过来,成为自己的审美定位。但同时,也有不少人在挣扎着希望改变这种状态,并且,已经有不少具备话语权的中国设计师,正在做着改变这种状态的事情,努力传承着我们自己的审美观及美学文化。

例如,由中国家具设计师朱小杰策划的2012米兰国际家具展《“坐下来”中国当代坐具设计展》中,不少中国现代设计师的作品都呈现出了全新的面貌,许多先进的意识都在被强调着,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沿袭和跟上时代潮流的双重任务,也在被用不同的方式探索着。例如,朱小杰本人设计的一把名为“钱椅”的椅子,不仅很好的融合了人们喜欢用铜钱来象征身份地位的思想,也用流畅而有韵味的手法,利用光与椅子互动所形成的投影,将这一比较“俗气”的思想以高雅的姿态呈现了出来。(如图1)再比如,由邵帆设计的“凭几”,他所传承的不仅是中国文化中的物质形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席地而坐所需要的不一定就是一块坐面,也可以是一种被限定的空间。(如图2)还有海晨设计的名为“虞兮”的鱼缸椅,将中国传统“釉里红瓷器”元素融入了家具中,使得家具既可以被使用,也可以被作为一种极具观赏性的“工艺品”。(如图3)

这都在向我们昭示着,继承传统与顺应时代发展的融合,是现代家具设计中的一种主流趋势。其实不仅仅是中国,许多好的历史文明都在慢慢被人们重视起来,文化是没有国界的,是属于全人类最伟大的遗产。这也说明了,人类的审美是具有延续性的,不是凭空就会形成的一种意识。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以往美的东西的继承及传承,也是组成现代设计美学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2、“创新”的新“定义”,界限的“模糊化”

对于现代家具设计而言,“创新”的定义不仅是停留在形式或人类生活方式上的,它还被赋予了许多新的定义。

材料的革新推动了设计行业的“创新”发展。新材料的产生及运用,不仅能够在视觉审美上带给人们新的感受,以不同的材质来表现不同的质感。同时,新材料的产生,也会为家具设计构成形式上的创新注入源泉。例如,布劳耶1925年设计的瓦里椅,以钢材料做骨架替代了以往木质材料的使用,在视觉上不仅形成了更加坚毅的感觉,在整体造型的构造方式上也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具有了一定程度的构成感觉。(如图4)另外,打破材料原有的视觉功能感受,也成为了一种设计手法为人们的审美所接受着,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猎奇心理。例如中国设计师张雷设计的“宣纸椅”,将宣纸这种柔软的材料经过特殊处理,赋予了它坚硬的视觉感受。(如图5)

不同专业、行业之间的“通感”设计。里特维德里设计的“红蓝椅”就是最好的例子,它很好的将蒙德里安的绘画艺术精髓放到了家具设计上,于是,一件极具色彩构成感受的坐具就产生了。(如图6)这是一种将其它领域的内容或思想进行迁移,运用到设计中的方法。以全新的方式在这两种不同的界面之间搭一座桥,一件急具“创新”精神的作品就产生了。

功能的多元化和功能界定的模糊化。这一点在前面的论述中也提到过一些,功能与形式的模糊界定是一种方式。而另一种方式,则是打破原有物体的功能界限,将不同的功能叠加在一起,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创造出一件全新的物体。这或许能产生许多将被重新命名的设计产品。例如,也进入了2012米兰中国家具展的书椅,当书架与坐具相遇,一种全新的形态及生活方式就产生了。(如图7)

总的来说,以上几种对“创新”的全新定义都有一个共同点,总结为一个词语就是“打破界限”。人们审美对于“新奇”事物的排异性是具有的,但新鲜的刺激往往也是吸引视线的一种方式。

【参考文献】

[1] 杨 辛, 甘 霖. 美学原理新编[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1.

[2] 赵 农. 设计概论[M]. 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5:1.

[3] 李超德. 设计美学[M]. 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 2009:90-96.

[4] 胡景初, 方 海, 彭 亮. 世界现代家具发展史[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5.

[5] 赵 农. 中国艺术设计史[M].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4.

【作者简介】

伍承欢(1991—),现就读于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三年级,主要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家具设计现代设计多元化
探讨构成因素在当代雕塑语言中的多元化体现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沙翁间隔棋在家具设计中的运用
基于生态教育理念的家具设计课程改革与研究
基于连接工艺的实木家具设计研究
云肩造型分析及其在现代婚礼服设计中的应用
民间艺术引入家具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
浅析浮世绘艺术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湖南花瑶挑花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研究
专业化PK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