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沉睡的青春》到《听说》

2016-05-14黄丽万俊

青春岁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叙事视角叙事策略

黄丽 万俊

【摘要】《沉睡的青春》(2006)和《听说》(2009)是台湾女导演郑芬芬两部作品,从《沉睡的青春》到《听说》可以明显看出导演叙事功力的日趋成熟和完善。两部影片都是由年轻演员担当主角,以青春爱情为主线,在表现方式上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沉睡的青春》是青春风格与悬疑风格的交织,《听说》则是完全的明快温暖格调。两部影片无论是在叙事策略,还是叙事视角上都有很大的转变。

【关键词】青春风格;叙事策略;叙事视角

一、叙事策略上的成熟

在多种叙事策略里,郑芬芬这两部影片都采用了戏剧化叙事策略和卷入叙事策略,效果却大相径庭。主要原因及其表现为:

1、《沉睡的青春》主打清新風格,缺乏戏剧张力

《沉睡的青春》以异想风格著称,在悬疑的张力下讲述了一个青涩的暗恋故事。故事讲述的节奏非常缓慢,片中经常出现大段长时间的修表、走路和人物脸部特写等镜头。这些镜头与情节似乎并无关联,只是为了营造影片整体的清新风格。片中给人印象深刻的画面便是青青和蔡子涵在火车轨道上漫无目的的行走,和着口琴的伴奏,缓慢而悠长,确实较好的营造了青春时光里一种淡淡的忧伤的感觉。但叙事方式,影片整体结构流于散漫,容易使故事缺乏戏剧性。

《沉睡的青春》为了引起观众的好奇心,在影片的前半部分留下了悬念,但其悬念的制造稍显刻意。导演故意让观众追随着女主角青青一起去发现事件的真相,可惜为了曲折的情节牺牲了人物形象的丰富性,至使人物性格单一。特别是片中的两个男主角简直是“扁平人物”,完全没有自己的特点,像是为了叙事和情节的需要而添置的木偶。人物形象的单薄使其结果往往只流于表面,不能很好地得到观众的情感认同,卷入叙事也成为空谈。

2、《听说》中戏剧性策略和卷入策略的完美融合

《听说》遵循着传统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戏剧性套路来讲述的。天阔和秧秧从送便当结识,到用MSN发展感情,再到两人发生小冲突,最后幸福的在一起的结局,整个过程一直牵动着观众的心。分析其原因,便是通过戏剧性的营造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和好奇心,然后通过卷入叙事获得观众的情感认同。以此观众会很自然得将自己的情感转移到片中人物身上,关注着两个人的情感和命运发展。其审美效果就是:观众感觉不到自己与银幕之间有任何的隔阂,很自然的就会认同与电影中的因果逻辑,摄影机变成了观众眼睛的延伸。

二、叙事视角上的转变

1、《沉睡的青春》中限制视角的混乱

两者都是讲述青春爱情故事,《沉睡的青春》一片将限制性视角结合悬疑风格,片中采用多个角色的视角来讲述故事,想通过这种方式营造悬疑的氛围,但至使每一个角色都限制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相互之间似乎没有过多的关联。青青只知道蔡子涵的名字,其它一概不知,更不晓得还有陈柏宇的存在。蔡子涵和陈柏宇互相不知道对方的现状,两个医生也不知道青青的存在。所有的一切只在影片的结尾才真相大白,却没有给人如释重负的喜悦感,反倒有故弄玄虚之感。

2、《听说》中全知视角的合理运用

《听说》整个影片讲述了秧秧和天阔从相识到相恋的过程,不徐不慢,娓娓道来,使观众跟随着情节一起欢笑和感动,这与其全知视角的运用是分不开的。影片以全知视角不动声色地展示全部的影响世界,促使作为观众的我们恍若参与故事之中,似乎在亲身目睹眼前发生的一切。《听说》一开始就交代了男女主角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状态,男女主角各自的心路历程、情感的微小变化以及内心承载的压力等。最重要的一个信息是观众知道天阔和秧秧不是聋哑人,而他们互相并不知情。这种不动声色的影音呈现拉近了观众的参与感,也非常真实地展示了环境,达到了叙述客观现实的目的。同时也使观众为片中人物的情感发展暗暗紧张和兴奋,充分调动了观众的参与感。

三、在一贯舒适风格中叙事方式的进步

1、声音叙事更加自然

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使用其它的沟通方式代替言语的交流。《沉睡的青春》中青青和子涵通过吹口琴对话,《听说》中秧秧和天阔通过比手语交流。《沉睡的青春》中青青和子涵通过吹口琴对话,口琴是她们情感交流的重要物件,但这种方式却略显矫情。比如在一次修表的过程中,青青通过吹口琴与蔡子涵对话,虽然有一些无声话语,只有寻梦的人才会彼此听得见,俩人一问一答配合得十分默契,却像他们只活在自己并不真实的小世界里,让观众有强烈的隔阂感。《听说》中的手语显然使用的更加自然且有说服力,男女主角在比划手语时会夸张其手语动作,再加上丰富可爱的表情,使手语表现方式舒服、意思表达清晰。虽有大量的段落没有话语声,但音乐的及时补充还有巧妙的时空转场,会及时填补观众的听觉空白,因此无声的手语交流显得更加温馨美好且珍贵。

不仅如此,《沉睡的青春》中利用口琴进行交流,是因为口琴作为男女主角情感交流的重要物件,被赋予了重要的意义。但即便如此,运用口琴进行交流本身并无任何实际意义,似乎只是为了突出它的重要而硬性加入的一段情节。《听说》则不然,秧秧因为有一个聋哑姐姐,必须用手语和她交流。天阔因为便当店的营业需要,要给聋哑人送便当,所以也学会了基本的手语表达。手语在影片中还起到了营造氛围的作用,当俩人的感情已经发展到互相深深喜欢的时候,秧秧才真正知道原来天阔并不是聋哑人,这种瞬间明白的惊喜与天阔当时表白的紧张相映成趣,营造了满满的感动的氛围。

2、镜头话语的运作日趋成熟

因为主打清新风格,两部影片都非常重视情绪的渲染。《沉睡的青春》中有一段青青和子涵穿过火车隧道、漫步小河边的镜头,没有任何对白和情节,导演似乎想渲染这种青春的美好和漫无目的的诗意,但因与剧情连贯性不强,且镜头间的转场缓慢没有张力,以至意境全无。《听说》中的场景转换及镜头间的组接自然且张力十足,将情节和情绪的渲染很好的结合起来。比如秧秧和天阔初次见面后,天阔骑摩托车送秧秧去医院,摩托车不断穿过小巷子,镜头转换迅速、节奏感强,特写和全景快速交错剪辑,配合着活泼欢乐的音乐,极好的展现了秧秧和天阔忐忑又喜悦的心情,自然将观众带入了那个氛围之中,各种“表意”元素的充分调动起到了绝好的认同效果。

【参考文献】

[1] 孙尉川. 当代台湾电影[M].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8.01.

[2] 陈林侠. 文化视阈中的影像叙事[M].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08.

[3] 孙尉川. 论美国皮克斯动画电影的现代化叙事策略[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09.(3).

猜你喜欢

叙事视角叙事策略
乔治?奥威尔《一九八四》中的陌生化叙事
浅谈中韩电视剧、电影的叙事差异
论美国动画电影中的非主流创作
略论多重人格电影的叙事策略
讲好中国故事的几个路径创新
新闻写作的叙事视角探讨
海明威《在异乡》叙事视角赏析
电影《逃离德黑兰》的叙事研究
BBC纪录片对中式教育的影像构建
影像圆融:小议多元叙事视角的选择性后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