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2016-05-14邢波王雅璇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6期
关键词:多元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

邢波 王雅璇

摘要: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很大的冲击,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重要阵地,应积极探寻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路径,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高校;多元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06.069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在当前世界范围内价值观较量日趋激烈、国内各种思想观念日益多样的形势下,高校作为人才资源的聚地、文化引领的前沿,必须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忠实培育者和坚定践行者。

1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1)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当前高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现实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的是解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大学的主要职能除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之外,最主要的就是要服务社会,这就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有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与创新能力,还必须具备正确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了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内涵,对于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启示意义和重大的实践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鲜明体现,它旗帜鲜明地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明确了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坚持并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努力推进教育内容、理念、途径的全面创新。

(2)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相互碰撞与冲突,给身心尚未成熟的大学生的价值观带来很大的冲击。一些青年学生政治信仰模糊,功利意识严重;一些学生价值取向扭曲,重物质轻奉献,急功近利,好高骛远;一些学生知行脱节,缺乏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还有的学生混淆社会主流价值标准,导致民族传统文化与社会认同价值的危机。这些行为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弱化国家和民族层面的传统价值观。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可以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然、人类和社会,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价值信念和价值理想。

(3)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任何民族、任何国家、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需要有一定的核心价值体系或主导价值体系的强力支撑,都会坚定不移地进行这方面的教育。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赢得青年学生就意味着赢得未来。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所在。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青年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探索有效形式、形成长效机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青年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使他们明辨是非、坚定信仰、正确区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御西方反动文化思潮的侵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2多元文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

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大学生开始更多、更早地接触社会并参与社会,使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剧烈的碰撞和变化,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其中最明显的是在价值观方面的困惑。

从社会角度来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大学生价值取向受当前社会生活影响较大。当前,我国处在一个经济转型和社会变革的重要阶段,社会经济结构、就业方式、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人们的思想不断发生转变,传统的生活方式、价值体系被削弱或否定,导致整个社会出现道德滑坡,社会矛盾、冲突加剧等现象。大学生思想单纯、社会阅历浅,面对这种社会变革价值观念往往陷入迷茫、困惑中,出现理想信仰模糊、价值取向扭曲、注重自我功利等现象,无视他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责任感淡薄。

从学生自身角度来看,价值选择注重个人,功利主义色彩浓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强调自我价值,崇尚独立自主成了大学生价值观的鲜明特征。在价值实现上,通过各种非正常的途径不惜一切地利用功利化、庸俗化的手段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在面对外来思潮上,盲目崇尚外来文明,爱国意识淡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从而导致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缺失、价值观念出现偏差。

3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途径

高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为了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高校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刊、校报、橱窗、板报等校园文化载体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引领功能能够更充分地在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意识形态教育活动中得到发挥;同时要大力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大学生积极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践行者、弘扬者。积极开展“国学讲堂”、经典诵读、传统礼仪培训等活动,引导青年大学生继承中华民族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优秀传统,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此外,高校还应加大网络文化监督力度,净化网络文化环境,加强对大学生网络使用的教育、引导和监督,推动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网络环境和浓厚舆论气氛。

3.2搭建社会实践宽广平台

中共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强调,要注重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完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因此,高校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全过程,充分发挥社会实践这一宽广平台的育人功能。首先,要丰富社会实践内容,拓宽社会实践领域。高校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把“三个倡导”这一基本内容融入到大学生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调查、专业实习、军政训练、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勤工俭学、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体验生活、陶冶情操、认识自我,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进而形成良好的认知、判断和行为能力。其次,要加强制度建设,形成科学的社会活动机制,这是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持续、顺利、蓬勃开展的有力保障。高校要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社会服务相结合、与勤工俭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机制,确保每一个青年学生都能参加社会实践,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再次,高校要有意识地建立社会实践基地,为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社会实践活动走向常态化。

3.3以教师示范为引领,充分发挥典型榜样作用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大教师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因为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德育水平,关系到高等教育整体质量。高校教师要成为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除了要努力钻研业务,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外,还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高校教师在专业知识讲授中应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以实际行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敬业奉献、求真务实、团结协作、友善待人、勤奋创新等价值观念;在生活中要多关爱学生,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聆听学生的诉求,为学生排忧解难。只有每位教师都各尽其职,充分发挥师者的榜样示范作用,才能真正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进而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4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应自觉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任务。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研究,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核作用,以“三个倡导”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的价值观基础、逻辑主线和目标方向,整合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系统讲授的过程中突出强调和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要素,夯实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知基础,使大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与科学内涵,从而提升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增强大学生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猜你喜欢

多元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
浅析BJD人偶的艺术性
现代室内设计的多元文化表现探究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