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OFDI逆向知识溢出机制研究

2016-05-14徐雪玉李赛衣长军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6期
关键词:传导机制对外直接投资

徐雪玉 李赛 衣长军

摘要:为了学习与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知识,中国采取了“走出去”的发展战略。通过逆向知识溢出机制获取发达国家溢出的知识。通过知识吸收—知识转移—知识溢出三个阶段,详细阐述了海外子公司获取东道国知识的微观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知识如何在母子公司之间转移,从公司层面和国家层面论述知识在母国境内的溢出效应,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典型案例,创新性提出企业获取逆向溢出知识的路径选择及相关建议。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OFDI);逆向知识溢出;传导机制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06.003

0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着眼于发达国家市场,采取绿地投资、跨国并购、设立海外研发机构等方式展开跨国经营。据《2014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中国的OFDI继续高速增长,创下1231.2亿美元的历史最高值,同比增长14.2%。中国OFDI目的地分布高度集中,为美国等技术密集的发达国家,主要是通过地理位置上接近知识密集区域,学习并掌握相应领域的核心知识。目前学者的研究大多只限于狭义的逆向知识溢出,即母公司与东道国子公司之间的知识流动。基于此,本文从广义的方向研究逆向知识溢出机制,将OFDI分解成知识吸收—知识转移—知识溢出三个阶段,分别论述三个阶段的知识传递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图1),结合案例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剖析OFDI的母国效应。

1 OFDI逆向知识溢出机制

1.1知识吸收

1.1.1知识吸收机制研究

发达国家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来源地。我国企业通过对美国等技术密集型国家的投资,建立研发分支机构,接近发达国家R&D资源,进入所在产业技术聚集区。首先,处于东道国产业集群内,海外子公司会与东道国相关机构互动。比如,聘请当地高素质科研人员,提升公司科研水平,实现隐性知识转移。与当地科研机构、大学等中介机构合作或者与同行企业构建联盟等,一方面,降低母公司的科研成本,以更少的成本获得东道国高新技术,即给母公司腾出更多的资源用于公司内部核心技术的研发;另一方面,双方知识共享,通过学习、模仿科研机构的技术研发和其他企业的管理模式、组织结构等,获取新知识。其次,子公司嵌入东道国产业链,参与当地上下游关联产业的活动也会产生知识流动。如在采购环节,子公司采购更高质量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学习模仿该材料制作的相关知识;销售环节,学习发达国家企业的销售模式、分销渠道,子公司消化吸收后传递给母公司,促进母国产业的发展。跨国公司主要通过技术流动效应、模仿示范效应和人才流动效应三个途径实现知识吸收。

1.1.2知识吸收影响因素

在进入东道国产业链,实现上述四个效应的过程中,子公司会受到多方因素的制约,本文从东道国和子公司两方面分析。

(1)东道国方面影响因素:①东道国的人力资本水平。人才流动效应主要是通过对东道国高素质人才的利用实现的。东道国人力资本水平越高,子公司获取的知识就越多。②东道国的技术支持力度。技术流动效应主要是通过与当地的科研机构和高技术企业合作实现,学习和模仿东道国先进知识。东道国企业提供的技术支持越多,则子公司获取知识越多。③东道国市场环境。东道国市场越开放,越容易接受外来企业,即投资企业更容易嵌入东道国产业链,获得溢出知识越多。

(2)海外子公司方面影响因素:①子公司的消化吸收能力。Cohen与Levinthal(1990)指出企业要想利用自身组织之外的研究成果就必须先对自身的“吸收能力”进行投资,不断加强自身的吸收能力、加大研发投入,不仅有利于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企业吸收能力的提高,这就是研发的双重效应。②子公司对外投资方式。相对于独资形式的走出去战略,合资型海外子公司研究和开发的技术能更好地适应东道国要素禀赋和消费者偏好,增强跨国公司产品竞争优势。③嵌入产业链程度,即子公司对其业务伙伴的依赖性程度。子公司对东道国产业链的嵌入能力越强,嵌入程度越深,获得东道国先进知识的可能性越大,消化吸收业务伙伴的隐性知识越多。

1.2知识转移

1.2.1知识转移机制研究

知识转移是指海外子公司成功获取东道国先进知识后,通过组织内部结构设计或者制度安排将获得的专利技术、研发成果、研发信息等逐渐转入母公司的过程。陈菲琼、虞旭丹(2009)认为收益反馈机制主要是因为成本的降低和市场的扩张,而人员流动机制是指投资企业通过海外子公司与母公司的人员调动来实现知识在母子公司之间的转移。本文从知识的特性: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角度探讨知识转移过程。显性知识是指可以通过语言、文献资料传播的,容易被人学习的知识。隐性知识正好与显性知识相对,指我们难以言诉的知识,需要潜移默化的影响。简言之,知识转移就是发送方将知识处理、转化成母公司可识别模式,然后通过研发要素吸纳、文档资料、人员流动或座谈访问的渠道传递给母公司,母公司辨认知识、接受知识的一个过程。

1.2.2知识转移影响因素

本文从知识发送方、接收方和发送过程三个角度分析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1)子公司转移知识意愿和能力。子公司是知识转移的源头,其转移知识的主观意愿是影响知识转移质量和效果的决定性因素。而转移知识的能力就是识别、描述知识的能力,尤其是对隐形知识的识别。子公司知识转移能力直接影响了知识转移的成本和效率。(2)母公司对知识认同感和接受意愿。子公司成功发送知识之后,母公司要对传递的知识进行识别、吸收,如果母公司认为子公司转移的知识所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转移成本,则母公司越容易接收子公司的知识,对知识认同感越强,接受意愿越大,更易主动学习,转移效果越好。(3)组织文化与组织结构。文化的差异是跨国企业并购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文化的不同,导致两国管理者管理思维、管理方式的不同,公司组织结构的差异。如果子公司员工对母公司管理模式产生抵触情绪,就容易降低双方交流的意愿,影响知识转移效率。文化冲突处理不当,容易导致企业并购的失败。

1.3知识溢出

1.3.1知识溢出机制研究

母公司成功接收子公司传递的先进知识和管理经验后,在国内对传递知识进行运用整合,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国内的母公司同样处于一个社会网络环境中,需要不断与外界的其他企业开展经济业务往来,这就出现了知识溢出的阶段。母公司所获得先进知识加剧了市场的竞争,为避免被市场淘汰,国内同行的其他企业不得不学习、模仿、改进先进知识,从而形成了知识创新的良性循环,即所谓的竞争激励效应。人力资本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通过知识型人才的流动,内含于人才的隐性知识也会随之流动。所以企业可以通过提高员工薪酬、增加福利、合理安排作息等方式保留企业员工,或者挖掘竞争对手的高技术人员,获得外溢知识。

1.3.2知识溢出影响因素

(1)技术壁垒。根据邓宁“OIL”优势理论,企业都不愿意将先进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在行业内传播。所以,技术壁垒是影响知识溢出的因素之一。这主要是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企业为保持竞争优势,长期享有先进知识带来的超额利润,就会对自己拥有的知识采取保护措施,导致知识在国内传递的中断,国内企业无法获得跨国企业的先进知识。

(2)企业的吸收能力和人力资本存量。无论在哪个环节,知识接收方的吸收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对跨国公司先进知识的模仿学习只是提升企业能力的开始,对所模仿的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才是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的关键,否则知识接受方永远只能处于追随者的角色。

(3)企业之间知识水平差距,地理位置远近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等也会影响知识溢出效果。一般而言,企业之间知识差距越小,企业越容易吸收母公司知识;越接近母公司,信息失真度越低,越容易把握该领域发展动态;政府支持力度越大,溢出效果越明显。

2基于上海电气对外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案例分析

通过海外投资和跨国并购,上海电气走上了国际合作、跨国经营的道路,从以前技术相对落后、业绩长期亏损的状态发展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最大的企业集团之一。上海电气的海外投资涉及到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多个发达国家,并购的对象都是相应领域拥有较高知名度的大企业。对于上海电气的海外投资方式可以从两个角度分析。一方面是跨国并购,另一方面是海外企业构建战略联盟,建立合资企业。上海电气的飞速发展大部分源于跨国并购。2002年到2004年上海电气集团先后分别收购了日本秋山印刷机械株式会社、德国沃伦贝格机床制造公司和日本池贝株式会社。2010年,上海电气又斥资16亿美元收购全球三大印刷设备制造商之一的美国高斯国际集团。跨国并购给上海电气带来了巨大的收益。收购日本秋山机械成立秋山国际,缩短了上海电气与国外企业18年的技术差距。收购德国沃伦贝格公司,打入了欧洲市场、吸收重型机床技术等。上海电气通过跨国并购获得收益,那么是怎样成功吸收运用这些知识,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动力?

首先,知识吸收是上海电气获得先进知识的起源。观察上海电气的收购案,发现上海电气所收购的企业都来源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这些国家都相对注重研发能力,拥有一批优秀的技术研发人员,2012年全球IT企业研发投入前25家中,美国占了10家,日本7家。由此可见这些国家对国内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东道国优越的人力资本水平为上海电气的知识吸收开拓了良好的开端。接近东道国先进知识密集区,通过优越的地理位置,及时把握研发动态。通过技术流动效应、模仿示范效应、人才流动效应和产业关联效应吸收东道国先进知识,为知识转移储备力量。例如收购后的秋山国际推行“属地化管理”,采用日本籍管理人员管理公司,吸收保留了原日本秋山130名优秀工程师、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一方面使并购后的秋山国际通过这些技术工人学习模仿秋山机械先进的印刷机技术,另一方面为秋山国际树立良好的声誉,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形成良性循环。另外上海电气还在日本东京成立“上海电气研究中心”,分摊研发费用的同时,为知识交流构建平台。在收购高斯国际后,上海电气利用高斯国际与配套企业形成企业集群和分工合作关系,承接跨国公司业务外包和OEM,取得产业集聚效应和产业关联效应。

其次,知识转移是逆向知识溢出的重要环节,涉及到知识转移主体的意愿与能力,决定了母公司知识吸收存量。上海电气所收购的企业在专利技术上都拥有很强的实力。秋山机械作为全球六大单张纸设备制造商之一,拥有独创的双面印刷技术,能生产双面全色胶印机。沃伦贝格公司专攻大规格数控机床,拥有多项专利,在欧洲市场享有很高的声誉。子公司先进的技术正是上海电气所需求的,通过并购,上海电气获得了大量的产品专利、先进的印刷机械制造技术等,同时也获得了一支优秀的研发团队。对于产品专利技术,母公司成员通过文献资料学习,实现知识在母公司内部的转移;对于优秀研发团队,上海电气充分利用挖掘他们的潜在知识,传播隐性知识。在对秋山国际的管理上,上海电气保留了日本秋山的企业文化,并且采用“属地化”管理模式。上海电气旗下子公司——光华公司先后委派技术、管理和装配等专业人员到秋山国际对口学习,同时邀请秋山国际业务专家到光华公司进行现场指导和培训。在充分尊重日本文化下,上海电气有效的通过学习模仿吸收了日本秋山的知识。上海电气还将沃伦贝格作为电气集团重型机床行业的国际技术研发中心,通过中方委托培训和德方来沪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为集团培养优秀的制造工艺人员。集团更是从德国、日本引进一批世界顶级的加工和检测设备,引入秋山国际的新工艺,为集团节约了大量的研发成本。

最后,知识溢出是跨国并购中最后一个环节,跨国公司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知识后,以模仿示范、竞争激励等方式溢出知识,实现国内产业水平的升级。2006年,秋山国际株式会社协同武汉三印公司在武汉举办“双面精彩,一气呵成!——武汉三川引进秋山胶印机汇报交流暨秋山国际胶印机全国巡演(武汉站)”,提高秋山国际知名度的同时也在武汉市传播了秋山国际的胶印机技术。秋山国际还定期举办客户经验交流会,分享用户使用秋山Jprint的体会。国内印刷企业通过模仿学习和人员交流实现知识从秋山国际向本企业的转移,即知识溢出效应。再比如,2013年上海电气与上海斯凯孚签署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协议,双方优势互补,从产品供应到技术升级,从人员培养到市场营销全领域合作,共同培养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全方位人才,通过人员的交流与培养,能最优地实现知识的交流和转移。

3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跨国企业逆向知识溢出三个阶段的发展机理是不同的,分别对应不同的影响因素,不同的知识传递路径。只有在对各阶段的影响因素和传导路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企业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自身竞争实力质的提高,给我国产业的发展带来先进的知识。结合理论与上海电气跨国投资的成功案例,本文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良好的文化整合。企业并购整合最难的莫过于文化整合。因为文化整合涉及到人的行为准则、价值观的改变,企业必须妥善处理这个问题,文化整合的好坏决定了并购企业未来的发展。

(2)构建学习型组织。首先企业需要加强知识转移主体之间的信任关系,母子公司之间良好的信任关系会增强子公司转移知识的意愿和母公司接受意愿与认同感,增强知识溢出效果。其次,企业可以通过将员工知识共享程度与绩效挂钩的方式来强化企业知识共享的氛围。

(3)提升国内企业知识吸收能力。国际R&D溢出理论指出,知识接收方的“吸收能力”是影响知识溢出效应的重要因素。企业应该加大研发投入,实现研发的“双重效应”。企业还可以开展员工培训、与国内高校建立“产学研”项目等。此外,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降低投融资门槛,鼓励企业自主创新。

猜你喜欢

传导机制对外直接投资
江苏省OFDI产业升级效应浅析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特征与导因分析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视角下的广西精准扶贫对策研究
我国房地产对外直接投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