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考物理如何考查“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

2016-05-14黎柏健

中学物理·初中 2016年6期
关键词:过程与方法物理现象天平

黎柏健

初中物理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物理课程的三维目标既是教学目标,也是评价目标,所以中考物理试题的命题也是从这三个维度全面考查学生.在“过程与方法”这个维度中,制定了六条具体目标.它们分别是关于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对观察能力、提出问题能力、信息收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信息交流能力的要求.在六条具体目标中,信息交流能力在中考中较难通过纸笔考试方式考查,其他五条目标的考查可以通过科学探究的过程去实现的,即“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可以通过设计科学探究类问题,如实验题或科学探究活动等来考查.本文以近几年各地的中考题为例,对应上述的五条目标,分析研究中考物理是如何考查“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的.

1利用物理现象,考查学生观察能力

利用物理实验图等呈现一些物理现象,让学生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找出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通过分析、判断等完成试题的解答.

例1

“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经历了伽利略、笛卡尔和牛顿等科学家不断完善的过程.

(1)伽利略经过图1所示的实验和推理得出结论:如果没有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将会一直运动下去.结合伽利略的结论写出图中各实验和推理的先后顺序:

CD#3

.(用字母表示)

(2)笛卡尔在伽利略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它将继续以同一速

度沿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牛顿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相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笛卡尔的观点有什么不足?

CD#3

.

点评

本题给出三个物理实验现象,让学生观察从同一高度释放的小球在三种条件下的运动情况,结合伽利略的结论写出图中各实验和推理的先后顺序,最后还要求学生对笛卡尔的观点进行论述.试题利用三个物理实验中的现象,考查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建立和发展过程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2创设问题情景,考查学生提出问题能力

利用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等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思辨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例2

用力挤压气球,气球会被挤爆;用手堵住针管口,用力向内推活塞,越推越感到吃力.根据以上现象,请你提出一个可探究的问题:

CD#3

?你对这个问题的猜想是:

CD#3

.

点评

本题给出了两种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把所给的物理现象与相关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联系起来,力的作用效果——压强;气球被挤,针筒活塞被推——密闭的气体体积变化,学生通过分析、推理可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密闭气体的压强与体积有什么关系?密闭气体的体积越小,气体的压强越大.试题考查了学生在思辨的过程中提出问题、作出猜想的能力.

3通过实验过程,考查学生信息收集能力

试题一般通过实验过程来考查学生信息收集能力,即让学生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通过实验收集数据来考查.

例3

亲爱的同学,您会使用下面的基本实验仪器吗?

为了测量物体的质量,小菲同学从实验室取来一架天平和一个标准砝码,如图2所示,实验前她突发奇想:天平准确吗?请你帮助她设计验证天平是否准确的实验方案:

步骤一:将天平放在

CD#3

步骤二:

CD#3

步骤三:

CD#3

,观察天平是否继续保持平衡,确认天平是否准确.

点评

本题要求学生设计验证天平是否准确的实验方案,即写出实验步骤,考查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操作过程,让学生通过实验,收集有关证据,考查他们的信息收集能力.

4利用文字、图片、图表、图像等考查学生信息处理能力

试题给出信息的方式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阅读理解型,让学生阅读一段文字,从中找出与物理相关的内容,或把涉及到的物理现象或物理规律找出来;第二类为图片、图表、图像型,让学生观察或分析图片、图表、图像中的信息,进而发现问题,得出结论.

例4

在“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以下猜想:

A.与压力大小有关B.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C.与接触面大小有关D.与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小刚组的同学利用如图3所示装置及有关器材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1所示.

(1)由序号1、2、3的三次实验,可以验证猜想

CD#3

(填字母)

(2)要验证猜想B,应选取序号为

CD#3

的三次实验.

(3)根据表中信息,能否验证猜想D

CD#3

(填“能”或“不能”)

点评

本题利用图片展示实验装置图,利用图表展示实验数据,考查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处理信息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识.

5利用物理现象或实验,考查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利用物理现象或实验,让学生从物理现象和实验收集的大量证据中找出共性的结论,发现物理现象,建立物理概念、规律、原理,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

例5

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时,某同学利用小桌,海绵和砝码等器材进行了如图4所示的实验.

(1)画出丙图中海绵的上表面受到的压力的示意图.

(2)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CD#3

;下列实例中,直接应用该结论的是

CD#3

(填序号).

①交通管理部门规定,货车每一车轴的平均承载质量不得超过10 t;

②小小的蚊子能轻而易举地用口器把皮肤刺破;

③书包要用宽的背带.

点评

本题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发现”在不同条件下,海绵被压下的深浅程度不同,让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并用结论(规律)去辨别,解释有关的现象,考查了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猜你喜欢

过程与方法物理现象天平
准确理解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之“过程与方法”
农村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过程与方法之我见
关于全班同读一本课外书的阅读评价
倾斜的天平
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探究
简易天平
类比和联想在中学物理中的应用
比轻重等
超重和失重问题及其拓展
物理教学应加强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