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2016-05-14胡会敏
胡会敏
摘要:历史是一门记录和解释人类进程发展的学科,狭义地说,指的是人类社会层面的进化发展,这其中包括了大量的人物、事件,并形成了广义上的“历史故事”;也可以说,人类历史就是由一个个“故事”构成的,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入历史故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更深入的探索历史意义,既具有实用性,也具有必要性。本文以下结合初中历史教学的特点分析,提出历史故事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历史故事;历史教学;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0-01
事实上,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结合汉语语境分析,通常所说的“故事”主要指一些野史、杜撰的文学情节内容,具有一定的虚假性。但在历史教学背景下,“故事”所代表的是其本意,即“过去的事情”,强调时间、人物、事件等真实性的考证。但是,过分强调文学和史学之间的界限也是不必要的,正史史料也存在一定的杜撰成分,在教学的过程中,以满足教学效果为应用目的。
一、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知识层面上开始涉猎广泛,但理解能力有限,对所接触的知识大多根据感性思维去判断和掌握,这也是大部分初中生喜欢听故事而不喜欢听道理的原因,也是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引入历史故事的依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兴趣,就必须使其感觉到生动性、趣味性、形象化,而不是流于形式的照本宣科,或以考试目的的记忆时间、地点、背景、意义;这些内容学生只要了解教材即可,如果过分强调,不仅历史课堂显得无聊乏味,可利用的教育资源也十分有限。
历史故事具有很好的引导性,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一则历史小故事为开头,结合当前播放的影视剧作品,设置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进一步进入课程设计中。历史故事在迎合了初中学生心理的同时,也将大量的知识融入其中,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思考。
(二)有助于逻辑思维的增强。
历史故事本身很精彩,但透过现象看本质,学生可以更深层次的学会历史的研究方式。每一个历史故事都时间、地点和人物等元素,而每一个元素又都与社会背景、政治背景、经济背景相关联,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到下对历史故事进行剖析,按照一定的逻辑方式去了解其发生的必然性,并对结局进行逻辑推测,进而寻找历史的规律。让学生可以正确地看待历史,学会理性的评价历史人物,而不是人云亦云。
(三)有助于历史知识的理解。
从学术角度说,历史故事是对历史事件的一种分析、扩展、完善,无论是从正史或是野史,或者当代影视剧、研究成果等,都很好的诠释了历史的独特魅力。针对同一个历史故事,可能会出现两种完全向左的研究结论,学生通过了解和思考,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批判性的学习,了解更加全面,理解更加深入,从而得到正确的历史结论,
二、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策略
(一)通过历史故事展开引导。
结合现实情况来说,初中历史教材中的内容并没有太多的关联性,在展开新课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故事的导入而不必要直奔主题。历史故事具有很好的扩展性,便于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演绎。例如,在讲解“安史之乱”这一章节中,可以通过诗词进行引导:“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句是学生都很熟悉,但所描述的主人公究竟是谁呢?这里面的“妃子”指的就是杨贵妃,由于唐玄宗十分宠爱杨贵妃,所以命人不远千里每天送来新鲜的荔枝。这一事件也从侧面反映出,唐王朝开始进入腐败荒唐的境地,并公元755年爆发了内部战乱,反叛者为安禄山和史思明,因此被称之为“安史之乱”。
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对故事性的关注要远远大于历史事件本身,学生们可能不知道安禄山、史思明是谁,但杨贵妃可谓是家喻户晓的名字,在诸多电视剧中都曾经出现过,自然会引发关注。只需要几分钟的历史故事导入,就可以为整节课做好“热身”。
(二)利用提问方式点明主题。
在初中历史课程中利用提问的方式点明主题,往往集中在解决一个问题之后和引出一个问题之前,有助于教师把握整个课堂的教学节奏。例如在讲解“原始社会”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可以通过神话故事点题;这与故事导入相比,具有更加灵活的应用方式。在向学生介绍完远古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之后,可以提出问题:人类究竟是如何产生的?根据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是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女娲神用泥土造人,那么事实究竟如何呢?这样历史课程的内容就自然跳到了人类起源方面的问题。
(三)授课过程展开故事穿插。
课堂教学是在资源限制的条件下展开的,每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同时教室空间内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也有限,如果过多的展开历史故事描述,必然无法实现教学内容的传播,但缺乏历史故事的应用,又会导致历史教学的乏味。所以,在开展过程中要遵循适量性的原则,以及合理的应用方法。历史故事穿插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在适当地时候、利用较短的时间(3-5分钟),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展开穿插的方式也很多。
三、历史故事在教学中的必要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逻辑能力还不够完善。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引入历史故事,可以增加学生对要本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将历史故事融入到初中教学中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最完整清晰的故事情节,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记忆。最重要的就是历史故事能够给人留下最深刻的思考和教训,这对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着明显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因为每个历史故事的发生都是按照一定逻辑思维进行的,在开始和结局都是有着一定的因果关系的,在进行历史故事的讲解过程中,学生会顺着教师的思路,从而想象下一个情节,提高学生的思维方式,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导学生在看到历史的过程中,不应该本着个人的思维方式看待历史,应该就着历史的发展历程,以理性的思维方式看待历史。
总之,利用历史故事展开历史教学工作,既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也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是一种重要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文素芳.浅析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0.
[2]王素立.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科技视界,2015,12.
[3]姚金松.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23.
[4]李艳.浅谈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成功(教育),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