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学

2016-05-14冯爱军

人间 2016年7期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综合素质课堂教学

冯爱军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更新了体育教学观念,中学体育创新教学已成为必然趋势。在新课程下,我们不但要培养学生强壮的体魄,更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把教育作为目标的思维定势, 对体育的目标、功能、内容、手段、方法等方面重新认识, 构建一个面向 21世纪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新体系。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个体发展;课堂教学;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0-01

随着新课改实施的不断推广和深入,体育教学已经成为现代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教学过程中,由于长期以来,老师、家长往往只关注于教学升学率的高低,过分强调文化科学知识教学的重要性,从而忽视了体育教学。再加上传统守旧的体育教学模式,单一的教学方法往往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突出,如何改变我国体育教学现状。本文主要讲述了在新课程理念下,对初中体育教学的探讨。

一、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与反思

(一)从增强体质到健康第一。

新课程强调“健康第一”,传统体育教学把增强体质作为第一目的,“健康第一”的思想强调体育和健康教育结合的内容论和方法论, 使“健康第一”的思想与体育学科的建设有了紧密的连接点,也使健康维护和增进的效益延伸到了终身体育的空间,使体育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特殊作用得以明确,使教学内容有了新的方向。在新课程下,我们不但要培养学生强壮的体魄,更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把教育作为目标的思维定势,对体育的目标、功能、内容、手段、方法等方面重新认识,构建一个面向 21世纪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新体系。

(二)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综合素质提高。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现代中小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基础厚、知识宽、素质高、能力强, 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应改变过去单一的中小学体育教育。应把学生的身份从目前单纯的“受教育者”转向“培养者”, 强调“自我观念”“、自我教育”, 教育过程中愈益注重“自我”的重要性。为了适应这些新变化,教师要积极转变态度,改变思路,从发号施令的角色,及时转化到引导者的角色。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三)加强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一个人长大后,“不管你干什么专业,你总得和人相处、竞争,总会有成有败,有领先或落后的时刻,总有如何对待对手和游戏规则、如何面对成功和失败的问题”这些意识、能力都需要从小进行培养,都可以从体育教育中得到培养。而新课程则认为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坚持终身锻炼的前提。青少年正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要抓住时机及早进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与渗透,将有利于其身心的健康成长,提高校园生活质量,为其今后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打好基础。因此,加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从培养的时效性来看也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如何开展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达成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新课程强调教师要长期有效地参与课程研究,必须不断进行与课程开发相关的专业培训,及时获得与课程相关的新观念、新知识和新技术,使自己所掌握的课程知识及时得以更新,课程开发技能及时得到训练。同时,加强学校与学校间教师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也是必须的。教学目标应注意设计的具体性,科学性和可测性,课堂教学应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一)课前展示教学目标。

目标明确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要让每一位同学明白,本节课要完成哪些目标,为完成这些目标,要做哪些准备和努力,怎样积极有效地完成这些目标。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练习方法。

多样化的练习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果,学生精力充沛,好奇心强,他们喜欢多变的、手段新颖的练习方式。例如: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可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可先做任意姿势的投篮动作。让学生体会投篮。之后通过教师讲解示范或学生示范并通过挂图的演示,讲明要点,来引导学生复述动作要点,模仿动作,学生相互观察、纠正、评价、建立正确概念。定时投篮练习法:规定时间,学生分成人数相同两组进行投篮,每人投中2球后即到规定地点集合,最后看哪组人数多即为胜者,根据学生投篮的不同位置,学生不同角度的投篮瞄准点,以提高投篮的准确性。在目标不同的情况下,分别进行投篮成功、完成目标的练习,施展个人能力、发挥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来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享受体育锻炼带来的乐趣。例如,在练习队列“齐步走”时,可以利用学生好奇、求新的心理,启发学生创造其他方式的“齐步走”,这时,很快就有学生提出“正步走、前脚掌走、半蹲步走、高抬腿走”等多种走法。练习中,由于学生感到新奇有趣,课堂气氛积极活跃,队列意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充分激发。

(四)体育评价体系要创新改革。

过去,中小学体育教学考试以考技术、测“达标”为主, 这实质上是一个考“结果”的办法,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新课程提倡, 在评价的主体方面, 包括教师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对学生的鼓励和表扬除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评价语言如:“很好”“有进步”“不错”“继续努力”等外,教师还要用体态语言来评价学生,如微笑、点头、鼓掌等。及时评价要快准确,特别注意对不同对象掌握不同分寸。

(五)加强理论指导。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产生了很多的困惑和迷茫,主要也是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刻。对于理论的学习,教师要重视起来,教师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教师和学生都要加强理论的学习。能够提出更多的问题并通过对问题的研究,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并尽可能地和理论知识相结合,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高度,然后再去实践提高。

总之,新课程下的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教师要解放思想,不断提升素质,在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健康为第一的体育教学思想下,转变体育教学观,大胆改进教学方法,以培养出适应现代化社会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堵玲.论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体育教学的策略[J]. 新课程(教研). 2011(02)

[2]沈瑞兰.努力创新初中体育教学方式以此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J]. 求知导刊. 2015(23)

[3]陈廷凯.初中体育教学方法多维度的选择[J]. 基础教育研究. 2015(24)

猜你喜欢

新课程理念综合素质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探析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浅谈规划展览馆讲解员的综合素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评价机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