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德育优化策略之我见

2016-05-14阿布力克木·依米提

人间 2016年7期
关键词:关爱学生以身作则

阿布力克木·依米提

摘要:心理科学告诉我们:人的一生成长中启蒙阶段道德的培养最重要,此阶段是培养优良品德和良好生活习惯的最佳期。教师要牢记学校无大事,事事有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的教诲的名言,积极优化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以身作则,因材施教,以德育人。

关键词:德育途径;德育方法;关爱学生;以身作则

中图分类号:G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0-01

一、关爱每一位学生,把握德育真谛

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亲其师、信其师”进而“乐其师”,爱生之师受人爱。我们只要付出爱,就能得到爱,就会体验爱,因此,爱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换。从教多年,我最深的感悟是,除了有高尚的师德,一名好老师还必须有一颗金子般的爱心,只有真诚的爱,才能触动学生的心弦.教育是以德育德,以行导行,以智启智,以性养性,以情动情的过程.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只有当教师给学生以真诚的爱,学生才会向你敞开内心世界,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付出爱的过程是甜美的,付出爱的道路是艰辛的.我们要用爱心、热心、细心、诚心作为代价的,德育需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漫长的过程。只要我们有付出就有收获,爱的付出就有爱的回报.这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对待事业的执着态度。

我们不仅要爱聪明的、漂亮的、健康的、稳重的、学习好的学生,教师还要爱迟钝的、残疾的、调皮的、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和家庭贫寒的学生; 只要教师有爱心,并把爱心奉献给每一位学生,那么,教师就能把握成功德育的真谛。

二、满足道德需要,增强主体意识

我们常常把道德行为的好坏归因于道德认识,忽视了道德需要。其实人的道德行为动机来源于道德需要,学生中表现出来的多种多样的道德行为和道德能力是由多种多样的道德需要所引出的。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如何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由低年级逐步升入高年级,他们的自我表现欲也在增强,有的想当个小干部,展示自己的管理才能;有的会画画,想展示自己的绘画才能;有的善于表达,想给大家讲故事等。这时候我们就应尽量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废除了“干部终身制”,实行了干部轮换制,让学生“竞争上岗”,使人人都有机会。

另外,满足学生得到的需要还要尊重学生,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也就是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一种文化存在,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蹲下来跟学生说话”,要少一点教育者的威严,多一点慈母般的温和;少一点公众场合的批评指责,多一点两人世界的情感交流。要满腔热情地给予鼓励和肯定,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要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尊重学生还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要彻底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使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要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给他们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自己安排学习时间的机会。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习的主体地位的交往,才是真正的平等交往。

三、重视道德实践,以实事影响学生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余生活中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道德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眼睛、耳朵、大脑去观察、分辨、思考,自觉主动地认同、接纳社会道德价值体系,进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利用班队或学校活动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慰问老人、打扫卫生等,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和尊敬老人的情感。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城市、农村和名胜古迹,走进档案馆、图书馆,了解家乡的历史,领略名人的风采,了解改革开放的成就和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今天的生活,长大后为家乡、为祖国多作贡献。

学生走进社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解读生活,就产生许多情感体验。学生走进社会,用自己的行为去解读道德,就确立了真正的人生价值观,培养了一定的社会责任感。这些情感的体验、实践的游历是学生发展和成长必不可少的。

四、优化德育环境,开拓德育途径

校园环境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认真规划,精心设计,落实经费,抓好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和育人氛围的营造。社会环境是教育的载体,具有客观的教育力量。通过打造德育舆论,净化社会环境、组织社区教育、办好家长学校等途径,形成关心、爱护和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好风尚。

注重发挥学校团队组织、教职工的德育力量,形成合力,各司其职,学校党支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加强对少先队员和工会的领导,并教育党员在教书育人工作中争当先锋模范。校长负责健全德育网络,制定德育计划,组织组织德育活动,创建优良班集体。德育课教师潜心改革教学,把德育课的重点由应试转到提高学生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轨道上来,各科教师和全体员工都把育人放在各自工作的首位,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五、德育工作要因人施教、循循善诱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就要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每个学生的素质、才能、知识、个性和兴趣等都是有差异的。这就要求班主任教师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朋友,熟悉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中间存在的问题,区别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形式,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做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班主任抓德育工作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学生思想脉搏,对症下药,把“心理医生”的工作做好、做活、做细,达到因人施教的目的和效果。

班主任帮助后进生不能急于求成,对暂时后进的学生要注意尊重和爱护他们,要苦口婆心、循循善诱,教育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达到教育目的。对后进生,不仅要指出他们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寻找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 帮助学生总结教训,提高认识,指出努力方向。教师要注重心理辅导,通过教育、疏导、启示,使学生的思想问题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曹长德,《当代班级管理引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版。

猜你喜欢

关爱学生以身作则
博爱是班主任工作的重心
浅析教师的职业道德与修养
以“亲”作舟,以“勤”为桨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
创新班级管理方式用心引领学生成长探究
爱是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
铸高尚师德,做人民满意教师
严格执行课堂规则,提高数学课教学效率
用关爱点亮着学生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