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在幼儿语言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2016-05-14阿孜姑丽·塔西克
阿孜姑丽·塔西克
摘要:学习一门语言的最佳时期为幼儿时期,幼儿接受良好的语言教育不仅让表达能力得到加强,同时让幼儿对社会有了各方面的认识。绘画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也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游戏。不仅能让学前幼儿在知识海洋里遨游,还是语言上交流的工具,通过绘画促进幼儿语言发展对于幼儿的成长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绘画;幼儿语言教育;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0-01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在社会上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幼儿期是掌握语言最关键的时期,一旦抓住了关键对幼儿语言有很大的提升。因此,语言能力培养从幼儿时期就要抓强,不能轻易忽视。幼儿虽不能像成人那样自如地阐述自己的情感,但是他们看世界再进行表达的方式往往有独特的一面。绘画是一种图语,与口语有相似的功能。不仅能让学前幼儿在知识海洋里遨游,还是语言上交流的工具。
一、教育中存在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一)绘画中的必要性。
文字和绘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因绘画自身具备传递信息的作用。首先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来看,4~6岁的幼儿对于书写与绘画充满好奇心,为了满足需要,他们对图画有很大的兴趣。幼儿是天生的艺术家,喜欢鲜艳的色彩与质感很好的图案。在画里就呈现了他们怎样看待世界,也表现他们的真实情感。所以老师把绘画与幼儿语言教育结合到一起,让绘画在语言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价值,可以让教学取得更大的成效。
(二)教育中存在的可行性。
图画教学是从直观教学方法演化而成的,直观教学方式最早多应用在语言学习上,通过直观的图画来唤醒幼儿对语言学习的兴趣。与其他学科学习相比,学前教育具有一定特殊性。语言是幼儿必须学习的,并在学习后运用起来。进行教育时,对于幼儿语言学习深度很难把握。因为他们的文字、语言和逻辑还没真正发展起来,他们最擅长的是将形象的艺术方式通过绘画表达出来。可见语言的源头是绘画,幼儿在画画过程中获得了思想和智慧。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把绘画当做表达的工具,必将在幼儿语言教育中广泛使用起来。
(三)参与绘画引导,渗透语言教育。
按照老师参与绘画的程度,幼儿绘画可以分为命题画与意愿画两种。在幼儿画命题画的时候,老师可以引导幼儿先观察事物的形状、颜色、功用、关键特征等内容,随后让幼儿自行表达此事物的外观特点,将幼儿的语言表述和视觉体验进行完美结合,最后利用图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当幼儿愿意画画时,老师只需要给幼儿准备好彩笔、颜料、白纸等用具,放手让幼儿自己去表达、去创作,或许幼儿在一开始会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此时老师可以稍加指引,必然会达到意料之外的绘画效果,在绘画中渗透了语言教育。
二、绘画在幼儿语言教育中的应用途径
(一)建立良好的绘画环境。
良好的环境不但可以营造出舒适、愉快的气氛,还能为幼儿带来更多说话的源泉。心理环境与物质环境是绘画是最主要的两方面。首先建造宽松的心理环境,需要教师为幼儿创造安全宽松等氛围。尊重幼儿的意愿,给他们选择自己想要画画的内容和方式。在他们有所需要的时候立即给予有效引导。另外,在物质环境建立这方面需要教师给幼儿收集和提供丰富多彩的绘画材料。在孩子幼小的内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是年龄太小思维不够稳定。面对丰富多彩的图片不仅能满足他们绘画欲望与心理需要,还可以让他们拓展见识,增强思想和想象的能力,又对语言水平的提高有了很大的帮助。
(二)在绘画中语言的交流。
当幼儿亲自绘画过后,对于语言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有所提高。教师使用最大限度为幼儿创造条件,引导他们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述时能完整、连贯地阐述出来。充分享受享受自我展示的乐趣,这样让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提升。在他们完成手中绘画时,教师选取一位幼儿对自己的画品进行讲述,然后全班幼儿分别进行组队讨论。幼儿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会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这时他们是语言的真正主动建构者,从而增强了语言学习的质量。
(三)对幼儿的内心进行了解。
跟幼儿进行交谈的时候,用笔记将他们表达的语句记录下来,尤其是关键性的词语。例如,幼儿正向教师讲述自己绘画作品,内容为天空飞翔的鸟儿。很明显她并没有真正了解到飞翔的含义,语句存在的问题也十分明显。这时教师可以了解到幼儿对语言的认识发展水平到什么程度,为下一步进行的语言教育做好铺垫。根据这样的做法,教师也可以大概了解幼儿喜爱的图画类型,让幼儿有话可谈,语言表达能力也会更丰富。教师对幼儿的语言进行解码,对于他们提出来的问题要弄清楚,他们画中的含义与表达的含义应深入分析。通过记录分析,能掌握到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只有幼儿在图画中画出自己心中所想,能流利地使用语言表达出来,才会让幼儿对于语言学习和应用语言起到最高的成效。
(四)阐释绘画作品,增强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要经过不断地沟通、实践才能有所增强,因此幼儿老师要给幼儿提供尽量多的说话机会,锻炼幼儿语言组织的表达能力。比如,当幼儿完成一件绘画作品时,老师要对幼儿的作品予以丰富的肯定和赞许,对待一些色彩十分艳丽的作品,老师可以夸奖“你画得真好,这么多颜色比天上彩虹的颜色还要多”。再如,老师可以鼓励一小部分孩子勇敢地讲述自己的作品内容,说出自己创作这幅画的缘由,随即指引同伴之间进行绘画作品的沟通,最终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幼儿成为语言的构建者。
综上所述,将绘画融入到语言教育中,可以充分凸显绘画作为一种特殊语言符号的优势与效果。绘画属于一种独特的学科,能引领幼儿走进一个奇妙快乐的世界,对他们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有效运用绘画这一特殊的语言符号,合理融入到语言教育中,将充分激发幼儿乐于表达、敢于表达的情感,丰富幼儿的心灵,帮助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发展。
参考文献:
[1]龚书静,韦耀阳.绘画在幼儿语言教育中的应用分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10.
[2]左光纯.绘画在幼儿语言教学中的应用渠道研究[J].新课程学习(上),2015,03.
[3]崔平平.绘画在幼儿语言教育中的应用分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C),2015,07.
[4]张芳芳.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言语行为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