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教育内涵与优化策略

2016-05-14庞松男

人间 2016年7期
关键词:三下乡志愿服务社会实践

庞松男

摘要:大学生“三下乡”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是大学生以实际行动服务于“三农”。它的重大意义不只是体现在大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为农村志愿服务,更重要的是大学生能够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学习和锻炼,在与社会的融合中进一步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综合素质得以提高。体现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内涵与价值。

关键词: 三下乡;社会实践;志愿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0-01

一、志愿服务的意义

“三下乡”的形式是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而本质是体现对于农村地区的志愿服务。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支持专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发展”,再次将志愿服务纳入国家政策制度支持、工作实施推进的范畴。

志愿服务将成为国家“新元素”。“志愿服务”原来并没有纳入国家“战略元素”的范围,主要是精神文明、青少年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组成部分。伴随社会转型和治理创新,“志愿服务”逐渐成为常态化的元素,逐渐引起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成为国家及地方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尤其是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志愿服务进入国家视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其中正式提及“志愿服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发展志愿服务”。国家及地方的“发展规划”“发展战略”陆续将“志愿服务”写入其中。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志愿服务凝聚人心、增强群众主人翁精神的重要意义”。中国志愿服务事业从纯粹民间行为,到部门推动项目,进而发展成为国家战略组成部分,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志愿服务将成为国内“凝聚力”。伴随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快速转型,各种利益不平衡状况陆续出现,进而引发各类矛盾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志愿服务这股沟通协调、友善互助的积极力量,对于调节利益关系、化解矛盾冲突具有特殊的作用。志愿者的关心和服务,使得利益受到冲突、处于生活困难的群体获得帮助,能够寻求积极有效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志愿服务将成为国际“软实力”。我国国家发展和国际关系处理中,在积极外交、友善外交的同时,还特别需要“民间外交”的支持,即通过志愿者的国际交流合作,让世界各国感受中国人的友好善意,理解中国文化的平和亲近,乐意与中国进行沟通协调。近年来,“中国青年志愿者援外服务”到亚洲、非洲等国家从事教育、卫生、农业、体育等服务活动;商务部、民政部、教育部等动员专业志愿者到发展中国家从事咨询、辅导服务;还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志愿者参与“无国界医生”“专V志愿联盟”等国际化民间组织的志愿服务。这些中国志愿者在世界各国开展的服务活动,传递了中国人友好、和平、奉献的精神,传递了中国国家的友善和热情,赢得众多国家政府与民间的好感。

二、大学生“三下乡”的教育价值

(一)磨练个人意志

就大学生个体来讲,开展“三下乡”活动,将大学生面貌带入到农村地区,是对大学生意志的锻炼,也是对大学生能力的培养。大学生走出校门,来到农村地区,锻炼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团队内部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克服艰苦条件共同生存的能力。通过“三下乡”期间同农村人民的接触,让大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劳动人民的伟大精神财富和生活智慧,让大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锻炼朴素、务实的精神,端正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增强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在校园中是个体存在的,而走出校园,跟随团队来到农村地区“三下乡”,对于其团队主体来说,要人人具备团队责任感,将团队分工保质保量的落实;对于团队内其他成员要共同协商志愿服务内容和实施途径,这个过程就是在锻炼个体对于团队的责任感。与此同时,“三下乡”是将知识带到农村,需要对准备的知识精心准备,体验只是的传递着和教育工作者的处境,更需要大学生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此有充分的、准确的 把握。

(三)服务于农村

大学生将文化带入到农村,将先进科技理念带入到农村,将优良卫生习惯带入到农村,整个过程要体现志愿服务的精神。一切以农村的实际情况为中心设置服务内容与具体计划,整个计划要符合农村人口的素质水平,补充农村人民视野上、思想上的局限。

三、大学生“三下乡”优化对策

(一)加强宣传和领导

首先要加强区域成员对于“三下乡”志愿服务及其教育价值的认同,这就需要对区域成员加大宣传,将农村地区实际情况普及给区域成员,让其看到自己生活处境同农村人口之间的差距,认识到应当着力拉近两者距离,将党的政策与关怀带到农村。“三下乡”志愿服务的能够将科技、文化、卫生带入到农村地区,同时应当让区域成员对于其实践成果有所了解,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二)创新内容和形式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内容要注意创新,让科技、文化、卫生的最前沿内容带入到农村地区,同时要注意形式上的创新,开拓思路,注重实用性和有效性,例如,“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跟生产劳动、公益活动相结合,开展技术服务、科研公关、知识培训等内容形式多样化的实践活动。

(三)建立有力地指导队伍

大学生“三下乡”的指导教师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对于学生走出校门的实践能够提出具有理论性的指导,让学生整整能够学到东西,并且能够将书本上学习到的知识拿到实践中去践行检验。同时,指导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实际行动做出及时的总结与评价,并且能够在结束过后形成理论,供今后的“三下乡”队伍学习。

(四)构建双方受益的基地机制

学校的活动组织者应当随时关注区域内、外的农村地区发展形势,挖掘能够共同双方受益的、供“三下乡”实践的基地,以保证三下乡的教育意义落到实处。在实践团队的组建过程中,可以以学校组队、学院组队、分散参与、联合组的形式进行,同时根据当地政府、企业和农民的需求,按活动内容功能进行组织,建立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基地,争取各院系各专业都能形成相对稳定的具有专业特色的基地,形成学校、社会、学生、教师和参与企业多方共赢的机制。

总结

大学生“三下乡”活动是具有一定教育内涵的志愿服务,因此应当采用可行的措施保障“三下乡”活动的顺利开展,从而更好地锻炼大学生的意志,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更好地服务于农村。

注:黑龙江大学学生学理论学术课题项目 项目编号12

猜你喜欢

三下乡志愿服务社会实践
家电使用及维修现状调研分析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展翅计划”与“三下乡”的比较与探讨
论学生党员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持续性
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化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建立探析
高职院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模式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