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湖云水身

2016-05-14云姑

醒狮国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祖师

云姑

最近庙里的早餐多了一份粽子,我看了看日子,知道快到端阳了。

这个时节,桐花落了,梅子未熟,桃叶郁郁,山色青青。想起去岁端午,恰好是在读白玉蟾祖师的文集,读到一首《端阳》诗。诗中有这么几句:“桐花入鬓彩系臂,家家御疫折桃枝。庭前绿艾制绿虎,细切昌蒲斟绿醑。美鹅鲙鲤办华筵,冷浸水团包角黍。”从中可以一窥当时的物候风俗,桐花还没有落尽,老百姓要折桃枝祛病除邪,此外还有办宴席、包粽子、饮酒等,看得出人们极其重视端午。但这样一个热闹的节日里,诗人在做什么呢,诗的后面写着:“今年寂寞坐空山,山雨山风生晓寒。默庵令我休噫气,作诗略述山居意。安得两腋生飞翰,与君飞上泬寥间,免使在世赋辛酸。”人家都在欢欢喜喜过节,他却独坐空山,风雨相伴。

山里即使五六月间,也不如山下冷,尤其早晚,寒气十分明显,这会儿刚过芒种,我也还穿着两件衣裳,分外能感受诗中那股凉意。“笔墨枯竭,细想之下,竟无言以说。兹录白玉蟾祖师诗一首,以为纪念,以示对岁时之珍重。”此是乙未年的读诗笔记,有感昔日祖师吟咏过的草木,如今都还看得到,连食物也有亲切的味道。

修道的人爱说一个“常”字,常道、常清常静、真常应物,诸如此类的名词甚多,要其思想,都期许一种不生不灭的事物。凡情虽浅,千万年后,偶有一人能心心相契,也算一种恒常吧。即便是个终究要毁灭之物,也足够宽慰人心。

历代留下作品的祖师很多,王重阳、丘处机、王常月、刘一明等,随意一举,都有可圈可点地著作传世,但私心里,我格外钟爱白玉蟾祖师,大约是读他的作品,总让我想起庄子的某些故事,如妻子过世的鼓盆而歌,朋友离去后的无言之叹。他们都是得道的人,有学道之人一生憧憬的逍遥自在,而我却偶尔能感受到一丝情意。

“如今坐断烟霞窝,已诵东皇太乙歌。不作竹宫桂馆梦,奈此四海黄冠何。”这是《赠方壶高士》里的句子,从中看到的,不只是一个道祖的形象,还有浪荡江湖的洒脱和惆怅。

一个成道之人脱落的俗情,是融了世间百味的,悲喜较于常人都更深厚。

我不是学问家,也不太强烈地想知道白玉蟾具体是什么时候的人,是早生几十年还是晚生几十年,只大概晓得是个南宋得道的道人,和悟真紫阳真人、杏林翠玄真人、道光紫清真人、泥丸翠虚真人一起合称为道教的“南五祖”,为南宗的代表性人物。起初的印象,源于《玄门早晚功课经》诰章里写的:“龙虎罗浮之迹,武夷玉隆之书。过化多方,真文备着。为神仙之首冠,集前代之范模。”封号是“琼琯紫清真人”。这短短几句话,已是他一生的缩影,龙虎罗浮都是地名,可知白祖曾云游四海,武夷玉隆是书名,此外白祖还有《道德宝章》《海琼问道集》《海琼白真人语录》《上清集》等文集传世,其书涉及面也很广,不只限于丹道修炼,山水行记也颇丰。

《道德宝章》是白祖对《道德经》逐章逐句的解释,我手头有一本《南宗圣典》,是玉蟾宫管理委员会出版的,这册书到白祖部分时,《道德宝章》放在最前面。如今我们大多以为道教北宗先性后命,南宗先命后性,而白祖在对《道德经》进行阐释时,最先说的是“一无生万有,万有归一物”,“身有生死,心无生死”,“道非欲虚,虚自归之;人能虚心,道自归之”。这些话都是偏于心性的。

《海琼君隐山文》这篇短文,是白祖自己的山居心得,像我这样住在山中的道童,读起来就觉得很亲切。篇首这样写的:“玉蟾翁与世绝交,而高卧于葛山之巅。客或问:隐山之旨,何乐乎?曰:善隐山者,不知其隐山之乐,知隐山之乐者,鸟必择木,鱼必择水也。夫山中之人,其所乐者,不在乎山之乐,盖其心之乐,而乐乎山者,心境一如也。”

理并不是什么别样的理,都是劝人对境无心,对心无境,要去除染着,得真逍遥,可贵的是白祖文章做得是真好,诗词歌赋信手拈来,其意义也就不只是道学上的了,还有文学和美学。粗翻一下白氏文集,就知道白祖的造诣不仅在道学上,写诗作赋样样皆是能手。《海琼问道集序》还有记载:“真草篆隶,心匠妙明。琴棋书画,间或玩世。所与交者,尽时髦世彦。虽敬慕之者,不可得亲,随身无片纸,落笔满四方。踏遍江湖,名满天下,其从之如毛也。”可见他还精于书法,书中写他嗜酒,趁酒作草,落笔如风。白祖传世代表作有草书《四言诗帖》,纸本草书,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款署有“玉蟾”二字。介绍里写的释文:“天朗气清,三光洞明。金房曲室,五芝宝生。天云紫盖,来映我形。玉童侍女,为求天灵。九帝高气,三光洞軿,得尔飞盖,升入紫庭。”

我最喜欢的是《玉隆集》《武夷集》《上清集》这几册里的文章,里面少言铅汞,有许多云游的故事,趣味性更强。“幽禽昼啼,琴自横膝,寒乌夜语,笛自横栏。人静院深,剑或鸣匣,茶清香冷,棋或敲枰。点易晓窗,丹砂研露,横经午案,宝磬传风。”这是《玉隆宫会仙阁记》里的段落,文辞清雅,读之令人却俗。

傍晚时分,钟鼓既歇,我常于山中散步,或有西山余霞,或是雨后薄雾,偶尔想起白祖的文章,会有许多相似的情和景。时间长河里,多少生生灭灭,而道人的生活和所追求的心境,却一直波澜无惊的样子。琴、笛、剑、茶、棋、丹砂、经文、宝磬,在文章里,多少有些美化,事实上,道人的生活不只如此,也要面对世俗,一样的衣食住行。所以除此之外,白祖也会写“山居萧然无一物,摘虀捣麦充晨炊”。一样要食五谷杂粮,一样有生之艰难。

世人皆慕道人无牵无挂,不知这无牵无挂实则也是一无所有,不过是舍常人所不能舍,弃常人所不能弃。《指玄篇》中,他说到自己的修仙历程:“海南白玉蟾,自幼事陈泥丸,忽已九年。偶一日在乎岩阿松阴之下,风清月朗,夜静烟寒,因思死生事大,无常迅速,遂稽首再拜而问曰:玉蟾事师未久,自揣福薄缘浅,敢问今生有分可仙乎?陈泥丸云:人人皆可,况于汝乎?”陈泥丸祖师后来回答了他的问,说到修仙有三乘丹法,其中最上乘者,要“以精神魂魄意为药材,以行住坐卧为火候,以清净自然为运用”。我虽师承北宗,学的是邱祖这一脉法门,但南北二宗方法虽异,有一宗旨是无差的,就是这“静”字,不静不能尘净鉴明,不静不能云开月皎,何期来来去无碍,了生脱死。

《玉隆集》里提到的地方很多,如閤皂山崇真宫、涌翠亭、心远堂,所交方外高士如赵琴士、方壶高士、丹枢先生。翻书时很感慨,放在今天,白祖肯定是个爱写日记的人,每到一个地方,和友人发生了什么事,都记得很清楚。这些文字里,我能看到一个普通人的生活,而并非传说中一贯冷冰冰的仙人。世事都有过程,我从中能照见一些心路历程,对仙道的向往、不得法的困惑、流落江湖的辛酸、知己相对的欢愉,这些边边角角,看似错落无致,却恰好拼凑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生。

前段时间在读高诵芬的《山居杂忆》,作者是杭城人,忆及幼时在西湖边上的扶乩之事,说有一天晚上降坛的是白玉蟾,留下了一首诗:“南渡当年此地游,而今不比旧风流。谁知又历刀兵劫,战血成河遍九州岛。”这首诗也灵验了的,几年后中华就遭战火,四海烽烟。后来几次扶乩结果中,好几次都是托白玉蟾之名。这本书中,作者介绍白玉蟾时,说他俗名葛长庚,乃南宋时杭州的一个读书人,后来在西湖修道,改名为白玉蟾,后不知所终。许多资料说白玉蟾是海南人,但既然西湖边有这么多的显化,作者又有这么个说法,可见至少杭城也留有许多白祖的故事。

“踏遍江湖今几春,都来一个云水身。”这两句诗也是他自己的写照,白云黄鹤,十方为家,聚散无留恋,逍遥如云水。我所思慕的,并非是翻了多少山,过了多少河,而是祖师所修炼的境地。从白祖的文集中,多少能感知到,不同的阶段里,他的心境是不一样的。凡人的喜怒哀乐他都有过,其中也多有贫苦失落之语,那是一个道人走过的实实在在的路程,于我这个向往仙道的人而言,是难能可贵的经验,因此常有切肤体会,大概这也是经文里说的感应,有感以皆通。

猜你喜欢

祖师
达摩祖师
醉梦前尘
第三回悟空遭驱逐
菩提祖师为何赶走孙悟空
菩提祖师为何赶走孙悟空
爆竹祖师李畋诞辰1396周年公祭
发扬沩山灵祐祖师的“水牯牛精神”
“在最坏时候,懂得笑,哭得出”Wywan笔下的祖师奶奶
张爱玲祖师奶奶的音乐世界
不同产地祖师麻药材中祖师麻甲素的含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