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子的政治智慧:治大国若烹小鲜

2016-05-14

醒狮国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马太效应老子大国

最早指出“马太效应”

老子的政治思想中充满了对百姓的同情,对贪得无厌的统治者的憎恨。

如他说:“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老百姓之所以忍饥挨饿,就是由于统治者收的苛捐杂税太多。

老子更进一步尖锐地批判腐败的统治者,痛斥他们是强盗头子:“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为盗芋,非道也哉。”

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大道平平坦坦,但是君王偏偏喜欢走邪路。朝政腐败极了,农田已经非常荒芜了,百姓的粮仓已经十分空虚了,但统治者呢,还照样地穿着绫罗绸缎,佩着锋利的宝剑威吓百姓,精美的饮食都吃厌了,国家的财富都刮净了。这就叫强盗头子呀,他们是多么地无道啊!

老子由此感慨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来补充不足的,人间的规律却是剥夺不足的来供奉有余的。

损不足以奉有余,富者愈富,贫者愈贫,这就是今天的经济学家们经常谈起的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的典故出自基督教的《圣经》。《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都来向我汇报。”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汇报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国王听了非常高兴,于是奖励他10座城镇。第二个仆人汇报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国王听了也很高兴,于是奖励他5座城镇。第三个仆人汇报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巾里存着,我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现在您回来了,我原封不动地还给您吧!”国王听了很生气,于是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那锭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并且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

国王的意思自然是奖励积极的创业者。后来西方的经济学家们将这个故事拿过来打比方,把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赢家通吃的社会经济现象称为马太效应。

在中国,老子最早揭示了这个马太效应。“损不足以奉有余”,七个字,精炼地概括了所谓马太效应。有人批评老子不讲感情,专谈权术,十分冷酷,但从老子的政治批判来看,他其实非常关注民间疾苦,痛恨统治者的腐败和贪婪,抨击贫富悬殊和社会不公,很有正义感,是个热心肠的老头儿。胡适甚至说老子是位革命家。

政治如此黑暗,出路何在?老子不仅是批判家,他还热心地追求自己心目中的政治理想。谈到老子的政治理想,人们立刻就会想到无为而治。无为而治的意思就是统治者的政策要顺其自然,不要骚扰老百姓。

治大国若烹小鲜

老子说:“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符合正义的执政者绝不自作聪明,异想天开,更不会心存私欲,他们就把老百姓的愿望当作自己的愿望,把老百姓的心当作自己的心,这就是无为而治,很有点像今天我们说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这样的政治家真难找。将希望寄托于圣人的政治道德,来实现“以百姓心为心”,恐怕很不可靠,必须得有个制度,真正让百姓的心决定官员的命运,他得不到百姓的心,就保不住乌纱帽。这样他就不得不以百姓心为心。

老子关于治国还有一句千载传诵的名言,那就是:“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最生动地体现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理想。

小鲜就是小鱼的意思。治理一个大国,就像煎一条小鱼一样。会煎鱼的都知道,煎一条小鱼不能总去翻腾它,翻来翻去就翻碎了。治国的道理也是这样,不能总去折腾老百姓。这就是无为而治。很有点像今天我们说的政府职能转换,多服务少命令,行政权力的干预越少越好,需要行政审批的项目越少越好。

“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谈政治,竟然想出这样生动而独特的比喻,发明这种出人意表的命题,真的是令人惊叹!令人叫绝!据说,老子这句话受到商汤王的丞相伊尹的启发。伊尹原来是位厨师,他将治国比作炒菜,火大了不行,火小了也不行,咸了不行,淡了也不行,五味调和,恰到好处,才是高明的厨师,搞政治的道理也一样。

美国前总统里根对老子的这个治国智慧非常欣赏,还将它引到自己的国情咨文中。

除了不折腾的意思之外,老子这句话更是道出了搞政治的一种境界:举重若轻,以小观大,四两拨千斤。政治在老子这里,已经不是复杂的权力角逐,利害相争,而是一种带有审美意味的行为艺术。中国历史上有境界、有气象的政治家,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了老子的智慧。

天地万物,有什么能大于日月?能大于乾坤?但是你看杜甫的诗:“日月笼中鸟,乾坤水上萍。”

日月如笼中之鸟,乾坤若水上浮萍。

人间万事,有什么能大于改朝换代?但是你看邵雍的话:“唐虞揖让三杯酒,汤武征诛一局棋。”

唐尧将帝位禅让给虞舜,商汤王讨伐暴君夏桀,周武王推翻残暴的商纣王,都是历史上改朝换代、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邵雍这位老夫子却把它轻松地点化为喝几杯酒,下一盘棋,这不正是“治大国若烹小鲜”的老子气象!

中华文化是一种艺术气质非常浓厚的文化,悠悠无尽的历史烟云,惊心动魄的政治事件,都可以被中国人用时光之水洗尽它的污浊和血腥,再将它们化成审美意象,欣赏之,玩味之。正所谓:“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德国哲学家尼采曾经说:对于人生,你如果从现实的角度去看,那真是悲惨的无可救药;但是你从艺术的眼光去看,那又是赏心悦目的大戏。中国人就非常喜欢用艺术的眼光看人生。老子一句“治大国若烹小鲜”,将天下国家的头等大事顿时化成了烹调般的艺术。

怎样理解无为

老子讲无为,人们常说这是消极的、无所事事的态度。朱熹就批评老子光占便宜不做事。但这是误解。实际上无为并不是躺在床上睡大觉什么也不干,并不是懒汉哲学。“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小鱼不能乱翻,但也不能总是不翻,那样也把鱼煎糊了。如果这样,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失职渎职,行政不作为。

例如食品安全问题。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危,保证食品安全应该是政府最起码的责任。

记得多年前,违法使用地沟油的事件就已经屡被披露,但时至今日,不法商人仍在丧尽天良地使用地沟油。这期间,已经有多少人中了毒,将致残,将致癌,将丧命?受害者找谁去算账?找谁去申诉?这个责任谁来负?这个责任怎样负?

说到地沟油,我想起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笑话:说是一个人在路上正走着呢,突然被一条眼镜蛇咬了一口。被咬的人没怎么样,那条眼镜蛇却翻了翻白眼,死掉了。这个人冷笑着说:“小样!我可是吃地沟油、喝三聚氰胺长大的,早已经百毒不侵,就你还敢咬我。找死!”

地沟油之后,又有媒体披露了大量使用的餐盒,有近60%含毒。有关专家指出,我国的食品垃圾管理处于“无政府”状态。地沟油、毒餐盒之所以畅行无阻,丧尽天良的不法商人之所以敢于肆无忌惮地向餐桌上投毒,根本责任在于管理者的不作为。

国人皆知,我们的政府是世界上最昂贵的政府之一。那么多民脂民膏,养着各级官吏,如此重要、人命关天的食品安全却存在着如此严重的、令人不能容忍的不作为。

我们一直以解决了13亿人的生存权而自豪。但是连吃饭安全都不能保障,这个生存权就大打折扣了。保障生存权,首先是保障不中毒权。这是人权中的人权。

在这样一些问题上的行政不作为,是失职渎职,绝不是老子所说的无为。

在老子这里,无为的意思就是不妄为,更不能胡作非为,也就是顺乎自然。无为应该和自然连读,叫做自然无为。老子的原话是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是为了无不为,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这话听着好像绕口令,是不是?其实老子的意思就是一句话,只有遵循自然的规律,才能解决一切问题。违背自然的有为,就是自作聪明地瞎折腾,只能适得其反,搞得民怨沸腾。因此无为而治表面上看很消极,实际上却是积极的政治智慧。由此看来,宋代的大儒朱熹批评老子对国家天下没有丝毫责任感,就实在是冤枉了老子。胡适谈到老子的无为政治时分析道:“欧洲十八世纪的经济学者政治学者,多主张放任主义,正为当时的政府实在太腐败无能,不配干涉人民的活动。老子的无为主义,依我看来,也是应为当时的政府不配有为,偏要有为;不配干涉,偏要干涉,……老子对于那种时势,发生激烈的反响,创为一种革命的政治哲学。”胡适对西方所谓“放任主义”(实即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和政治学的分析,当然失之简单化,但他指出老子无为政治的正义性,却不无道理。

老子的无为而治,说到底,就是要求统治者不要滥用手中的权力欺压百姓,折腾百姓,以满足自己的贪欲。有良心的政治家应该体谅民生的艰难,轻徭薄赋,尽量减轻民众的负担,尊重和保障民众的福祉,与民休息,让民众自由发展。这显然是一种关注民生的进步的政治思想。这种政治思想和儒家主张的仁政可以说是异曲同工,在历史上也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汉初的黄老之治,文景之治,都以老子的无为而治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丞相萧何提出的“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清静俭约”,三大治国原则,都是直接发挥老子的政治思想,它对医治秦末战争创伤,巩固西汉政权,民众安居乐业,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不仅汉初,历朝历代在改朝换代初期,只有贯彻了老子无为而治的国家发展战略,让民众休养生息,政权才能巩固。

猜你喜欢

马太效应老子大国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吐槽大国
多想记住你的脸
浅析老子之道:有与无
从器官捐献大国到移植大国还有多远
马太效应下的中国医改
智者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