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下《重力选矿》课程考试改革探索

2016-05-14张晋霞张锦瑞王龙赵礼兵聂轶苗

科技资讯 2016年7期
关键词:考试改革卓越工程师

张晋霞 张锦瑞 王龙 赵礼兵 聂轶苗

摘 要:以矿物加工工程专业《重力选矿》课程为例,探讨了该课程的特点、课程考试改革措施以及考试改革成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自觉实践的热情,同时实践能力的提高缩短了学生与实际科研工作的距离。

关键词:重力选矿 考试改革 卓越工程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3(a)-0096-02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是该校传统矿业工程学科,无论在计划经济发展时期,还是在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始终坚持围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理论与技术研究的办学方向,形成了较完善的专业教学体系和深厚的理论与技术基础。然而,随着高新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传统的矿业学科人才教育培养体系也日益表现出学科单一、服务面狭窄等问题。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要求和结合高新技术开展多学科交叉,提升矿业高新技术的发展,是矿业学科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逐步推进,高等教育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尤其是在招生规模上。工程建设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工程教育历来备受重视,然而我国现行的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重精深、轻综合,重灌输、轻自学,忽略了工程的系统性及其实践特征,难以培养出优秀的工程人才。基于国家发展的需要和工程界的呼吁,教育部积极进行工程教育改革,“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正是其中的一项有效探索与开拓。通过实施卓越计划,着重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产学脱节和理论与实际脱节的实际问题。

在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考试与评价制度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考试影响通过学校教育和考试选拔对学习者的引导作用,决定着各类人才的质量,进而影响着矿物加工工程学科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可是,当前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考试评价,功能仅限于确认学生的学业成绩,为给学生分等提供依据,很少提供改进教与学的有效信息。从本质上说,失去了评价的教育性功能,即促进学生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功能。现如今,以评分数划等级为标志的传统教学评价,变成了脱离教育教学的孤立的东西,它在许多方面与学生的个性、人格相背离,特别是“以分取人、以分分等”的惩罚性、否定性评价方式,严重影响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该论文充分利用该专业行业优势和资源,针对当前矿物加工工程专业考试与评价制度对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现状提出改革建议,并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提出配套改革措施,努力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较强科研分析能力、较

高的创新思维和一定的现场团队工作能力的卓越工程师人才。

1 《重力选矿》课程特点

重力选矿课程是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重力选矿的基本分选原理、基本理论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对水力分级、跳汰选矿、重介质选矿、摇床选矿、螺旋溜槽选矿等分选过程及其分选设备结构、性能及主要技术指标全面掌握。同时还要掌握熟悉各类矿石的典型重力选矿工艺的流程,了解重选学科的发展动向。掌握重力选矿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利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方式分为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两个环节。理论课和实验课穿插进行。

由于重选新设备、新工艺发展较快,造成教材的更新滞后,通过学生提交小论文,可考核学生对新工艺、新设备的了解情况及查阅资料的能力。通过实验可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通过试卷可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该考核能对学生多方面的素质进行全面考核。

2 《重力选矿》课程考试改革措施

以课程教学大纲为纲,根据授课内容的调整,对考试内容须进行了分阶段考试改革。考试改革采用平时考核+阶段性考试+期末开始考核方式。

2.1 平时考核30%

平时考核主要包括平时作业、到课率与实验技能操作。

(1)平时作业占10%。 该课程总学时为60学时,其中48学时课堂讲授,12学时试验。根据要求平时作业至少为6次,6次取平均成绩,该成绩占10%。比如:①推导球形颗粒在介质中的自由沉降末速公式及可以得出哪些规律性的结论,主要考查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及理解能力;②水力旋流器如何选型?使用时应掌握的要点?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与综合能力;③摇床选矿的应用及优缺点?针对缺点如何改进?主要是考查学生对问题的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

(2)到课率占5%。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重力选矿的基础知识,到课率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一般规定:旷课一次扣3分,事假或病假一次扣1分。

(3)技能操作占15%。 《重力选矿》这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通过一些验证性试验才能加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还可以将一种指定的矿石,让学生在原矿性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工艺流程的初步指定,并进行矿石可选性试验。

2.2 阶段性考试20%

阶段性考核主要包括两部分,分别是小论文的写作与单元测试。

(1)小论文写作占10%。随着重选新设备、新工艺发展,而教材的更新滞后,通过学生提交小论文,可考核学生对新工艺、新设备的了解情况及查阅资料的能力。通常在小论文写作时,主要的论文题目有:①重选在选矿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②湿式重选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③微细粒鲕状赤铁矿选矿研究现状;④唐山地区司家营铁矿选矿厂重选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综述;⑤重选设备的研究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⑥微细粒重选技术及设备开发研究综述;⑦国内外重选设备的最新进展等。

(2)单元测试占10%。为了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分4个单元随堂进行测试,测试时间为20~30 min,测试的题型主要分为: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等,注重考核大纲要求的重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

通过增加平时考核与阶段考核分值的比重,让学生明确“过程学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2.3 期末考试50%

在考试内容上,把有实践性特点的、超越课堂和教材的开放性的考试内容,作为促进学生工程实践训练和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和手段,引导学生活学活用,在运用中更好地掌握知识。

(1)建立科学的命题制。

选择题型时,要充分认识不同类型试题的优点和不足,发挥各类题型最佳测试点。

(2)建立科学的评分制。

评分是考试的重要环节,对考试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应根据课程特点、教学目标、教学难度、考试题型采取灵活的评分办法。

主观性试题:采用相对评分法、等级评分法。

客观性试题:采用准确评分法、量化评分法。

最终将学生的平时考核、阶段性考核及期末考核按给定的比例综合记入学生成绩,消除一次性考试定局的负面影响。

(3) 建立考试评价反馈机制。

目前对于试卷分析,也只是简单的进行了及格率、优秀率、各分数段人数分布的统计,实际上应该真正组织教研室教师坐下来,认真地科学地分析试卷,分析考试的难度、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的少,因而考试对教学的诊断和反馈功能难以发挥。因此,针对选矿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应健全考试质量分析与评价反馈机制,并及时付诸实际,不断地加强与完善。

3 考试改革成效

通过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下对《重力选矿》课程改革,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和动手操作的结合中,实现了学以致用的培养目的。同时通过小论文写作可以锻炼学生的科研写作能力,弥补了学生在大学期间接受这方面训练的不足。PPT答辩不仅检验了学生掌握知识的稳固程度和运用知识的熟练程度,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讲解和应变能力,为学生毕业设计答辩奠定了实战练习的基础。通过设计性与综合性试验,开启了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现能力和发挥创造性的空间。对《重力选矿》课程考试改革,可以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自觉实践的热情,同时实践能力的提高缩短了学生与实际科研工作的距离。通过课程考试改革,可以实现矿物加工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培养目标,为矿物资源领域提供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进一步体现河北省重点学科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使该专业成为我国矿物加工工程高级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参考文献

[1] 涂叶满,张庆吉.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考试改革研究综述[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3,20(4):106-108.

[2] 宫园园,王素君.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沈阳建筑报:社会科学版,2010,12(2):247-249.

[3] 翟爱良,周翠玲,王萱,等.土木工程专业结构设计类课程考试改革的研究[J].山东农业教育,2004(2):30-37.

[4] 黄惠.高等学校考试的弊端和对策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5(4):42-45.

[5] 吕义.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2,14(8):97-99.

[6] 褚超美,陈家琪.工程类专业课教学改革探讨[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6(2):41-43.

猜你喜欢

考试改革卓越工程师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食品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食品
关于船舶与海洋工程方向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构建的思考
《PLC技术及应用》高职课程考试改革探索
文学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建构意识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车辆工程专业企业培养方案研究
国际化、大工程背景下机械类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
土木工程专业对外交流项目初探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一张动物学试卷的思考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