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究

2016-05-14何苗王婷王保云

关键词:教育模式创新创业互联网+

何苗 王婷 王保云

摘 要:高校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以创业促进就业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随着“互联网+”技术成熟和工业制造4.0时代的到来,高校急需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对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所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构建“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为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究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9-128-2

0 引言

自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互联网+”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随之,中国掀起了一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互联网+”就是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融合,促进各行各业的产业发展[1]。引导大学生抓住“互联网+”这个新的经济形态和机遇,为自身就业创业做好准备,用创新实现创业,用创业带动就业,是每个高校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也是时代的要求[2]。“互联网+”具有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连接一切的特征,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解决创业启动资金不足、创业知识不足、创业指导服务不到位、创业门槛高、创业风险大等问题。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特点,探索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各高校亟需解决的问题。

1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还未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与专业设置,大学毕业生创业比例较低。我国于1997年由教育部牵头在部分高校开始探索创业教育,2002年教育部正式将九所高校列为创业教育试点高校,2008年教育部立项了30个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验区,扩大了创业教育试点范围。为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教育部进一步印发《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各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改革传统的教育体系,包括体制、理念、课程、师资、实践等,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以及创新、创业能力。虽然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但在政府的支持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2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创新创业教育思想认识不到位

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在于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创业意识的培养。而很多高校的领导、教师、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学校领导把创新创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等同看待,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创办企业的能力,而非指导学生自主创业的过程。大多数教师只重视专业课程的教授,而忽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教授,认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只是帮助学生就业的辅助课程。并且,多数大学生毕业之后,只想得到一份工作,而没有想过为别人提供工作,学与不学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无关紧要。这些认识上的偏差,说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意识淡薄。

2.2 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匮乏

与发达国家的创业教育相比,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相对匮乏,专业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发达国家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主要由资深专家、成功人士、政府官员组成,其经验丰富,对创业的流程清楚,还熟悉企业的发展变化和运营规律。在我国,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主要是从事管理专业教学管理的教师和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团委的教师以及辅导员。他们均缺少创业经历和创业经验,难以在教学实践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指导,创新创业教育只是纸上谈兵。

2.3 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过程不连续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还处在摸索过程中,高校的创业教育缺少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零散性导致教学过程不连续。绝大多数学生仅凭参加一些创业方面的讲座或创业大赛来获取创业知识,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规定,高校纷纷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应课程,并且将其纳入公共必修课和选修课中。但是,理论教学课程的开设仅限于部分创业基础知识,而对基础课之后的实践课程的开设少之甚少。如,开设《创业学概论》、《创业基础理论》、《创业辅导》等基础课程,没有开设《创业法律基础》、《创业案例研究》、《管理学》和《市场营销学》等课程。学校的教学课程、时间、内容很少根据教学情况和市场变化规律不断调整。如创业培训程主要是SYB、SIYB、KAB培训;创新创业设计大赛主要是在校大学生参加。对于实践活动,主要是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培训、创新创业设计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创业孵化园项目孵化等。教学过程的不连续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结合不紧密。

3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究

针对上述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互联网创新创业的特点,对高校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进行了有效探索。

3.1 树立“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新理念

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而根生蒂固的传统教学理念仍然影响着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融入互联网的优势,构建“层级式”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使全民教育、优质教育成为现实,使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成为必然。高校的管理体系结构主要是层级式,即学校、学院、学生,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学院、不同学生的特点,全面普及互联网知识,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质和量”的宣传,提高各层各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认识,并对创新创业进行准确定位。

3.2 完善“互联网+”创业教育相关课程的开设

高校对创业教育课程的开展不到位,甚至是对一些培训课程的定位不准,没有根据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对课程的开设进行的分析与定位,只是一味地仿效发达国家的课程体系,跟从式的开展相应基础课程。构建“立体式”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根据不同高校、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特点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对大一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基础课程,转变学生观念、提高学生思想意识,对大二学生进行创业指导教育,对大三、大四学生进行实地观摩学习和实战训练。除了开设创业教育基础课程之外,完善创业实践课程的开设,对SYB,KAB培训课程进行准确定位,通过微课、慕课、创客等基于互联网在线学习的方式,开展相应理论教学与创业案例教学,让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更完善。

3.3 增强“互联网+”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构建“一级和二级”创业导师模式。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大部分教师从来没有接触过互联网创业,对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创业特点的认识含混不清。很多创业教育老师没有创业经验和实战经验,只能泛泛而谈。因此,学校应该根据自身发展的要求和特点,发挥创业导师在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示范和指导作用,实时跟踪和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并进行交流。此外,学校还应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让有创业实践经验的学生分阶段的进行经验交流和创业指导,同时,积极号召成功的企业家、创业教育专家、政府领导参与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中,组建“线上+线下”的精英导师团队,对学生的创业教育、创业实践及时有效地进行指导。

3.4 完善“互联网+”创业实践平台的搭建

构建“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从“理论知识+模拟实践+实地实战”的角度完善“互联网+”创业实践平台的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挑战杯”创业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设计大赛等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点和特点,借助互联网平台对信息进行实时交换、交流及共享。通过搭建基于互联网的创业实践平台,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以理论课程教学为途径,通过模拟实训和实践等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尝试创业、走进创业基地、完成创业项目的孵化,提高创业实战经验。

4 结语

“互联网+”行动计划不仅掀起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新热潮,而且已经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高校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通过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问题的深入分析,结合互联网的特点,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促进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韩明丹.“互联网+”背景下的研究生创业教育新模式[J].卷宗,2015(7):129-130.

[2] 程煜,李鹏.大学生就业创业与“互联网+”[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27):73-76.

猜你喜欢

教育模式创新创业互联网+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