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与创新教育
2016-05-14王成
王成
摘 要:没有创新,生活将死水一潭,没有创新,社会就不能前进。我们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鼓励学生创新求异,激发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努力做到“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多长几个“脑袋”,这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创新教育
一、提问与创新教育
1.创新始于问题。
亚里斯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因为“疑问”能使学生产生认识冲突,促使其积极思考,在这不断的思考过程中才能有所发展,实现创新。如果一个学生长期处于问题状态,说明他思考不够。没有形成自己的思考,就无创新可言。可以说,创新始于问题,没有问题,就说不上创新。因此,“问题是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基础,是创新学习的关键。”“行动是教育的开始,创造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这句话说明了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育教学应以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始,以产生新的问题终,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有人说:对于人的创造能力来说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他能提出独特的问题并知道到哪里去寻找答案的本领,另一个是他能综合使用所学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未来社会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接底是知识创新的竞争,是创新人才的竞争,是教育能否培养创新人才的竞争。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的根。相信人人都有创造力,只是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创造性的实现是人生最高的追求。
2.创新教育是问题教育。
人类的思维开始于问题,学生的思维活动也是伴随着层出不穷的问题展开的。教会学生学习,首先在于教会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只有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探究者,才会在主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把功夫下到引导学生会提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问题应该成为创新教育的开端,应该是贯穿教学过程的主线,也该成为创新教育活动的归宿。创新教育是一种超越式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是最高层次的素质教育。
3.创新学习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创新学习中,一个学生如不会提问题,也就不会去创新。“问题意识”还有利于对学生创新个性品质的培养。没有个性也就没有创新。因为创新来源于各自有色彩的生命个体,来源于具有独创精神思维个性的人。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进行生动的创造。面对新的教育机制,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每个语文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每个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有关专家指出,语文教学应该回到人的发现和解放的起点上,学生人格的塑造,创新思维的训练,理所当然放在教学的首位。
二、提问与思维能力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不思考,是学不到知识的;只思考不学习,就会陷入空想的境地,最终一无所获。“学”离不开“思”,思必须有利于“学”,学与思是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同样,凡学必有问。清代大学者刘开说得好:“君子之学必好问。学与问,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知识浩如烟海,学习没有止境,要想真正学到知识,除了刻苦之外,还应该有孔子提倡的“切问”,每事问的精神。人非生而知之,学习书本一定会发现问题,产生疑问;社会的大课堂更是问号迭出,不解重重。这就需要我们认认真真地向工具书、老师、同学及其他有专长的人请教,寻根追底,通过“问”搬掉一块块“绊脚石。”“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问的身体力行者。俗话说得好:“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始于问题,问题是思维的推动力。要开拓学生思路,就要给学生多一点启发,了解学生疑难所在,善于设疑,去撞击学生思想的火花,进而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波澜。
“人的思维活动”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疑问是引起思维的第一步。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认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恰到好处的提问能指示学生的实际与所学知识之间的差距,引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quot;启发剂。他能使学生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开启学生思维器官的钥匙。
三、提问与新课改
以前,教师认为做题就是解决问题,而新课程强调的是,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探究的思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来进行学习。
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课程改革首先要解决学生的“开口”问题,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言,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教师要创造提问的情景,让学生意识到他们能体问,可以提问,有权提问,同时也允许老师答不出来,共同探讨研究解决,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
其次是课程评价的需要。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几段文字:“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于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在评价时,要充分注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思路和方法。”这些课程的评价建议均可以聚焦为--“以问题为中心。”即教学时既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材,又让学生提出问题走“出”教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学习的高境界。只有学生不断地提问,不断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