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本细读要做足“加减法”

2016-05-14徐文君

俪人·教师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关键处厚积加减法

徐文君

当小学语文教学走过“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浮华,迎来“冗繁削尽留清瘦”的简约时,“文本细读”这一20世纪西方文论语义学中的重要方法被许多专家学者不约而同地信手拈来,应运而生为当前语文课程的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

所谓“文本细读”,是指读者通过对作品文本的详细阅读,进行细致、精确的语义分析,从而实现对文本意义准确、透辟的解读。然而文本细读到底应该怎么读?这个“细”字又该如何把握呢?笔者以为,只要做足“加减法”即可。

一、做加法厚积:沉下心来深入“读出什么”

细读文本,就应该全身心地投入、浸润文本,分析整个作品的结构,然后思考作品的内涵,它的人文价值,进而读出作品的意义。因此,教师首先便应该舍弃自己的功利心、任务感,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读者,在自己细细品味,深深感悟的基础上再加入多种“细读方式”进行厚积,从而保证自己能“读出什么”。笔者拟就人教版八册19课《生命生命》谈谈如何在文本细读中捕捉文本的关键处。

⒈细读文本材料

细读文本关键在潜心涵咏,“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文本的关键处总是隐身于文字的背后,细细品读,字字推敲,句句玩赏,方能“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生命生命》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散文,思想含蓄深邃,是感悟人生的好文章。课文以问题开头:生命是什么?然后从飞蛾求生、瓜苗不屈、倾听心跳三件小事中展示生命的意义。也许由于曾经听过的两节精彩公开课给了我先入为主的暗示,在细读时,尽管文本主旨“意义”已在结尾点出,却并未引起我更多的思考与共鸣,我的眼光总是不由自主地落在这三个事例上,深深地被文章中关于生命坚强的语句所震撼,读了又读,认定这三个事例是并列的,写出了生命的坚强不屈。并因隐隐约约知道作者是残疾人,便更肯定了文章的主旨是生命的顽强。

2.拓读文献资料

解读文本不必一味冥思苦想,作为一名教师,所知毕竟有限,有很多领域我们只是有所涉猎或根本未曾问津。只有对这些与文本息息相关的知识、理念了然于胸时,才能有十足的底气打开文本大门,扣准作者的脉搏,具备详尽的课程资源。

怀着对“生命教育”的疑惑与未解,我上网查阅了关于“生命教育”的相关资料,十分惊奇地发现,不知是杏林子的有意为之还是无意偶合,三个事例的螺旋上升递进层面竟然与生命教育三个层次的内容惊人相似:生存意识教育、生存能力教育和生命价值升华教育。通俗点说,就是要让学生感性地领略到“要活着的本能”,应该“坚韧地活着”,还要争取“活出点意义来”。

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文本的主旨便是用“飞蛾求生”写出人应具备活下去的本能,用“瓜苗不屈”写出应具备坚强活下去的生存能力,用“倾听心跳”写出应该具备活着的意义与价值。因为小虫尚如此,小苗亦坚韧,何况人乎?因此文章的关键处不能落入“残疾人的坚强,生命的顽强”这一主旨展开。

3.广读文化书籍

当然,打铁还得自身硬,同一篇教材,同样去读,所领悟的东西却不一样,这其实是受语文老师“知识背景”制约的。“品位、道德、智能”便是知识背景的总和,即文化内涵。“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语文老师要有储备意识,不断转变观念,更新知识,提高综合素养。简单点说,便是要多读书,不但要读专业书,还要读其他书,尤其是文学书,这样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背景。

二、做减法薄发:静下心来浅出“教些什么”

经过做加法的深入厚积式细读,教师已能准确把握文本主旨,捕捉文本的关键处。然而,海量的阅读信息、厚重的人文内涵又岂能在一两节课之内,传递给那些知识背景相对浅薄,前阅读基础相对薄弱的年仅7-12岁的孩子们呢?这不理智也不现实。因此,此时教师应静下心来做减法浅出,思考确定“该教些什么”。

那么如何作减法呢?该减去哪些东西呢?做减法前,我们心里应该有一个衡量标准。教师读文本是为教学服务的,沈大安老师说,小学语文这门学科,一是姓“语”,一是姓“小”,这是我们时刻不能忘记的。“语文”与“小学生”这便是我们做减法的标准与尺度。

⒈以“语”为“本”做减法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追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课堂上应以“语”为“本”,减去“非语文”,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当然,课堂中有时也允许出现“非语文”的东西,但前提必须是为语文服务。

《生命生命》中,尽管文章主题暗合生命教育,尽管生命教育与语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就生命教育本身而言,它是一门沉重而庞大深奥的课程,语文课只是它的许多载体中的一个而已。因此,在课堂中,我们不能就生命教育而言生命教育,那毕竟脱离了语文的本真,而应将生命教育暗藏于语言文字的认识层面之后,让生命教育成为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成为一种“点点滴滴总关情,万语千言读自明”的厚积薄发,使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琢磨、欣赏、领悟之后,隐隐地感到或模糊地懂得一点生命的真谛,这便已足够。

⒉以“生”为“本”做减法

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有时非常深刻独到,但是我们解读文本归根结底是为了教学服务的,我们只是起一个桥梁作用,搭建的是“文本”与“生本”之间的心灵桥梁。我们重文本,但更应重“生本”。学生有自己的年龄心理特点,有自己认识世界的方式,把成人的知识强加于他们只能好心办坏事,欲速则不达。因此我们应深入浅出,以“生”为“本”做减法,减去“非儿童”,让我们的教学符合儿童的认识水平,具有童真童趣。

《生命生命》中,生命教育对学生来说,是太深刻太遥远的话题,直接进行生命教育,学生不懂,也没兴趣,更没体验,有违生本。因此我们的课堂中应减去生命教育的说教与灌输,而化为通过语言文字渗透。如紧扣“这就是我的生命,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这一句话展开,这两种人生态度,在学生的身边比比皆是,减去说教后,通过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便能深刻体会作者的用意。再细读作者关于生命意义的阐述,结合前面几篇课文的学习,便能水到渠成。

至此,文本细读已走了深入厚积、浅出薄发的一个来回,教师在这一来回中提炼了文本的主旨,捕捉了文本的关键处,奠定了真正意义上备课的重要前提。当然,在文本细读做足了“加减法”,确定了“教什么”后,接下来还有一个考虑“怎么教”的过程,不过那已不是文本细读的范畴,而是后续。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了前面“加”“减”两步走的稳健与坚实,这第三步的精彩将不再是浮华与奢望。

猜你喜欢

关键处厚积加减法
怎样巧算小数的加减法
根植红色基因 厚积红色能量
“厚积”和“薄发”的关系
与美同行——读朱光潜《厚积落叶听雨声》有感
厚积
加减法的由来
善抓关键巧析文
聚焦关键处,让智慧“亲临”
文本关键处:阅读教学的重点
几何入门阶段做好“接枝”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