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现实的个人”

2016-05-14虞佳琪吴雨霖薛志伟

俪人·教师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现实的人发展现状马克思

虞佳琪 吴雨霖 薛志伟

【摘要】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多次提到以个人作为出发点的问题,并对这种个人做出了限制,指出“现实的个人”才是研究社会历史的前提。本文主要以“现实的个人”以及当前社会现实为出发点揭示人与自然、社会、自身以及人与历史的关系及其发展现状,由此提出相关见解和解决措施。

【关键词】马克思 现实的人 发展现状 意义

当前社会形势下,无论是我国还是整个世界,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科学技术飞速进步,人类自身的主体意识不断加强,而与同时,人类对自然的开发数量和程度不断加大,对资源的索取越来越盲目化,毫无节制,形成了牺牲自然界的平衡而获取经济发展的“畸形”发展趋势,人与自然的关系现状问题更加严重,而人与人之间和谐的社会关系也面临巨大的威胁。由此便有人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希望借此来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朝向正确的历史发展方向。如何反思这样的一些人对于自身在自然、社会和历史发展等方面的“定位”问题呢?马克思曾提出的“现实的个人”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一、“现实的人”的产生背景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诞生以前,在历史观问题上的讨论始终没有停止过。黑格尔把“绝对精神”作为自己的哲学前提,这说明他的历史观是从意识出发,从他的绝对精神出发,而现实的个人则被踩在脚下。这样的个人能做的就只是毫不保留地接受现存的一切,人成了可有可无的附属物。后来的费尔巴哈否定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对现实的个人做出了重新规定。

1845—1846年,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马克思与恩格斯一起写作了《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的形成。马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提出了唯物史观的前提:“它从现实的人出发,而且一刻也离不开这种前提。它的前提是人,但不是某种处在幻想的与世隔绝、离群索居状态的人,而是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人。”

二、个人的基本关系

所谓“现实的人”是指处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生活着的、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 马克思指出:“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以现实的个人作为出发点,主要讨论了以下几种基本关系:

(一)个人与自然的关系

1、理论观点:马克思认为,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并且人是自然界的改造者和守护者。由此可见,人与自然关系应保持和谐,共同发展。

2、发展现状:从自然资源的占有情况来看,矿产资源占有量巨大,能源消耗快;从生态环境方面看,过度的资源不合理开采和破坏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失衡;从生物多样性方面看,多达30%的全球物种在未来50年面临灭绝威胁;而土地退化和其他环境恶化状况日益严重,由此引发的沙尘暴等灾难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破坏总是难以遏制。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明显看出,人与自然关系面临严重危机。

3、看法和建议:从马克思所说的“现实的人”角度来看,人作为一个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其生产和生活的基础就在于物质资料生产实践,而这便离不开对自然的依赖。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当前普及和贯彻落实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显得尤为关键,要努力实现其实际价值和意义,把人自身置于作为“自然界”一部分的位置上。

(二)人与社会的关系

1、理论观点:现实的个人是一种社会存在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的人的理论的时候,就指出他在这里也仍然停留在理论的领域内。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而是一切社会关的总和。费尔巴哈从没有看到真正存在着的、活动的人,没有看到人的社会关系而仅停留在抽象的“人”上。由此可见,人与人间组成的社会关系也应当保持和谐。

2、发展现状:

(1)由于世界人口剧增,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快速增加。为了维护自身生存和发展利益,引发了许多世界领土争端和资源掠夺的战争;

(2)由于市场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市场经济的弱点也逐步反映到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中,个人主义和民族主义日益膨胀。

此类大大小小的事件频繁发生,严重阻碍了人与人间所处的社会的和谐稳定。

3、看法和建议:

要让每个人都认识到“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这样一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的关系,强调人与人间的和谐。同时,要在不造成对方权益受到侵犯的情况下协调利益,缓解矛盾。并加强引导,避免唯利是图和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的极度扩张。

(三)个人与自身的关系

马克思明确指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揭示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回声的发展。”马克思不仅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出发,把意识仅仅看作是他们的意识,指出个人是自己思想的生产者,他还看到意识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认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如今人类所面临的困境使得我们不得不改变自身观念,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稳定,端正个人主义等思想,使人类自身意识与社会现实相适应。

三、“现实的人”的意义

马克思的思想深刻,其内涵丰富,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历史发展的指导思想。它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对象,对于我们的人生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他通过自己深入的思考,提醒着现代人要从现实的个人出发去考虑问题,实践真正的人生价值,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一致,让历史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赵甲明,李云霞.“现实的个人”作为唯物史观范畴的意义[J].学术探索,2003(1)

[3]陈爱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解读[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9)

作者简介:虞佳琪,女,1994.09,浙江绍兴人,本科在读,汉族,浙江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现实的人发展现状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关于青年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思考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
历史唯物主义通过“人”走向现实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