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地理教学之我见

2016-05-14刘万容

俪人·教师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教师教学学生

刘万容

【摘要】在新的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三维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中学地理教师再也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而必须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方法的更新。

【关键词】情景导入 电化教学

中学地理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教育、环境教育、人口教育、国防教育等方面的任务,对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有着独特的教育功能和作用,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然而现实却是很多学校忽视地理教学,学生只关注语文、数学和英语的学习,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们如何才能搞好地理课程的教学,我尝试如下做法。

一、注重新课的情境引入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科学合理的并具有一定趣味性、启发性和吸引力的问题情境,不仅能有效的落实教学目标,甚至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问题趣味化、深奥问题浅显化,更好地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创造能力。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已经具有相当多的生活经验,在他们的生活中,也会观察到许多生活现象,如日常的衣、食、住、行、游等,这些都与我们的地理学科息息相关。在七年级中国地理《气候的主要特点》中,可将学生课前网上搜集的全国各地美食、服饰、动、植物等制作成PPT展示,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如生活在南方的人们爱吃米饭,而北方人却偏爱各类面食?我国川、湘、黔等地方的人们为何喜欢吃辣椒?我国西北地区的人民头上总是戴着纱巾?……这些由平时随处可见的生活现象而产生的问题,将会充分激起学生的热情,课堂讨论的气氛也会变得很热烈,学生的上课情绪也将高涨起来,对相关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思考基础知识并描绘出框架体系

掌握基础主干知识是提升学科能力的前提,形成地理素养的有效载体。没了必备的知识,能力、素养就成了空中楼阁。在基础知识复习过程中,应自始而终贯穿“点透、面全”原则,按照知识模块的内在联系、因果关系、逻辑思维进行重组、整合,构建起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点线面紧密结合的知识框架体系。这样,就能打通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系统地理与区域地理的相互联系通道,将四大模块知识融会贯通,纵横驰骋,容教材之体系、脉络于胸中。所谓点透就是按照考纲说明,要求学生对每个知识点作深入透彻的理解分析,从宏观上把握教材,从微观上细敲具体每个考点的分级要求,哪些只作一般了解,哪些应重点掌握,哪些要求灵活运用综合运用。然后引导学生去理解概念、掌握原理、总结规律,为学生提升能力储备必备知识。所谓面全是将某一区域地理知识或某一地理专题知识按照知识的主干、分支的脉络,以知识的内在联系为线索,搭建起粗细脉络分明的“知识树”,避免了学生头脑里的知识杂乱无章,也有利于学生沿着某一‘知识枝条拓展延伸,长叶发芽。这样,学生就容易将试题情景与整理的教材主干知识快速匹配,以便于学生准确快捷调动相关知识,挖掘相关信息去分析说明问题,并通过不断训练提高思维的变通性、缜密性、敏捷性、流畅性。

三、注重电化教学的使用

随着社会生产向前发展的迫切需要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导致学校教育与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从而要求教学必须适应客观形势的发展而及时改革,这股新的浪潮,剧烈地冲击着传统的地理教学。应该认识到,地理教学全面改革的新时期已经到来了,我们有责任促使地理教学的全面更新,掀起地理教学的现代化运动,以开创新地理教学的新局面,而把幻灯、电影、录像、电视、广播、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的视听工具,应用于地理教学,正是顺应时代变革的要求应运而生的。教学中,为了能紧密配合教学的目的,要求和适应不同教学对象的特点,教师往往需要对已有的教材进行选择,调整或重新组合,对这些情况,幻灯单片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为了阐明一个难点或问题,教师可用一张也可用几张,或成套的幻灯片,在教学时可按原计划顺序依此放映,也可以重新组合改变其顺序或增减其幅数,甚至可以只选用其中的一张或数张。对每张幻灯片的放映、讲解时间的长短以及是否需要在一节课内重复映出,完全可以由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而且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许多教学内容需要不断增加或更新,为适应这一需要,幻灯更显示了明显的优越性。成套幻灯片的讲解词,可以先用录音带同步录音配套,也可以根据不同对象和不同要求,由教师在课堂上灵活讲解,可深、可浅、可长、可短,不象电影、录像那样受限制。此外,教师备课学生复习,均可使用幻灯自放自看,而电影、录像在我国现有条件下难以做到如此方便。

四、积极传授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

俗语云“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去学”。因此,让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才是一位优秀教师的最终目标。由于地理具有时空性、广阔性、遥远性、运动性及循环性等特点。学习地理的方法有三条:

(一)是“列举问题法”,即预习时提出问题、听讲时针对问题、看书时巩固问题、作业时检查问题、总结时反思问题。

(二)是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对于地理而言,地图是其第二语言,而且在地理考题中,无图不成题,所以教会学生如何去看图、读图、描图、用图、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以及从图中寻找切题点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如果掌握了这种能力,那么学习地理就不会很困难了。如学习我国《地形分布》时,可让学生把我国地形“骨架”十七座山脉从图中找出,并能自己描图,同时把主要地形结合其中,这样学生就很轻松掌握我国的《地形分布》。

(三)是用歌诀及形象事物替代法帮助记忆一些基础性的知识,让学生记忆更轻松、更快乐,并鼓励学生自行编读。例如,记我国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时,可以编歌诀为:十四邻国陆上环,朝鲜蒙古俄罗斯,哈吉塔巴阿富汗,印尼不丹缅老越,隔海六国莫忘记,印尼马文非日韩。记忆我国某些省级行政单位轮廓时,可以用一些形象事物代替,如江西像人头、内蒙古自治区像翱翔在空中的老鹰、山东像翘起的大拇指、台湾像纺锤等等……

总之,如何搞好地理课堂教学,如何培育学生,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健全学生的人格。这需要我们广大地理教师的共同努力,及时转变观念,顺应科技的发展,用全新的教育观念,崭新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和造就跨世纪的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梁万库;培养中学生地理观点的途径与方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简菊生;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探索[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3]欧学会;;中学地理教学之我见[J];群文天地;2011年02期

猜你喜欢

教师教学学生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学生写话
圆我教师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